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南风情录|周友斌:家乡过节的饮食习俗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家乡过节的饮食习俗

周友斌

春节

春节是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吃事,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序幕。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要献灶糖,甜一甜灶王爷的嘴,好“上天言好事”。那酥脆香甜的灶糖,说是甜灶王爷,其实还是不甜了孩子们的嘴。

“二十四,杀年猪,二十五,磨豆腐……”接下来,蒸炸烹煮,过年要准备的各种食品,都要对付周全。我们家一般是二十四扫厦,扫过厦,专等外婆来。搓麻花、翻油果子、蒸馄饨、捏花馍……这些都是外婆最拿手的活计。一方大面案支到土炕上,面早都发好了,大家围坐在面案一周,稍大一点的女孩子也加进去,要从小培养她们的“女工”,男孩子,最多是讨一小块面,跑到一边去玩弄。祭祀和走亲戚用的馄饨、花馍都捏好了,排放在暖和的炕头,捂上面被,等醒面。这当儿,早架起了油锅,开始搓麻花,翻果子,炸油饼。

大集体时,每个家庭能够分到的食用油少得可怜,平日里百般俭省,总要熬到过年时能“打一次锅子”,老一辈人为什么管炸油食叫“打锅子”,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有几家合伙摊油在一起炸油食的习俗,才叫打锅子。油已经倒进锅里,慢慢开始向上冒起紫烟,母亲守在锅台前,面容变得严肃起来,如临大敌。嘴里还不时碎碎祷告,是祝愿“打锅子”顺利平安呢,还是祈福来年丰衣足食,猜不出。

一时间,炸油食的香气,四散开来,和着外头蒸年糕、焯萝卜、煮白肉的香味,构成了过年才有的独特味道。

元宵节

晋南的老传统,元宵节并不是吃元宵,吃油茶。

油茶的内容丰富多样:杏仁用水煮泡去皮,一分为二,豆腐切成筷子头那么大小,各类的豆子,多要几样。油茶要出香,少不了芝麻,没有芝麻,要有一样花生,最好是两样都有,翻炒至金黄色,乘热斡成碎沫,一时香味扑鼻,很远都能闻得到。等快出锅时才放进去。如果要当做一顿饭吃,把过年的麻花掰成小瓣,多多煮进去。有吃有喝,可以当主食了。

我们正月十五的油茶,是离不开麻花的,没有麻花,似乎不像是油茶。

还要蒸“十五馍”。一般多是动物生肖、或是寄托吉祥丰收的物件,每人都有,男的多是麦秸山、粮袋子,女的往往是梭子(织布用的)、鱼鸟之类,外头是一层白面,中间包上红面,说是讲究——刚过完年,已经开始有所节制。虽然只是外头那一层薄薄的白面,也是非常诱人,刚出笼,还没有完全冷下来,孩子们早把属于各自的那一个馍拿了去,藏起来,慢慢享用。

正月二十补天地

过年,真是太隆庆了,又有宵节紧跟在后头,像是过年的一个附属,让人觉得过了元宵节,大年才算过完,所以衬得正月二十的补天地很是无关紧要。

这样的节日,容易被很多家庭忽略。

我记事起,正月二十补天地,也不是每年都过。但最早的记忆之一,却与这节日有关。正月里,还是非常寒冷的时节,一场风过后,邻家大椿树上的小枝掉落一地,小枝有尺余长,头部鼓槌一样,有个大脑袋,末端渐渐细下去。小孩子眼里,这真是太可亲了,拣一把,送回去,又来拣。母亲用我拣来的椿树小枝,当材烧,烙煎饼。开始,母亲先烙两个小而圆的煎饼,名为“补天饼”。让孩子们拿出来,抛到屋顶厦坡上去,以象征补天,另一块饼掰开,丢在院子角落,象征补地。仪式完毕,全家才吃补天饼。

