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草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纪实纵横 2020-09-11

作者简介

   晓鲁 网名大漠孤烟,山东平度人,工作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

纵横杂谈

 保护草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晓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和“共享”两大发展理念,让广大草原儿女感到特别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世世代代扎根草原、热爱草原的广大牧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补奖标准”,就是为贯穿落实“绿色”和“共享”两大发展理念而出台的又一项惠民政策。这一惠民政策,给广大牧民特别是已经搬迁出草原的广大牧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到生活有了保障,生态恢复有了希望。

     但也有极少数已搬迁出去的牧民由此产生了重返草原的想法,特别是那些因没有一技之长感受到生存压力的牧民,觉得在城镇里生活压力太大,不如再回到草原过自由自在的牧民生活。那么,我们的草原还能承受让牧民再搬回去生活的压力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们的草原早已不堪重负,早已需要生养休息,早已需要我们倍加保护了。假如我们的草原再得不到保护,假如搬迁出去的牧民再回去放牧,那么若干年以后毁掉的就是我们的美好的家园,留给我们的就是永远都追悔莫及的伤痛。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就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该旗共有天然草场2724.8万亩,且都属于典型的荒漠草原。按照草畜平衡的标准,该旗每百亩草场载畜量只有1.975个绵羊单位,亩产干草不足12公斤。特别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年降水量稀少,缺水草场面积达到1815万亩,占到天然草场总面积的2/3,再加之灾害频发,生态极其脆弱。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缺水,不少牧民生产生活用水靠拉水解决,而且拉水距离也比较远,近则3-5公里,远则10公里左右,有的地方饮水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更重要的是,多年来“多养多挣、少养少挣”的传统养殖观念一直在很多牧民心中根深蒂固,这必然导致牧民一味地追求养殖数量,而不去刻意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虽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引导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一半以上的牧民迁出草原,但超载过牧现象依然严重,这必然加速了草场退化、沙化和荒漠化的进程,使草原承载能力下降。现在,有限的草原,脆弱的生态,已无法承载满足无限增长的人口和收入增长需求。如不采取保护措施,草原生态会雪上加霜,牧民增收会更加困难,贫困人口会越来越多。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草原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该禁牧的禁牧,该休牧的休牧,该轮牧的轮牧,该保障的保障。同时,还要利用国家生态建设等各种专项资金,通过制定优先住房、就业、社保、医保、助学、安置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牧民走出草原,因为只有如此,大家才都有富裕发展的希望;只有如此,才能切实解决“牧区生态恢复,牧业发展壮大,牧民增产增收”的根本问题。   

    保护草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草原,就是增强人民的福祉。如果我们的草原保护好了,我们将来有望还会看到一个“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丽景象。到那时,我们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