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癌,保乳还是全切?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何裕民 2020-09-11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据报道,全球每100个新确诊的乳癌病例中,有12个来自中国,新发病率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早10-15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名副其实的高危“杀手”。

长期以来,切除乳房似乎是治疗女性乳腺癌的常规方式。但大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其实还是十分希望保乳的,可一旦保乳和保命只能二选一时,大部分人在强大的恐惧下,都会毫不犹豫地舍乳保命。最广为人知的例子,2013年美国女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检测,确定自己有超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进行了预防性的乳腺切除和乳房重建。此新闻一出,很多人便效仿她的做法常规进行预防性的乳腺切除。但真的“切“了就万无一失了嘛?

1

“全切”≠治疗更彻底

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不只是患者,还有很多医生的观念都需要更新。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保乳”的误解太深,认为切除了等于将癌细胞杀干净了,而“保”则意味着“后患无穷”。其实保乳与保命是可以“鱼与熊掌兼得”,只要保乳适应症掌握得当,保乳与切除乳房可以获得同样的治疗效果。据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合适条件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与切断手术在疗效、延长寿命方面并没有差别,部分类别的乳腺肿瘤,保乳的疗效甚至优于切除。

2

不良饮食引起的“内乱”

我有一位患有乳腺癌多年的网友,爱吃高热量食物,还曾一口气吃了8只螃蟹,甚至经常与朋友吃牛羊肉。于是肿瘤再次复发转移了,肿瘤指标疯涨几十倍,这意味着癌细胞重新裂变的开始。 针对保乳与切除这两难之间,选择合理的辅助治疗方式的确是重中之重,不良的生活方式,则会加剧身体的“内乱”。

长期过量的膏粱厚味是触发疾病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们不降低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其发生发展还会继续飙升。适合乳腺癌患者的食物有很多,例如大蒜、大枣、芋艿、灵芝类等食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杀灭作用。

3

 施展在心里的“法术”

美国霍普金斯医学历经13年的研究也揭示:在2017名妇女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更容易生乳腺癌,而且生癌后预后更差。早在宋代朱丹溪在论述“乳岩(乳腺癌)”发生机制时,断定多年来人际关系紧张,女子“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无法排解的悲哀与乳腺癌关系密切。

心病才是大病,心病不去,生病不愈。我在讲座中常推崇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保持一个愉悦的心理状态,即“增悦”原则。诸如琴棋书画、养花种草、幽默笑话等可愉悦性情,减疾添乐。如果把抑郁之事看做是困难又一次和你玩游戏,考验你的毅力和坚韧性,那么,跨过一步也许就是柳暗花明!

END


阅读精选

神奇清单,带肿瘤患者走出绝境

与癌共舞,我们能赢

消除复杂心理,肿瘤患者才能长寿

大暑来了,这件事比防暑更重要

越爱吃,越“癌”上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