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火旺,舌头红,1个动作打开“灭火开关”不再上火

 雷师兄说养生 2020-09-11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

今天呢,咱们继续来给大家说说这个上火的问题
前面跟大家讲了
这个关于实火和虚火实火
我们一般说是胃火肝火实实在在多出来的火
那今天的咱们来说一下,这个虚火
那什么是虚火的啊?
我可能跟你说一些这些
名词大家可能听不明白?
那我们用具体的


一些症状表现来说一下,什么是虚火
后面的我会给大家
说具体的一些调理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
认真仔细的
听明白什么是虚火啊,找对问题,然后再来去理解
我说的方法,你可能就会用对啊
以免用错是吧。好的,首先的这种虚火,我们一般是认为
它是肝和肾
阴虚造成的一些虚火,那这种人有什么表现呢?
你自己可以拿出来这个
拿个手机也行,拿个镜子也行
你看一下自己的舌头,舌头整体是红的
舌苔有的会非常少啊
如果你舌头红,一般那它是这个阴虚
有热症的表现。那这种阴虚


你会感觉到什么的?因为体内津液缺少会因为
感觉到口渴,口渴,然后呢,你喜欢喝凉水,因为感觉就是有燥热感
所以那想喝凉水,而且这种上火的症状呢
特别是在你熬夜之后啊,昨天晚上干了个通宵啊啊
看球看到早上三点,那第二天这个症状就会加重,或者是啊
你跟你媳妇吵了一架,一生气,那么这种症状就会加重啊
那就是它的一些表现,那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就我刚才说了,肝肾,肝肾属于下焦啊
我们说上焦中焦下焦
说明我们下焦什么呢
阴虚阴什么
是水是津液,是下面缺水了
可以简单的这么点理解,那下面缺水了
这种火气啊,它压不住了啊
那这种火气的它会顺着我们的肝气
往上冲往上冲,冲到我们的眼睛啊
有的人眼睛会有出现红血丝
眼干眼涩


目赤肿痛啊,是我们经常说的
那这证明说明什么的
这是伤了肝火
冲到舌头上那
我们说明什么呢?
我们舌头上出现口腔溃疡了啊
这个说明有了心火啊
这个都是上火的一些表现
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呢?我们单纯的去用一些清热的
你说把火灭了吧。你不是有火吗?
给你灭火啊,用什么菊花啊?
用金银花给你清热灭火,不好使啊
只是把表面的火泄了


那这种火,它是带着油的火啊,那不是普通用
一个水洒一洒,它就能灭了啊
所以这种呢
我们要滋阴滋阴呢?
滋哪的阴,要补肝肾之阴,补肝肾的阴啊
之前跟大家讲过,那经常说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的
六味地黄丸家族啊,它不是一个六味地黄丸,它是家族
什么杞菊地黄丸,比如眼睛干涩了
杞菊大家都知道,枸杞菊花,加上六味地黄丸啊
它可以清肝明目啊,然后滋阴降火
再比如说你肾火比较旺
我们用知柏地黄丸
知母、黄柏,它走肾的
它可以把肾的火给降下去啊
所以我们这个地黄丸家族有很多啊
比如说刚才说的一个
杞菊,还有这个知柏


然后这个地黄丸家族
咱们就不继续说了,好像在做广告一样是吧
然后呢,咱们再接着说,最简单有效,方便实用啊
大家都喜欢这个啊
简单什么的穴位
穴位按揉是最简单不花钱,自己在家就能做啊
什么呢两个穴位,太溪穴跟涌泉穴,肾经上的穴位
我给大家来具体说说
这两个穴位怎么找
第一个呢?是我们的这个太溪穴
太溪穴怎么找呢。这给你讲过好多次啊
很好找足内踝尖,大家记住一定是内踝尖
不是外踝尖外面也有一个大骨头
足内踝尖后面
跟我们这跟腱了吧,那中间这块
凹陷的地方一按凹进去了
我们中医里面经常


有的人把脉会来这儿吧
这个叫太溪脉啊,它就可以
它这个地方叫太溪穴,这俩中间这块是太溪穴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推一下推一下啊
这样来推一下,用拇指你可以加点这个润滑油啊
你加点油啊,这样来往下推。推一下我们的太溪这块啊
这样的不用你去找,找到一个点是吧
这样来推一下用的内力感觉到酸胀感
是非常重要的啊
所以说啊,这是我们的太溪穴
第二个呢,是我们这个涌泉穴,涌泉穴也好找啊,涌泉穴在哪呢?
这个我们脚心啊,这是我们脚掌到脚心,这呢可以分三份
在我们前三分之一处


而且呢你一般你这么一撑脚,会发现这有个人字纹
这个中间就是我们的涌泉穴了
那我们可以对涌泉穴进行按揉啊。
我们一般穴位按揉重按的话
一般是在两到三分钟时间不要太长
一般的两只脚都去按
效果会更好,两只脚都是对称的,都有啊
所以说我们这都是我们肾经上的穴位
一个太溪穴,一个涌泉穴
通过这两个穴位,我们可以引火下行,而且呢还可以呢
让这个穴位我们说它是肾经上的穴位
肾经上的穴位呢,它是滋肾水,肾水肾阴足了
就可以让我们把这个火给你降下来
今天的关于这个肝肾阴虚火旺啊,这种虚火
它的表现
咱们就说到这,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了一些上火的情况,不知道怎么辩证的
也可以私信雷师兄




关于上火小知识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有什么问题、见解可以在公众号留言、分享,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您感觉写的不错,请点个赞,点一下“在看”,雷师兄在这说一声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