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昵称32901809 2020-09-11

文/顾无

【引觞漫谈】

读者朋友里不知道有没有家在农村,养了牛的?

感觉现代人,与牛这种生物的接触越来越少了。追溯到上古,耕牛几乎是每一个家庭里必备的牲畜,耕田犁地,所有的力气活都由它来做。

也是因为它在农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现在的十二生肖有它一个,我也恰好就是属牛的。而且在中国的文化里,也占据了一个符号的意义,说一个人像头老黄牛,就是说他任劳任怨,倔等等的意思,这是不需要解释的。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很大程度上,我觉得耕牛就像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影子,有着太多与劳动人民相类似的美德,吃苦耐劳,鞠躬尽瘁,默默无闻。

一直到近代,在机械化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耕牛还依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角色。

鲁迅有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说明了牛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形象。说到为人民服务,再多的官话套话也比不过一头牛做的多,做的好。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临其诗境】

因为古代的牛是人们生活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物种,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它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别的不说,单是一个放牛娃的形象就已经足够经典了,在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身影,更是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甚至,还有人甘心将自己比喻成牛,以动物的本性来衬托自己。

这个人就是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名臣,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南宋的民族英雄之一。李纲写诗,以爱国咏史为主,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豪放。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他是南宋初期的宰相,因为主战的意见与朝廷不合,加上小人作梗,被罢相流放武昌,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州市。4年之后,太学生陈东等人联名向朝廷上书请命,要求让李纲官复原职。

这次请命以失败告终,发起人陈东更是因此而丧命。此事之后,李纲明白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的危险,于是写下了这首《病牛》,这首诗既是自己谪居生涯的真实写照,又带有情感上的宣泄,无奈自慰的背后是对奸佞小人的批判,同时还有着自表心意,避祸的意图。这些意图放在一首诗里,不可谓不多,不过,病牛的形象却完美的契合了这些情感,表现寄托的同时,丝毫无损于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于此也可见李纲以手写心的水平。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经典原文】

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条分缕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在病牛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的情怀。

整首诗,诗人都是以耕牛的视角发表言论。第一句写自己干活多,贡献大,然而筋疲力尽,也并没有人记得自己的功劳,没有人安慰自己的衰老多病。

两个“千”字,给人的感觉直观而强烈,顶着南方的烈阳在水田里尽职尽责,一个农忙的季节下来,耕了千亩田地,最终也为天下收获了粮食,装满了成千的箱子。正是因为有我的帮助,人们才得以享受开心快乐的丰年,可是我自己筋疲力尽,没有人照顾我。

后半句中,带一点责问和抱怨的语气,但是没有落到实处,只是淡淡的一笔。

第二句,是病牛自己对于这点抱怨的回应。

宋代宰相写诗避祸,将自己比作农村病牛,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篇

我啊,只希望天下苍生,都能够衣食无忧,一年到头不用为吃的发愁。只要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就算我自己身体羸弱,残年多病,无力的卧倒在夕阳里,那也是无所谓的!

牛本身是没有人格的,诗人赋予了它甘为百姓牺牲奉献的品格,实际上也是自喻。支撑着羸弱的朝廷,心心念念抗金救国,胸有天下苍生,虽然身心俱疲,无人关顾也无妨。

也正因为两者的人格是互通的,这首诗读起来才有动人的力量,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