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教改大有“得语文者得天下”之势,而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可谓“得阅读理解者得天下”。小学四年级以后,95分成为了一个坎,孩子们在确保语基和作文都不丢分或少量丢分的情况下,谁能吃透阅读理解,谁就能傲视群雄。 在过去的这个“函授”学期里,已经很久不参与娃具体学习内容的我,发现连续几次线上考试,娃都在阅读理解部分丢分,以致丢出内伤。看着娃有些气馁,笔者“重出江湖”,憋着一口气,仔细研究了若干考试题目和答题要点,吸收了部分参考文章,终于被“虐”出了一些门道。仓促成文,希望能够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顺利迈过阅读理解的坎儿,并为初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理解考察的是什么? 请输入 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我们攻克阅读理解难关的第一步,领会出题人的意图,掌握解题的底层逻辑。日常做题时,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做某一类型的题目,来提高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能力。 概括来说,阅读理解重点考察的是以下5个方面的学习能力:提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只有了解了阅读理解的题目功能,才能跳出庐山,全方位审视其真面目,从被出题人难为,到和出题人站在一起。千万别小看这个简单的立场转化,我跟孩子讲,视角转变了,思维就不同了,你在做题的时候,看到的就不仅仅是题目本身,还能清楚地看到题目背后的坑在哪里,从而顺利避开,接近正确答案。 实践证明,这样的沟通可以缓解孩子做题时的畏难心理,从害怕答错题,转为积极地去审视题目,研究蕴含的考点,不亦乐乎。 阅读理解常见的题型有哪些? 请输入 01丨语基部分 ★ 字 为文中汉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是结合文章从给出的形近字里选择一个正确项,基本属于送分题,重在日常积累。 ★ 词 根据文字表述,填写文中的某个词语,考察的是对词意的理解,难度不大,偶尔文中会有意思相近的,需要加以辨别,记住是从原文中找词,不要任性发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类题目的坑在于,一定不能只解释词意本身,而是要结合上下文,把词语的主客体、具体指代内容一并写出来,后面的错题案例《走出黑暗》一文有详解。能否换掉其中一个词,答案多是不能,但要写出原词的词性、功能、在句子和文章中的关键作用等,所以不能换掉。 ★ 句 勾画出指定要求的句子,这种题一般都能找着对应的段落,但常常因为勾多或是勾少而丢分,要看清楚让勾画的是句子还是表述,如果要求勾句子一定要标出完整句。对一句话作出解释,这样的题目往往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答题时要把文字背后的潜台词给揭示出来。说明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文首的一般都是开篇点题、总领下文、引出事件或人物、渲染氛围等;在文中的一般作用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等;在文末的句子往往则是用来首尾呼应,或点明中心思想,或深化文章主题。 ★ 段 文章的结构或说明顺序,常见的结构无外乎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需要注意,开头的“总”得有统领全篇的句子或主旨,最后的“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如果末段只是在陈述一个不同于其他段落的方面,那就不能算作“总结”,详见例题《大白鲨》。说明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整体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常见的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中人物(事件)给你最大的启示。答题时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零七八碎的就不用写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争取尽量覆盖。高年级会有说明文,概括时要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需要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啥,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概括启示的题目,不拿分不容易,拿满分也不容易。可以在摘抄主旨段落或中心句的基础上,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参见案例《苏格拉底的故事》。 评价人物品格,基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不能只陈述人物的所作所为,而要揭示表现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题目的得分点一般都是均着给的,所以答题时不要怕写多,尽量照顾到文章涉及的方面,否则一个方面写得再完整也只能部分得分。 补充人物的话,这种题目孩子们一般都能写上来一两句,要想得满分,一定要还原当时的情境,将自己代入,联系上下文,看看哪些点是必须交代清楚的。详见案例《改变一生的闪念》。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孩子们得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象征、对比、联想、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等。答题时认真审题,选择最恰当的作答。有时题目会进一步问,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既要答出修辞本身的意思,还要结合句子的语境,阐述运用修辞的好处。下笔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此处通过……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起到了……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是加强了语气、进行了强调、增加了气势、引起了读者思考等等。 标点符号的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引号和破折号的考点,引号一般是为了引用、强调,表达特定称谓,表现否定、讽刺、反语等。