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常日子里,诗意的生活。

 东盛1 2020-09-11

文字|目錄君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良宵引 成公亮

四时八节,寒来暑往,最是寻常巷陌,自有一般风雅。

藏于烟火俗世中,在零散琐碎的日常里,陶冶情操,觅得闲情。居处清净宜人,顺应四时,调适身心,而风雅自得。

-

          

古人认真起来,连生活娱乐的方式,都带着非同寻常的风雅气质。他们在诸多细节的讲究里,将生活一点点升华成艺术。不仅雅,且还雅俗共赏。

-

在素朴的生活里,去寻找无尽乐趣。真正风雅之人,惯于平凡处发现不平凡的细节。

-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闭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陈继儒《小窗幽记》)

-

 

选择在青松翠竹间建造茅屋隐居,门前白云悠悠。常常流连徘徊在青松茂林之下,那时林间风起,落花沾满衣。苍苔上了台阶、青痕掩映,煮清茗,茶烟袅袅。春来天光正好,百鸟鸣叫,清越婉转。

-

 

这样的居住环境既雅致,却又不失素朴。几可以算得上无数文人雅士心中理想栖息地。它是高洁风雅之人的诗意居所,是他们用心聆听自然与内心的声音后,在繁复的世间创造出的珍贵画卷。

-


草径幽深,花路曲折,有落叶敲门窗,云入溪上人家。虚掩的柴门,爬满夕颜的篱笆,碎石铺砌的小路。让居住的房屋归属竹窗木梁、青砖黛瓦,沿着屋后墙角长满了草,而小院的草木会将来自旷野的风留下。

-

 

无论清晨、午后、傍晚,都有一片天地,可以让内心变得祥和安宁,同时又真切感知自由的存在。静听每一片叶的轻言细语,守着眼前的青山,随四季流转:春时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收硕果累累、冬来蓄积力量。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

他们无比珍视身与心栖息之所,在狭窄的天地内,乘物游心,让思想去往无限宏大的天地、无垠的宇宙。譬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张岱的梅花书屋、陶渊明的南山下,他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萤窗书香,素朴文心;德馨盈怀,摇曳生姿,无一不令人感怀。

-

横陈笔墨,闲读古仁人之心;

茗碗茶烟,将世事风尘尽皆洗濯;

亲近草木,了悟生命的敬畏与谦卑;

沉静思想,让心灵有所归属。

-

 

张岱自言“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张岱《自为墓志铭》)少年爱鲜衣怒马,好繁华,便如他这般了。

-

 

“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药。归来入室,闭目定神。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沈复 《浮生六记》)

          

“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元·陆祖允《菩萨蛮》)

信步畎亩之间,牧童的歌声从古诗中倾泻而出,那时新柳、新秧飘风翻浪,桑树新发了嫩芽。农夫们传唱着千年的古调,长歌相应,长久地飘荡在绵延不断的群山之中。有时曲调不全,也能自得其乐。

-

 

这样的田园野趣是从《诗经》时代,一直保留到今天,它潜藏在纷杂的俗世尘心里。当外界的声音越是嘈杂,它便越是清晰可闻,历久弥香。

-

         

纸窗竹屋,焚香阅卷,与归鸟鱼虫,长久相伴。偶有清友佳客,或与邻家翁笑谈。两盏清茶、三杯淡酒,不言俗务,本色清言。让所有堆砌的日常都如此度过,从不让性情受到过多的约束,一派童真、天然。

-

入壁上书画,与黄卷诗书,得渔樵之乐,同俯仰天地。从晨光熹微,到月上柳梢,是平凡而不平庸无为的一天。美景入眼中,幽趣藏心怀。趣之所在,志之所得。

净扫一室,燕沉水香。登高丘、步幽谷,听松涛瀑布,见藤萝垂木。访寻幽深之所在,身与神共游之,终日忘返。在这样的环境中,便能寻访到王维的“幽篁”、“清泉”、“松林”吧!

-

 

它比风花雪月更加贴近质朴的生活,它远离声色犬马趋向于清淡,在豪奢之外,并不寡淡,反而有诸多微小又诚挚的乐趣,充盈在朝复暮的日常之中。

-

简在、安心,是一种倾向自然的美,未曾脱离柴米油盐,却又不落俗。它落落大方,又处处显现着文雅之气。

-

福利:评论本文,点赞第一名的,

可获一本2020花庐撕历。

(注意:邮费自理)

-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