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误区:“过”与“不及”均为害

 何裕民 2020-09-11


手术后或化放疗治疗时,癌症患者在饮食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都有其产生的习俗根源和传播范围。对此,很值得作一分析探讨。治疗期癌症患者的饮食误区大致有三点。

(1)滥补

       认为手术、化放疗后肿瘤患者属“虚”宜补养,又是“甲鱼”、“黑鱼”,又是燕窝、冬虫夏草,全体总动员,一派填鸭“催肥”忙!其实当今癌症发病率高,大多是营养过剩所致,例如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如乳腺癌、肠癌、胰腺癌等,都归因于饮食营养过剩。因此,尽管手术、化放疗戕害了机体,一定程度导致了虚弱,但疾病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此时,一般都不太适宜滥用补虚之法:其一是动物类蛋白质和高脂肪类食物本身就可促进现今常见癌症的发生、发展或复发;其二是即便有白细胞低下等,也不是进食了甲鱼就会转化为白细胞,就增加了抵抗力;其三是化疗后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常大打折扣,强行“填鸭”,逼他多吃,徒增消化道负担,并无正面抗癌作用。实际上,肿瘤转归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整体状态及其消化吸收功能。

(2)偏食素

      过分谨慎,听信坊间各种传说,鸡、鱼等一概拒之,只食少量蔬菜、粗粮,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妥。正确的做法是:应强调食谱宜广,适当偏素、偏粗(粮),但拒食动物脂肪、蛋白类食物则不妥,因后者可提供给人们许多素食中所不具备的必需成分,如必需氨基酸等。

(3)过于忌口

      总认为很多食物是“发物”,如菇类、笋类、无鳞鱼类、海产类等,故忌之尤严。其实,此言差矣。所谓“发”,本意是指由于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吃了某些食物,特别是异体蛋白质类的,很容易诱发过敏。但癌症并非过敏性疾病,故不属此列。临床上的确有不少肿瘤患者吃了这些食物会表现出不适,甚至泄泻等。这大多是由于癌症患者经历过化疗等创伤后,其消化功能受重创,胃肠道原本分泌某些消化酶的细胞遭破坏,故对相应食物原有的消化吸收能力丧失,食后易诱发肠功能紊乱。早在1980年代中期,笔者治疗一位新西兰籍的台湾妇女,随夫定居上海,患肠癌手术切除后,不能食海鱼,而她在新西兰就喜食海鱼,现一吃就拉肚子,笔者嘱其正餐前进食多酶片之类消化酶制剂。半月后,即能食鱼,无任何不适。现已快过30多年了,中医调理至今,一切健康。

 曾遇一位患者,拿着一位江湖游医的忌食处方给笔者看,处方上几乎所有的正常食物均被列入禁忌物,如果患者以此“养生”,岂不出大事!前不久,巧遇一位江湖气颇重的肿瘤医生,请教其何以知有如此多忌口?依据何在?他狡黠地笑着说:“反正很多肿瘤治不好,万一患者来找我,我就可以诘问他是否犯了食忌,他肯定无言,那我们也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听此解说,不禁一身冷汗,切莫对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谎言顶礼膜拜,应切切实实地尊重科学,按科学精神办事。

阅读精选

肿瘤遇上糖尿病,该用什么药?

这种细胞会助肿瘤“卷土重来”?!

治癌不是修车

迟到的后悔

快乐一些,癌症可能远离你!

如果想询问更多关于健康、康复、治疗的问题,点击这里,何裕民教授为您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