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老师两个娃 六安一乡村教师坚守大山深处37年

 鹿茸图书馆 2020-09-11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20-09-09 第882期



项发权37年坚守大山深处,学校由原来的6名教师、120名学生,到如今仅剩项发权1人和2名学生。项发权是校长、是老师、也是保姆、还是门卫。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教学活动依然有条不紊地开展,语、数、音、体、美各科正常开课。近年来,项发权先后被评为“六安好人”、“安徽好人”。

9月1日上午,开学第一天。在六安市霍山县磨子潭镇东流河村,磨子潭镇中心学校金岩教学点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58岁的项发权正在给他的两个学生上第一堂课。

项发权给学校仅剩的两个学生上第一堂课图片来源:霍山文明网

在这个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教学点,项发权是校长、是老师、也是保姆、还是门卫。不知不觉,他坚守在这里已经37年了。他几乎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了这个偏僻之地的小小教学点,成为大山深处儿童的守护者。

金岩教学点的前身是金岩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位于霍山县磨子潭水库上游,与安庆市岳西县交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学生跟随父母外出就读,学校由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峰期的120余名学生6名教师,慢慢减少,如今,只剩下了项发权和2名学生。

项发权老师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图片来源:霍山文明网

在孩子眼中,项发权既是老师,也是亲人。“这几年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孩子都到镇上中心校读书了,但还有极少数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到中心校寄宿的条件,就留在了教学点。”项发权告诉记者,现在的2名学生分别就读1年级、3年级。孩子们居住分散,山区道路崎岖,行走不便。项发权每天早上到孩子家接着孩子一块上学。为了让孩子少些劳累,中午项发权在学校为孩子们准备午饭。

项发权在给孩子准备午饭图片来源:霍山文明网

这些年究竟接送过多少孩子,项发权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家长把孩子交到他手中,他就要认真负责,自己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不能让学生受委屈!

如今的金岩教学点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都有了极大改善。校舍修整一新,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这小小的教学点,孩子们通过在线课堂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

项发权老师认真备课图片来源:霍山文明网

尽管只有一个老师和两名学生,但金岩教学点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却不马虎,语、数、音、体、美等科目和课外活动等,全都正常开设。“现在条件好了,咱们教学点虽然小,但是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有。”项发权告诉记者,利用电脑和电视,教学点每周会通过在线课堂为孩子们开设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

今年疫情期间,项发权戴着口罩,做好防疫措施,走二三公里的山路到孩子家中,为孩子讲课。“两个孩子不住一块,每天我得两头赶。我辛苦点,孩子们能多学点,没啥的。”项发权说。

项发权老师疫情期间到学生家家访辅导图片来源:霍山文明网

“当身边的同事、朋友一个个调离大山时,我也有过动摇,想离开学校多挣点钱,可是一想到孩子们,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就不忍心离开。日子久了,我觉得这个教学点和这些孩子就是我的一部分了,离不开了。”项发权说。金岩小学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由于长期亲情缺失,这些孩子大都性格孤僻、敏感,感情脆弱。针对这种情况,项发权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谈心,并到孩子家里走访,和家长一同关心这些孩子。

近年来,项发权先后被评为“六安好人”、“安徽好人”。

“我今年58岁了,再过两年就退休了。但教学点只要还有学生,我就会继续留下来守护着他们。”项发权告诉记者。

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

每当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听着学生们唱着歌,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在大山里回响时,项发权就觉得自己像屹立在山巅的一棵树,无论孩子们走得有多远,他都日夜守望着,守望着乡村的未来……(来源:安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