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土家族的婚礼 · 迎亲】
 我在湖北恩施市新塘乡双河社区避暑,幸会了好几场土家族的婚礼。八月二十三日,是我所见过的最隆重、最有土家族传统特色的婚礼。整个仪式其实和汉民族的传统民俗几乎是相同的,但是现在汉民族的婚礼基本上已经被西化。 上午8点多钟,新郎骑着马,率领一支迎亲的队伍从4公里之外的一个山村出发,来到了双河社区,这里是新娘子的娘家。 新娘家门口的大街上张灯结彩,在路口设置了充气的“彩虹门”,热闹而喜庆。


 将近上午十点钟,新娘从家里走出来,自己走进了花轿。这让我感觉奇怪。过去汉民族的传统是,新娘是舅舅把她抱上花轿的,新娘脚不沾地,好像这有讲究。另外,在上轿之前,新娘通常与娘家亲人道别,要哭哭啼啼、悲悲切切,舍不得离开娘家。这时候新娘执意不上花轿,新郎就要拿出聘金之外的礼金,礼金多少还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中间调解人往往是媒人。有时候新娘“要价”太高,往往要僵持很长时间,弄得双方不高兴。





 迎亲的队伍刚刚从新娘子家出来,迎亲的队伍中,一位打扮成古代妇女的男子,身份像是媒婆,带头唱起了迎亲的歌,他领唱,吹鼓手和轿夫和唱,旋律动听,名歌味很浓郁,请观看视频欣赏。






 迎亲的队伍在烈日下走了3公里多路,路越走越高,越走越小,终于来到了新郎家。新郎家是两层小楼,新盖的,楼前空地停满了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的自驾车,其中豪车也有几辆。现在的农村,真的是富了!


新娘的花轿到了婆家,按风俗新娘此时不下轿,我家乡的说法是“zà轿”,这时候,新郎就要拿出“zà轿礼”,礼金多少也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是陋俗,听说现在新娘不是“zà轿”,而是“zà轿车”,变相“传承”了这一风俗。而土家族的新娘却如此大大方方地上轿、下轿,喜事喜办,这很好!  让我感觉不协调的是,新郎家同时请了婚庆公司来张罗婚礼,弄得礼“中西合璧,不土不洋”,表面上看起来很喜庆,但客人并不欣赏。当婚礼的仪式在主持人的串联下还在进行途中,婚宴已经在进行。这里中午举行正式的婚宴,我想是为了便于远道来的亲友回家。






 婚礼的程式化我已经司空见惯,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最后要全家拍一张全家福,这时候,新娘到屋里,把瘫痪在床的奶奶背出来。土家族妇女本来头上是围巾帕的,现在都改成了戴白帽子,虽然简便了,但民族特色也失去了。这在西南其他少数民族中也一样。






 孩子们在洞房外“闹洞房”希望得到的不是喜糖,而是红包。这也是与时俱进。 婚庆的舞台上请了一些人表演歌舞助兴。类似于汉民族办喜事请剧团演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