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之美人鱼

 zqbxi 2020-09-11

《山海经》陵鱼考

寄遇黄粱且睡去, 梦里却忘君颜色

义在甘心自杀身,人情天理此为真 

众所周知,在《山海经》中提到了众多形容奇特的怪兽,它们或是身体器官有异于常,或是拥有着神奇的能力,或是可以被人吃,或者是可以吃人,千奇百怪,光怪陆离。

这么多怪兽,想要一样样全都讲明白几乎不可能,不过有一部分还是可以被认真考证一番的,比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陵鱼。

确切地说,《山海经》实际存在三种陵鱼,一种是陵鱼,一种是鲮鱼,一种是龙鱼。其中陵鱼和鲮鱼,古人自己也分不太清,再加上文献传抄过程中偶尔出现的错讹失误,导致如今我也无法确定这两种写法哪个才是对的,但是陵鱼和鲮鱼各自所指的无疑是两种不一样的生物,这是可以肯定的。至于龙鱼,前人认为即是鲮鱼,只是用字不同而已,但从现在的证据来看,龙鱼是一种独立于前两者之外的另一种生物,并不是换了种写法那么简单。不过为了叙述上的便利,本篇中将这三种鱼统称为陵鱼。

首先来说陵鱼。这种生物见于《海内北经》,其文云: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而根据南宋《楚辞补注》引《山海经》文,这段文字本作:

西海中近列姑射山,有陵鱼,人面人手,鱼身,见则风涛起。

案:“西海中”三字有误,今本原文在《海内北经》中亦误,陵鱼本应在东方,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结合自身对于海洋的耳闻目睹产生的想象,并非完全向壁虚造。

没有提到“足”,自然也就不应该有腿,所以陵鱼的样子可能应该是这样的才对——

案:《山海经图说》一共收录有五个版本的氐人国,可全都画的是男人,全都是。

生活在大海里,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说起来这就是古人想象中的美人鱼嘛。

但是对于这种奇异的生物,古人提及的却不是很多,屈原的《天问》里问道:“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疑似指的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陵鱼,柳宗元作《天对》,即以《海内北经》之陵鱼为对,但是字对不上。再则左思《吴都赋》云:“陵鲤若兽,浮石若桴”,应该指的也是陵鱼,但是为《吴都赋》作注的刘逵却将此处的“陵鲤”解释为了一种陆处的生物,其云:

陵鲤,有四足,状如獭,鳞甲似鲤,居土穴中,性好食蚁。

这根本就不是陵鱼,而是古人对于穿山甲的称呼,关于鲮鲤和穿山甲的关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讲得很明白,此处不再赘述。单说《《吴都赋》中“陵鲤若兽”明明以“浮石若桴”对仗,所谓“浮石”,刘逵注:“浮石,体虚轻浮,在海中,南海有之。”那么陵鲤自然也应该是海中之物,可是若像刘逵所说“鲮鲤……居土穴中,性好食蚁”,怎么可能跑大海里去呢?(不过陵鱼并没有“陵鲤”这别名,究竟是被后人所改还是左思自己弄乱了也无法确定。嗨呀,好乱呀。)

后来人基本没有再犯将陵鱼和鲮鲤弄混的错误,但是他们转身就又将鲮鱼和鲮鲤弄混了。

鲮鱼,在今本的《山海经》中并找不到这种鱼,但在唐宋时的类书里却屡见征引《山海经》时提到它,如——

《初学记·卷三十》:“山海经曰……鲮鱼,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
《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七》:“鲮鲤吞舟,《山海经》云:‘鲮鲤能吞舟,背腹有刺,如三角菱。’”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八》:“《山海经》曰:‘鲮鱼吞舟。’”

又柳宗元《招海贾文》:

三角骈列而离披。

注云:“《山海经》:鲮鱼,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鲮,音陵。”

则《山海经》中应该确实提到过鲮鱼,只不过今本中佚失了而已。同时《初学记》在鲮鲤条之下又征引他书云: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鲮鱼,若鲤鱼四足。
《吴都赋》曰:所谓鲮鱼若兽。
沈怀远《南越志》曰:鲮鱼,鲤也。形如蛇而四足,腹围五六寸,头似晰蜴,鳞如铠甲。《异物志》谓之鲮鲤。

但是我们从上面诸类书引《山海经》文可以看出来“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又云“鲮鱼吞舟”,这分明是一种属于鳄鱼之类的巨兽,跟“若鲤鱼四足”的鲮鲤——也就是穿山甲——全不相关。但古人难免疏忽,结果鲮鲤、鲮鱼互相混淆,给后人分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再来说龙鱼。《海外西经》中提到: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一曰鰕。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案鳖字疑误,郭注“鱉音惡橫也。”亦有讹错,未知其审),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这段文字应该是有讹错的,原状已不可知,清人据文画图,或是画成一只狐狸的模样,如下图——

或者干脆偷懒画了条龙上去硬说是鱼——

前人或又认为此龙鱼即是前文提到的陵鱼,“龍、陵一聲之轉”。但是虽然原文多讹错,连龙鱼长什么样都无法确定,但仅据“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一句,我们便可以肯定地说,龙鱼和陵鱼、鲮鱼并非一物。

将鱼当作坐骑来驱使,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古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九歌·河伯》中说:

乘白黿兮逐文魚。

王逸注云:逐,從也。言河伯遊戲,遠出乘龍,近出乘黿,又從鯉魚也。

《楚辞补注》的作者洪兴祖很奇怪为什么王逸会认为原文中的“文鱼”指的是“鲤鱼”,只能说他或许自有理由。实际上这个理由就是汉人普遍认为河伯——或者广义上的所谓“神圣”——确实有乘驾鲤鱼的传统。比如陕西定边汉墓壁画中就有这样一幅图——

