分享

品谈民国四大才女(三)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王瑞芳  网名,坐看云起。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氏,爱看书,喜旅游,闲来无事喜用笔墨来涂抹心情,属于无章法乱涂鸦类型,我手写我心罢了。

前言

最近,从“喜马拉雅FM”上听了民国四大才女张爱玲、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传记,感慨良多,心中不由蠢蠢欲动,想要将心中的感慨述诸笔端。

 

品谈民国四大才女(三)

      张幼仪--圣母玛利亚

            王瑞芳

    张幼仪生于世家大族,早年生活优渥,但后来由于家庭内部发生了一些矛盾,生性耿直的父亲为证清白,带领全家分文未带的离开大家族,赤手空拳凭借自己的医术来养活全家14口人。张幼仪家有12个孩子,84女,她在女儿中排行第二。张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很重视,很早就将二儿子和四儿子送去日本读书,让他们接触西方进步知识文化,以期光宗耀祖;但是对女儿却还是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教育她们恪守古训,将来做个贤妻良母。但张幼仪从小就对读书深为向往之,12岁的时候入“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但只上了三年,未及毕业,就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徐志摩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态度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对张幼仪冷淡至极。张生下长子徐积锴不久,徐就漂洋过海留洋去了。张幼仪在家中恪守妇道,对公婆极尽孝道,深得公婆的欢心。

  徐走后2年,在张幼仪的二哥担忧妹妹的婚姻状况,向徐父提议让张幼仪出国陪伴徐志摩,徐志摩起初不同意。后来他与林徽因坠入了情网,便打算与张幼仪离婚,而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离婚这种先例的,而且徐父母对端庄贤淑的张幼仪非常满意,徐知道在国内他是离不了婚的,于是把张幼仪骗到了英国。在张幼仪有了身孕两个月的情况下,徐提出了离婚,并且要求张打胎,而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打胎是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张不同意。徐志摩撇下有身孕的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妻子一走了之,音信全无。万般无奈之下,张幼仪只好写信向在巴黎的二哥求助,她撑着沉重的身子一个人启程,她不识洋文,只认识“巴黎”的英文字母,她一路追寻着这个字眼历经艰辛从英国来到法国巴黎,来到二哥身边,后来又跟着二哥去了德国。生下二儿子未满月,徐志摩来到德国,逼着张签字离婚,此时的张对徐志摩的冷情再不抱任何幻想,毅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而徐志摩至始至终没有问一句没有任何技能的张在异国他乡将如何养育这个儿子。

  张幼仪为孩子起名彼得,孩子满月后,张雇佣了一个当地保姆照看孩子,她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边打工边学习。由于张没有时间给孩子喂奶,孩子一直喝牛奶,也正因为喝了不新鲜的牛奶,孩子体内有了寄生虫,3岁的时候活泼可爱的小彼得医治无效去世。这对视儿子为精神支柱的张幼仪来说打击无法言说。而孩子的保姆与小彼得感情深厚,在彼得去世不久也郁郁而终,这个保姆也是张在德国最好的朋友。

 我在广播中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都泪湿双腮,哽咽不能成语。听故事的人尚且心痛难耐,张当时的痛楚又怎是苍白的语言能表述的。

 小彼得去世的第二年,徐志摩要与陆小曼结婚,徐父表示一定要亲耳听到张幼仪说“同意”才允可,于是离开中国五年的张被从德国召唤了回来。其实徐父是还想撮合徐张二人,但是张幼仪很平静的说出了她“同意”两个字。后来徐家认张幼仪做了干女儿。

 此时的张幼仪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又受过西方的新式教育,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唯唯诺诺,一切听从长辈安排的小女子了。五年的德国生活形成了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回国后的张幼仪为了儿子的前程,带着儿子到了北京上学。张母去世后,她带着儿子回到上海。彼时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1934年,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威风八面。抗战爆发后她又屯积军用染料,大发了一笔横财。

是离婚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从一个羞怯懦弱的女子,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狂暴,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她的变化让徐志摩惊叹不已,徐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C指代张幼仪)。

 徐的父母看不惯陆小曼的做派,在徐婚后不久就与陆小曼产生了龃龉,以致后来徐父再也不肯见陆小曼了。而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奢华的生活,疲于奔命,也无暇照顾父母。这时徐的父母就来到了张幼仪的身边,张不忍拒绝但为了避嫌,只好在自家附近为徐家二老买了房子方便照料两位老人。徐母去世后,徐父悲痛无法自持,而徐志摩未曾经历过此等大事,束手无措,徐家父子向张幼仪求助,张无奈只好来到徐家亲自操持了徐母的身后事。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徐家痛恨陆小曼,认为是她害死了徐,拒绝陆出席徐的葬礼,也是张幼仪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照顾徐父一直到13年后老人家离世。而且在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将供养陆小曼也当做是自己的责任,每月供给她300元人民币,直到有一天,翁瑞午找上门,说他自己养活的起陆小曼,张才停止了对陆的供养。徐志摩的诗集能够成集,也是在张的经济支助下才完成的。

 好人总有好报,张幼仪在她53岁的时候,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真正爱情,在香港她遇到了一位离异的医生——苏纪之,二人相恋并且喜结连理,在一起生活了18年后,苏患上癌症先她而去。此后,张去了美国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直至88岁高龄离世。

这是怎样的一位忍辱负重心胸宽广的奇女子,徐志摩对她薄情寡义残酷无仁,而她却是以德报怨,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帮徐志摩照顾父母,赡养徐父13年,帮徐志摩出全集,甚至替徐养活遗孀。呜呼,面对这样的奇女子,除了怜惜,更多的是敬重,怎么评价她呢,我觉得“圣母玛利亚”送于她最合适不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