正月二十补天地,现在年轻人似乎都不很知道这档子事了吧。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都说是“咬蝎子尾巴”。过年时炸制的麻花,除了年时、正月十五可以放开吃,平时是要有所限制,母亲总会早早预留出一点,盛在篮子里,高高地挂起来,专等这一天,“咬蝎子尾巴”。

还真是咬“尾巴”,一根麻花,先从两头开咬,一头咬一口。完成这个仪式,才能放开去吃。咬完“蝎子尾巴”,最后一点年味也给彻底咬完。收拾心事,再盼下一个节日到来。

炒豆奇,好像也是二月二的事情。黄豆、黑豆、蚕豆……各类的豆子,先用五香盐水泡一下,凉干,面旗子,也切成豆大的小方块,或咸或甜,或两者兼有。要放在沙里炒。先把沙盛进一口铁炒锅里加热,再将要炒的东西一齐放进去,快快地翻炒。不一会,就听得沙锅里乒乓乱响,面香豆香一齐飘散开来。炒好后,用细簺子将沙粒簺去,就可以了。孩子们上学前后,装几把在口袋里,出来跟同学交换着吃。以前孩子们很少有零食吃,这大概算最高级的零食了。

清明节

清明,跟寒食节绞在一起,让人误以为是一个节日。都是混在一起过。

也吃“寒食”:凉粉,凉面,凉糕……但清明节的主题是祭祖,要蒸祭祀专用的子柱馍,揉得细白滚圆的馍坯上,捏出精致的大花盖,中间立上一枚鸡蛋;再捏各种袖珍的龙蛇、虫鸟、麦穗……等蒸出来,用竹签别起来,围绕着鸡蛋,插在花盖上。上坟时放在篮子里,看上去琳琅满目,一走动,上面的龙蛇虫鸟个个摇头摆脑,四面乱动,好不热闹。馍里头也不能空,还夹着核桃、红枣、豆芽之类。应该是有寓意:寄托对祖先的怀念;希望子孙成龙变凤;祈盼岁岁五谷丰登。

晋南是花馍的发源地,清明花馍最为典型,一般的主妇都能为之。等到上坟祭祖时,各家祭祖花馍要在族人面前亮相,是主妇们显摆捏手艺的最佳时机。捏不好看,自家男人拿出去怕要难为情。

孩子们不管这些,上坟回来,首先占领属于自己的那个花馍,第一个要掰下上头的熟鸡蛋。

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应该不是晋南的传统。跟中秋节有点相似,也是吃猪肉拌菜。还有一样,晋糕。晋糕跟粽子在内容上差不多,都是用糯米跟大枣,只是没有用粽叶包起来,是没有穿外衣的粽子。

端午去郊外采嫩树叶、野菜叶,回来蒸晾后,收藏起来,平时当茶喝,也是村民的习俗。能说得上名的常有:枸杞、车前、艾叶、果叶、蒲公英等等。

冬至

冬至吃饺子,寓意特别,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常常会冻坏手脚耳朵,据说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后,在接下来的“三九”寒天里不会冻耳朵。

饺子,历来是农家最重要的饮食,一年之中,只有冬至和过年时才吃得到。想一想,孩子们——大人何尝不是,对过节的期盼之心,是何等热烈。

冬至这一顿饺子过后,一般总要到除夕和大年初一,再能吃得上。

如今,饺子早不是什么稀罕物,什么时候想吃,随时可以吃得到。孩子们对过节的期盼,早已不再停留在吃一顿饺子的层面了。

腊八

腊八节饮食的主题当然是,腊八粥,到了晋南便有所改造,晋南是面食的王国,处处离不开面食,腊八粥也不例外,也要加进面条,其实是腊八面。连粥带面混在一起,又是粥,又是面。第一碗主要吃面,吃完面,又可以尽情喝粥。

过完腊八,已经是年末岁尾,街上慢慢又有了过年的味道。一年里,因为有了这些个节日的点缀,因为有了这形形色色的美食,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