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北京情缘

 昵称45109175 2020-09-11
我与北京有着“三世情缘”:源于父辈;始于童年,延于青年;续于子孙,而且注定是天长地久……

01

源于父辈


 
自打记事起,我就常常听到解放前在北京读过大学的父亲讲起在北京的往事。每每讲到解放前夕,他在北京大学地下党负责人黄师兄的引领下参加革命,参军入伍,奔向光明的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特别是讲述他参加了南下工作团,在中山公园等处近距离聆听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形势报告的情景,仿佛再现,激动不已。
 
父亲说起这些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我不仅百听不厌,而且在幼小的心灵里还渐渐萌生了对北京的向往和憧憬。那个年代,“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儿童歌曲和“红太阳升起的地方”的时事教育,让北京更加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底,无数次期待着自己快快长大,有朝一日能够到北京见到朝思暮想的毛主席……
 

02

始于童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使非洲坦桑尼亚的姨父姨妈回国述职休假,邀请我母亲带着在我家生活了两年多的表哥表妹及我,利用寒假一起去北京团聚。

 

梦想就要成真!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出发前,我奔走相告,逢人就说,夜不能寐;出发时,我们全副武装,新衣新裤,新鞋新帽。那时,没条件买新的棉衣棉裤棉鞋手套,全靠母亲手工缝制。为了让三个孩子穿上既保暖又体面的衣服鞋子进京,她白天上班,晚上赶制,不知熬了多少个夜。为了我们戴上御寒保暖的手套,母亲手没闲过,在哪儿都在编织。母亲手巧心细,用一种白色弹力绳把两只手套着,挂在我们脖子上,不仅手套不易丢失,而且作为特有的醒目标志,三个小孩一路上也不轻易走失。
 
这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虽然这首诗所描述的环境与现实不尽相同,但是当时正在读诗学词的我,对其中的意境体悟得特别深刻。
 

终于出发去北京了!途中的许多情节至今仍历历在目——三个孩子在母亲的护卫下,在长途汽车上两个座位四个人挤,历时六个多小时;在绿皮火车上一个大人三个孩子全站着,几乎一天一夜,直到保定才得到了一个空座。这一路上确实辛苦,但是我们没觉得累,原因很简单,前方目的地就是朝思暮想的北京!
 
第一次到北京,所见所闻所感,一切都是新奇的。
 
外交部街甲31号的“工字楼”留下了我与北京小朋友打乒乓球的身影;东帅府胡同、煤渣胡同等稀奇古怪的街名与幽深曲折的街景留住了我的好奇;第一次见到地铁列车与满大街拉货的平板三轮颇感新奇;王府井东风市场、百货大楼、东单菜市场的商场规模宏大、商品琳琅满目,大街小巷副食商店的京品京味,特别是前门的大碗茶、大栅栏的冰糖葫芦,让我感到温馨甜蜜;北京动物园的奇珍异兽以及第一次看到国宝大熊猫让我们大开眼界,硬是吵着又去了一次……


印象最深的,是母亲所在的学校让我们在北京代购一台电视机。之前,我从没听说过电视机为何物,更不知道它的作用。那天,包括我们三个孩子,在见过大世面的姨父、姨妈的带领下,欢天喜地地在北京百货大楼选购了一台“英雄牌”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从此,这台从北京买回来的电视机,成为古城为数不多的珍宝,在那个“只闻声音、不见身影”的信息封闭年代,给母亲所在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家属带来了难得的欢快,改变了枯燥的生活。
 

现在看来,这台电视机屏幕太小,但当时吸引的观众却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到周末晚上,文庙中间的那间放着电视机的会议室就热闹起来了;而暑假期间电视机是放在家属区前的教室外放映的,我们这些教师的孩子,每天早早地搬起小板凳抢位置。电视机虽然只能收到两个频道的节目,但是外面的世界开始映入眼帘,国内外新闻影像能在第一时间目睹,现代京剧样板戏和经典电影不用再去电影院观看,着实诱惑人,连学校周边的群众也来凑热闹、饱眼福了!
 
