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徐风情录丨邢占平:我参加的乡下婚礼

 享道 2020-09-11

请戳:享道商城

我参加的乡下婚礼

文图:邢占平

在乡下,我参加了一次婚礼。是部下的……

接到喜帖的那天,感觉很惬意,因为作为领导能为部下即将走进婚礼的殿堂,去续写他的完美人生,感到由衷的高兴并把所有的祝福给他和他的新娘。

当得知他们要在乡下举办仪式,这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子。在城里,凡遇到结婚,总要给人家忙活好几天,不是陪酒就是照相,要么就是接亲。但这次不同了,我是作为贵宾去的,但不管怎么说,给人家当了好几年领导,总是人家给你抬“轿子”,这回总得回报一下,也算是对部下的一种关心。于是把所有的照相器材整理好,提前一天和同事们到了清徐县徐沟镇。

在乡下,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主家好几个月前就开始筹备了,加之浓厚的地方风俗习惯。在乡下的婚礼比城里多了一份文化,多了一份传统,更多了一份乡亲们那份真诚和浓浓的乡情。

晚上,住在乡下,便和部下的爷爷聊起来,几代单传的老人家为孙子的婚礼兴奋的合不拢嘴,应我的要求便讲起过去乡下结婚的陈年往事,老人家说:过去乡下结婚非常复杂,订婚时,由媒人或戚友出面,两家各以生辰八字互换。命相若合则开始相亲。相亲有“明相”、“偷相”之分。明相时,媒人引男方及其家长到女家相亲,相中则留饰物为订证,俗称饰物为“记手”。为防止相亲不成使妇女难为情,多采用偷相,即在剧场或亲戚邻居家相亲。若偷相较满意再行明相

挑选吉日,两家各具红帖及礼物互换,俗称“送帖”。通过此道手续,即为订婚约成。

男家确定婚期,择吉日备帖通知女方,同时将新婚衣饰送往女家,俗称“通信”。

迎娶之日,男家备四人喜轿二乘或四乘,鼓乐几对以及卤薄(仪仗队),新郎拜祖宗神轴,前往女家迎娶。同时延情有顶裁(功名)一人伴新郎前往,称作“娶客”。女家也要于亲族中选男子一人伴新娘,称之“送客”。亦有娶客、送客各为二人者,称作“双娶”。

拜堂时,新郎由赞礼生导引,新娘由二名妇女搀扶,男前女后到神轴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俗称“拜天地”。

婚后十日,女家接新郎新娘回娘家,设筵款待,俗称“换十天”。至此,整个婚仪方告结束。

但现在就简单多了,现在是城乡结合,去掉了很多繁琐。老人边讲便打着哈欠,看见老人家脸上已有几分倦意,我们不忍再打扰他老人家,于是各找自己的事忙去了。

清晨,我们被清脆的鞭炮声炸醒,慌忙刷牙洗漱,此时,院子里张灯结彩已是人头攒动,帮忙的人不停地穿梭在人群间,已是满头大汗的大师傅们烹炸翻炒,潇洒的挥动着手中的炒瓢,诱人的食物散发着阵阵香味勾的人们肠胃蠕动,案头已摆满婚宴所用的碗碟竹筷。不知谁喊了一声,“吃溜米了,(地方俗称,也就是我们城里人所称的蒸糕)人们争先恐后纷纷拿起碗筷要挣得这第一碗,我问当地的老乡,为什么早晨要吃蒸糕,他微笑着说:早上吃糕寓意着年年高啊,顾不上高雅和风度也加入到抢蒸糕的队伍中去了。

婚礼总管不停的看表,想必是要准备娶亲了,只见总管高声喊到:“新人准备”,几个半老的妇人鱼贯的进入新房,为我的这位部下精心打扮起来,院外面的锣鼓声不绝于耳,再看我们这位新郎先是穿马裤后是穿龙袍再登马靴,俨然一副中国古代公子哥的装束,随后两位齐家全活的妇人铺床叠被,一位远方亲戚这时用一个托盘托着四摞硬币让新郎尽力去抓,抓的越多越好,寓意着抓富贵。伴着锣鼓声,鞭炮声,50多人的婚礼迎亲队,抬着红黄花轿已停在院子的中央。随着“娶亲喽!”一声令下,这次盛大的“婚礼”正式开始,“张府取亲,喜气洋洋;良辰美景,天降吉祥;传统婚礼,乡姻乡情;红花大轿,迎娶新娘。”

走在最前面的红衣领路人,喊着高昂的调子,带着迎亲队伍走了过来,迎亲队伍由铜锣开道,多名唢呐手买劲的吹着乡下婚礼进行曲,大多是些喜庆的曲子,当中也掺杂些比较流行的曲目,走过了镇里大半个街,迎娶队伍已到了新娘家的门前,门前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乡亲。但新娘家依然是大门紧闭。问其原因,原来是,一方面女方家族要显示其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门在小伙子们的起哄中并从门缝里递进去好几个红包,这才打开,小伙子一拥而进,但第二道门是新娘的闺房了,在闺房里的人大多是新娘的同学和朋友,伴娘也在其中,小伙子还得费凡周折并且象征性地满足要求才能闯开这第二道门,进门后,新娘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已端坐在床上,见一位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再用一颗生鸡蛋在新娘脸轻轻抚摸,寓意着新娘已是人家的人了。一旁的伴郎开始“围追堵截”伴娘,目的是要找出新娘同学提前藏起来的鞋,鞋和邪是谐音,寓意是让婆家人把邪意找出来,让新娘踩在脚下驱邪,此时的新郎已在大家的怂恿下,单腿跪地,手捧鲜花恳请新娘嫁给他,某种程度又夹杂着西方的方式,总之热闹就行。一切准备妥当,随着接亲总管一声高喊:“准备”只见娘家哥哥背起新娘在送亲队伍的簇拥下已做好出门的准备,在山西清徐,晋中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的民间风俗。一声出发,送亲的队伍在娘家妈妈的泪水中走出了家门,新娘的哥哥背着新娘入轿,一位亲戚端着一碗开水,手里拿着墨镜和几块糖,一手给新娘戴上墨镜,一手将糖喂在新娘的嘴里,寓意路上不要看见乱七八糟的东西,将来的日子甜甜蜜蜜。喜庆锣鼓震天响,烟花爆竹迎新人,迎亲队伍沿着大路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寓意不走回头路。抬轿的扭着秧歌步不时迎来看热闹的人的叫好声。几个吹乐的人也扮着鬼脸对着路人不由地也卖弄一番,路上,不时的被人拦下来表演上一阵子,我完全被这样的气氛感染了,在同事的鼓动下,也跃跃欲试抬了一把,起哄声,欢笑声弥漫着整个迎亲队伍。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随即以红绫一条,让新郎、新娘各执一端,男先女后踩着红毡相随入院,名为“牵红”。新郎的姑姑迎轿唱喜歌,祝愿夫妻美满幸福。在接下来的仪式中则完全被我们现在的那种大众方式取代了。一天的婚礼在人们的祝福和欢笑中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两位新人恩恩爱爱,孝敬父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