破折号则经常用于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转换话题、插说等。 02丨阅读理解答题要领 说完了常见的题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和孩子聊聊做题时的一些思路和技巧。当然,道法术不能本末倒置,平时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感悟才是根本。技巧权当锦上添花。 ★ 粗读与精读 考试时阅读理解篇幅不短,不可能字斟句酌、慢慢品读。第一遍,一目两三行地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用笔勾画出文章的层次,标注出重点段落。尤其一些重要的结论,关键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等,可以简单作作记号。如此,算是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和理解。第二遍,带着问题去精读。先认真审视文章后面的问题,目的明确,容易集中注意力,准确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需要概括的题目,可以匀出时间把重点句段反复品一品。 ★ 找原文用原话 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尽量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否则就像《大白鲨》这篇案例的最后一题,尽管孩子概括的理由完全成立,但不是文章里的直接信息,所以被扣掉了一半的分数。如若题目指定用自己的话来作答,也可以教孩子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牢牢记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一定一定联系文章来回答问题。 ★ 透过文本挖掘深层含义 这也是语文阅读理解最核心的功能,不仅能读懂文字的表达,而且能够读懂背后的深意。这种题目,需要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更高一阶。没有捷径,多读多体会,答题时把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都答到,争取不漏点。 ★ 安排好答题时间 阅读理解是从语基部分过渡到作文部分的重头戏,要合理把握时间,为大作文留足余地,并且保持住状态,不能被个别烧脑题目干扰了情绪,影响后面作文的发挥。方法永远都是先易后难,一时做不出的难题,千万不要死磕,先做标记,最后再回填。哪怕没有十足的把握,按照之前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总能写出个大概。 ★ 答满格 短短三个字却非常重要。理解这东西,主观成分较多,尽管有给分点,但具体给多少,阅卷老师有弹性。孩子答题时尽量写满格,能用原文的用原文,能联系自己感悟的言之有据即可。千万不要因为思路卡壳而少答或者不答,最起码有个态度。 最后,附上几篇案例解析,源自孩子四年级下学期的真实考题,从扣5分、4分、2分到全部正确,还原了这一路被虐的过程和我们的收获:) 第一处2分,扣在不熟悉总分总这种结构的特点。最后一段,晃眼看过去,有那么一点总结的意味,但事实上并没有从头概括大白鲨的全部特点,而是另起了一个方面,讲它们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第二处3分,扣在答题不够规范完整。题目是“请你结合文中的内容劝告人们停止这种行为”,一共6分,劝告得3分,结合文中内容阐述清楚理由得3分。表面看孩子的答案没啥不妥,挺有道理,但劝告的语气不够明显和坚定,应使用“请大家不要再……”这样的劝告句式。而理由呢务必“结合上下文”,把鲨鱼的好处说完整。换言之,将最后一段的几个关键句直接摘抄上去就是答案了,根本不用自己发挥。 附图:《走出黑暗》 第一处2分,扣在没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还原到情境中,应该这样作答——憎恨:人们从来没有这样讨厌、仇恨黑暗。有条不紊:后面的人很有秩序地跟着,一点不混乱。 第二处1分,扣在对某句话的理解不是简单翻译一下,而是要回答出这个句子通过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什么。所以这道题答案要点是——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车厢内黑暗的场景和人们的惊慌失措,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 第三处1分,扣在没有透过文本挖掘深层含义,孩子的回答描述了现场的情境,但没有再进一步,对主人公的品格进行评价,所以还不是真正的主观感受。在现有答案前面加上一句,“这位母亲沉着冷静”,有了这个主观判断,这1分就到手了。 这2分扣得有点冤,因为孩子已经恨不得把每段话里描述的蚂蚁特点都给串起来,并且牢记“答满格”的要领。但是仔细品,“蚂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分工明确”,这是现实,而不是题目要求的“评价”,所以答案要往前再走一步,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蚂蚁聪明能干啊。这个定性才是答案要的。也符合前文所讲的,透过文本挖掘深层含义。 终于这次只扣1分了,扣在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上。按前文所述,概括清楚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即可。所以前面划掉的部分实属多余,并且出现了她字指代混淆的语病。答案很简洁:老师到达书店以后,帮小女孩交清了罚款,并领她回家进行安慰。 正如本文题目,阅读理解想不丢分,做做梦还是可以的。这不,经过几次真枪实战的锤炼,梦想实现了! 阅读,相伴一生。练习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品味文字、张望世界、拓展思维、滋养心灵。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答不好阅读理解题而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掌握方法,日积月累,一定可以收获满满。 扫码加客服 | 欢迎一起聊育儿 ● 微信号 : wenhua_mengmeng ● 新浪微博:@文话童心 ![]() 亲爱的童伴们,最近微信平台修改了显示规则。为了不和大家失散,请大家把“文话童心”加上星标,在打开推送内容后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的“在看”,也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转发,别忘了小童准备了每个月的“最佳童伴”大奖,等着你来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