那些年,这台有着北京情缘的电视机,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了文化异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年的我,结缘北京之行,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认知,更是我紧跟时代潮流的思维,因为,从此我视野开阔了,开始了人生“追梦”,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潮”起来……

03

延于青年

时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整整十年,我经历了从“读书无用”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历史性社会变革。这年暑假,在读大一的我,终于独自再次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过去十年寒窗,曲折坎坷;如今在校学生,一身轻松,心情格外飞扬。

这次见到的北京,变化忒大,除了儿时记忆中的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依然存在,却“渺小”了许多,长城饭店等“新的十大建筑”拔地而起……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启航,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姨父、姨妈的家也搬到了东直门外大街的单元房里,每天傍晚我都要像北京人一样悠闲散步,从长城饭店到使馆区,感受北京开放的魅力,享受亮马河改造的风光。
 

那几年,中南海对游人是有限开放的。在中直机关工作的姨妈,给侄儿争取到了一次内部参观的机会。当时拿到参观劵时的心情无法言喻,因为中南海的圣神与神秘,对一个来自湖北小城市的普通青年岂止是梦想与梦境?!
 

还记得三十多年前夏日的一个周末,从南长街的中南海东门进入,按照严格的导游牌指引,像在公园游玩一样,我先后参观了南海、瀛台、丰泽园等处。在毛主席居住过的丰泽园菊香书屋里参观的情景记忆犹新,菊香书屋是个正方形的四合院,四面各有几间房,分别是办公室、会客室、餐厅,没想到陈设竟那么简单,那么朴素无华。其中,毛主席卧室床榻上堆满书籍的记忆终身难忘。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世纪伟人为国家和人民谋幸福日夜操劳,鞠躬尽瘁的高大身影……
 

这次在北京,一个特殊又难得的机会,我还作为“相关人员”出席了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为欢迎时任朝鲜政务院总理访华举行的小型招待会,亲耳聆听了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和钢琴演奏家殷成忠的精彩表演,意外地感受到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高大上”……
 

次年,我又参加了学校夏令营再上北京。这一次,故宫、长城、北海、景山、天坛、地坛……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一个不落,对北京的了解更加全面。有趣的是,这次北京之行,我在返程的列车与汽车上两次都偶遇了她,演绎了一段真实的“传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一年后,我们毕业了,又与她同在一个系统工作……就这样,真的成就了我的一世姻缘,这或许就是冥冥中上苍的恩赐吧,这也是我北京情缘的经典故事!
 

四年后,我们旅行结婚的目的地当然是北京。那个深秋,香山的红叶见证了我们的爱情;颐和园的游船荡起了我们的梦想;大观园的园林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而后的十多年,工作出差、培训学习、旅游探亲,几乎每隔一两年,我都会进京“打卡”,再续情缘……

04

续于子孙


或许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北京令我全家都魂牵梦绕,牵肠挂肚!

儿子要高考了,对北京也是情有独钟,他心仪的大学都是北京的。

从那年送16岁的儿子去人民大学报到起,我与北京的情缘并没有“呼叫转移”,更没有“移动”交接,而是“联通”父子。

 

这些年来,儿子无论是六年的学业,还是六年的从业,北京既是圆心,又是坐标,儿子的活动轨迹始终围绕。北京对他来说,即使有短暂的离开,也是为了更好的扎根。如今,他在北京已经成家立业,安家落户,已经有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家庭、工作和生活。
 
作为父亲的我呢?这些年也没闲着,虽然工作生活在古城荆州,但是活动的轨迹成“抛物线”,经常与北京相交,与北京难舍难分:工作之余出版的两部专著和散文集,出版社都是北京的;工作之间参加的各类高端培训,组织机构都是北京的;工作之外被聘为客座教授,所聘学院也是在北京的……
 

这年五一期间,为了迎接派驻纽约工作的儿子回国休假,我们夫妻专门提前抵达北京,要在十里长安街上骑自行车观光,圆三十年前的梦想。当我们骑进天安门广场,停留在天安门前留影的那一刻,我思绪万千:四十多年了,变化的是眼前古老北京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变的是我心中对北京的那份特殊感情……
 
不久的将来,光荣退休的我,早有了虚位以待的新“岗位”,这个“关键岗位”就是“照孙办”常务副主任,届时,必须在北京“履职”。奋斗了一生的我,终于要“提拔”成“京官”了!
 
我期待着这一天,期待着早日与北京永续情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