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浮世绘|香尘:小寒蜡梅香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小寒蜡梅香

香尘

节气到了小寒,一般是这样的:西风瑟瑟里,天地万物变得声低气微,是实实在在的寒冷荒芜。不过,在我们这里,小寒却是这样的:小区里,道路边,公园里,到处有蜡梅正香得如火如荼,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花,在这年末时光里,恰是阔绰的压轴之景,把冬日的色彩和暖意都显了出来,远远看,近近闻,十分美好。

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这里是属于一个人的梅花源。他叫王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做过万历的老师,任御史时,与当政宰相张居正不和,出京为福建按察佥事,又贬为邛州判官。历任进贤、曹县两县知县,开州知州,官至陕西布政参议。后奏请归家奉养父母,在淞江边筑一室,环室种梅树万棵,命名为“梅花源”。以著书为业,虽年过七十,仍日夜著书不停,直至三更。所撰《续文献通考》流行于世。


王圻的筑室之地,现在我们叫老宅,老宅里如今尚有几棵当年伴他的老梅依然吐着芬芳,而嘉定的腊梅,从此闻名,一直到现在,都是岁时清供的佳品。他爱梅,在《三才图会》里如此评价: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遥想当年,淡泊时光,我想他定是那种会在窗前在梅边吟诵“与我命中无大事,关心雪后有梅花。”或是“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风骨之士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最初外公教我念的关于梅花的诗句。那时,我家没种梅花,我便问,梅花是甚么样子的?第二年,他就问隔壁村的一户人家扦插了一株蜡梅种在灶屋的旁边。后来,蜡梅开时,香气里,阳光下,我和村里的孩子,拍着手,在树边嬉戏,把一首首他教的古诗当歌谣来念,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所以,每年的空气里充溢蜡梅清香时,我总会想起幼时那些爱的光阴与美的诗歌来。

寂寞空庭冬已晚,梅花满树不开门。我这阵子感冒严重,便一直窝在屋子里都不曾出门,也只在开窗的时候,轻轻嗅一嗅浮动而来的暗香。谁知感冒拖拖拉拉了大半个月不肯好也就罢了,现在咳嗽又厉害起来,母亲想起一土方法来叫我试试,就是采些新鲜的腊梅花加冰糖熬水服用。那便试试吧,出门下楼,一路寻梅而去,稀稀疏疏者不要,色香廋淡者不喜,奈何就是找不到中意的那一树。


在路上,恰巧看见一个女人抱着一怀蜡梅,一脸欢欣,怀里的梅花开得极密极盛极好。我便上前笑问她是哪里折的梅花,她大概误以为我是在指责她,有点羞涩局促,小声得解释说,要快过年了,看到这蜡梅开得好就折了点,老话不是说插了梅花便过年吗。我也忙解释,说我也是想去摘点蜡梅治咳嗽,所以想打听她的蜡梅从哪折的,这样,我也可以过去折一些。想不到她听了又见我和她说话时确实咳嗽的厉害,就把怀里的蜡梅往我怀里一塞,说,这些给你,应该够了吧。如此,弄得我倒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她以为是不够,就说,不够的话,你等下,我再去帮你折点过来,你在在屋角下避避风头等我啊。我忙拉住她,说够了,够了,真是很不好意思,谢谢侬。

回家后,摘了蜡梅于炉上熬水,看着它们一朵朵打转漂浮,香气扑鼻,突然想起王阳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二十四番花信风,始自梅。这一刻,时光的深,始自梅;时光的香,始自梅;时光的暖,始自梅。


今日推介

作者笔下的藏地若尔盖,由生活、亲情、风物所组成,穿插其间的是流落西藏的红军,极少见诸文字的早期援藏部队和他们子女的真实生活。作者通过自己在西藏高原的亲身经历,把六七十年代若尔盖的旧时空“再构建”到读者面前:一如纪录片式的,有血有肉的,史碑性的原生态叙述,以小见大,以微彰宏,演绎出曾经响彻在雪域高原的那些天籁和温润往昔。荒原里母女与苍狼的对峙,马背上疯狂的恋情,以及血乳交融般的藏汉民族情谊,揭开了藏地宗教信仰下人们内心的敬畏,灵魂的洁净,情怀的高远等神秘面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