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驿道∣张玉虎:扬州归来话个园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扬州归来话个园

张玉虎

古城扬州,位于江淮枢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地处长江北岸,可习惯中人们总喜欢把它和江南联系起来,因为它的景致同江南的苏州、无锡等城市一样秀丽多姿,特别是点缀于城中的许多园林,更是同苏州的园林难分伯仲,甚至有胜于斯,个园就是其中的姣姣者。

个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1818)年,是当时两准盐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因园中以竹为胜,“竹”字是个象形字,以状如竹叶的一双“个”字组成,而园的主人又“性爱竹”自号“个园”,故以其号为园名。那时候官商兼具的盐总是十分有钱的,为了使自己的园子能独树一帜,不同凡响,他请来当时著名的画家石涛和尚为其治园并提出了“要在方寸之间寓名山大川,要在一日之内历春夏秋冬”的要求。石涛不但精通书画诗文,而且擅园林叠石,对绘画艺术理论也有很深入的研究,艺术造诣极高,对扬州画派的形成和近现代的中国画有很大的影响。受黄的委托后,他遍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取材自然又突破常规,以独特的叠石艺术造成了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艺术效果,使个园成为闻名遐尔的园中精华。

个园的门首便是一派“春光”:四季常青的修竹丛中,点缀着的一枚枚石笋真如春笋破土一般,柔和的阳光把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在微风中幽雅地晃着,那竹叶的影子恰如一只只“个”来回舞动,园中正中匾上的“个园”二字,便在这扶疏的竹影中活了起来……

进园门,全用太湖石叠成的夏山就会进入你的视野。夏山前面是一水池,有曲桥如带,曲桥两旁奇石林立,有的如玉鹤独立,形神自若;有的如犀牛望月,憨态可掬。过曲桥便进入假山下的洞谷之中,洞中深遂幽静,山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廊前阶下芭蕉叶曲意抚人,整个夏山景区浓荫披洒,绿影丛丛,一派生机。

用产于安徽的黄石堆就的秋山,是个园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所在了。堆山的石材虽名黄石,但颜色却是赤红如染,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势互相映衬,营造出了一种“晓来谁染霜林醉”的韵致,秋的气息十分浓重。

冬景是用宣石堆砌而成的。宣石中含有石英,阳光直射时闪闪发亮,在背光之处则纯白如绵,而冬景正好被高明的造园者置于主人休憩的大厅背后阴凉之处。重重叠叠的假山之上便象复盖着一层永不消融的冰雪,不管何时观赏都会觉得寒气袭人。

造园者不但利用色调的变化将四季美景凝于一时,而且在堆砌假山时寄寓了黄山之奇、庐山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象一个缩微的名山博物馆,使人可以在谈笑之间领略天下名山的风韵。

更令人叫绝的是园中的春夏秋冬之景虽然各具特色,自成一体,但又不是互相隔绝,孤立无依,由许多亭、台、廊、桥连缀其间,过度非常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统一整体,当你在冬景之域慨叹冰雪凛冽之时,从西墙的两个圆形漏窗里就可以看到翠竹与春笋——原来,个园的四时景区是首尾相连的,与大自然的四时变换一样周而复始。

徜徉于个园之中,如读一首意蕴高远的诗,如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如与智者晤谈,如与佳人幽会;如饮陈酿,如沐甘霖,使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流连再三,不肯离去。个园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别致的风韵在众多的园林中独树一帜,凡是游过的人都会被它的美和奇所打动,都会永远地记住它。

今日推介

作者笔下的藏地若尔盖,由生活、亲情、风物所组成,穿插其间的是流落西藏的红军,极少见诸文字的早期援藏部队和他们子女的真实生活。作者通过自己在西藏高原的亲身经历,把六七十年代若尔盖的旧时空“再构建”到读者面前:一如纪录片式的,有血有肉的,史碑性的原生态叙述,以小见大,以微彰宏,演绎出曾经响彻在雪域高原的那些天籁和温润往昔。荒原里母女与苍狼的对峙,马背上疯狂的恋情,以及血乳交融般的藏汉民族情谊,揭开了藏地宗教信仰下人们内心的敬畏,灵魂的洁净,情怀的高远等神秘面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