为河伯驾着云车的,还真的就是一条鲤鱼……

在《列仙传》中也曾两次提到成仙之人骑着鲤鱼出行。其文云:

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一作砀)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

子英者,舒乡人也,善入水捕鱼。得赤鲤,爱其色好,持归著池中,数以米谷食之。一年长丈余,遂生角,有翅翼。于英怪异,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汝上背,与汝俱升天。”即大雨。子英上其鱼背,腾升而去。

《列仙传》作者存疑,但东晋葛洪已屡称此书,则其书至晚也是晋以前人所作,去古未远,又神仙之说和巫家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仙人乘鱼之说,和龙鱼“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可谓一脉相承。

《初学记·卷三十》引陶弘景《本草》曰:“鲤最为鱼中之主,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所以琴高乘之。”陶弘景作为资深道流,这番话一定有所依据。

而直到宋代,洪迈《夷坚志·支戊志》中提到德兴村民向潭中龙神祈雨,而忽然:“见一小青蛇出水面,俄化为巨鲤,久之,又化为鲇,而首则蛇也,悠扬自如。……又露双角屹然。未几,大雨倾注,弥日方已。”可见当时民间竟还残存着龙鲤相化的传说。

《海外西经》中称“其為魚也如鯉”的神兽为“龙鱼”,正是因为鲤鱼和龙在古人心中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而通過上文,我们知道,陵鱼,是一种类似于美人鱼的生物,鲮鱼,则是鳄鱼类的生物,与由鲤鱼神话而来的龙鱼外形既不像,在传说上也不相干,龙鱼和它们除了读音相似以外,就只有都是和水有关的生物了。


总结:

首先,陵鱼——即中国版的美人鱼。有的文献里被写作鲮鱼。因为这种生物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没有怎么被混淆过。

鲮鱼——即鳄鱼之类的猛兽。有的文献里被写作鲮鲤。而鲮鲤则实际上是穿山甲之类的动物,又有时“鲮鱼”这两个字也会干脆被拿过来指穿山甲。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鲤”字的右半边很容易在抄写过程中被忽略,结果“鱼”“鲤”相混极为严重。

龙鱼——则是一种介于鲤鱼和龙之间的神话生物,有的文献里被写作龙鲤(如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和陵鱼一样,因为太冷门,所以也就逃过了被古人和别的动物弄混的命运。

这三种动物中,鲮鱼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有一定夸张的成分,而龙鱼和陵鱼则是古人基于现实生物创造出来的神话生物,更多反应的是古人对于未知环境的想象与观察周遭世界的心理状态,陵鱼开了后世关于海中人鱼传说的滥觞,龙鱼则依稀可见后来黄帝乘龙上天传说的影子,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资料,虽然仅仅只是一丁点吉光片羽的碎片,但也正因为它们实在是太破碎了,所以才需要被更加细致认真地加以对待。

《山海经》:陵鱼人面, 手足, 鱼身, 在海中。

海中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在《搜神记》中说道︰南海之外有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水裏,天天不停地纺织,老是在哭,流出来的眼泪就成了珍珠。

历史上美人鱼多被赋予非常唯美的形象。

并且美人鱼的形象在各大海内外影视剧里被各种发掘,历经好几代都经久不衰。

周星驰电影《美人鱼》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我中华家的古老传承还是从北欧等地的神话,都可以找到大量人鱼出没的踪迹,就算至今,也不停地会在世界各地时不时曝出有人鱼出没的消息,那么我就来随手写一个关于人鱼的传说故事吧!

很久之前有个渔村,因为渔人们经常因为出海捕鱼发生冲突,甚至好几次爆发了流血冲突,甚至闹出了人命。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路过此地,目睹了惨状,痛心疾首,就在渔村安定了下来,常常对渔人们说:“你们捕鱼,已经是伤害生灵,如果再发生冲突,更为不仁不义,如果不多多行善积德的话,这对大家的今生来世都是不好的。”

渔人们很不自以为然,一心想着捕鱼卖钱,好过上好日子。

老和尚就带着小和尚一家一户的念佛说禅,可渔人们不仅不改性向善,还一直咒骂着老和尚,好几次小和尚都想出手教训那些渔人,都被老和尚劝了下来。

突然有一天,老和尚对他们说:“今天不能出海,大家都请回吧。”

所有人都不以为然,天气那么好,也不像有大风大浪的征兆,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结果出海的渔夫们没过多久就遭遇了神秘暗流,纷纷翻船,只有一些靠近岸边的,死里逃生。

这次终于所有人都相信了老和尚的话,赶紧去问老和尚,老和尚答到:海中有一条陵鱼妖,被上天惩戒流落人间,在此兴风作浪。……但他终究会死,所以接下来几天我会为它念佛消罪。

过了几天,渔夫们回到了海滩,果然躺着一只二丈多长的庞然大鱼。大家问老和尚如何处理此妖鱼,老和尚沙哑地说道:“假如你们需要鱼肉,你们取走他的肉吧!不过,你们取走鱼肉之后,把它的骸骨敲碎,每人保留一块,使它的灵魂也有所寄托吧。”

渔夫们于是把鱼肉取下,就地在海滩上烧火烤鱼喝酒,庆祝着渡过劫难,庆祝着上苍的恩赐,戾气全消,也因为这次机遇,往后的岁月一直和平相处。

而老和尚每天都会来到海滩对着大海念经,而他的徒弟小和尚,自从陵鱼妖为祸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出现过了。

也许他被鱼妖吃了,又或许他被渔夫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