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一轮升级潮,设计做了急先锋?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设计之美,即是竞争力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南山

增速放缓,车市进入了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零和博弈的风险越来越大,品牌之间的淘汰机制加速激活。要突围,就要寻求升级,就要在变数中找准自己的改变点。行业变革风起云涌,焦虑无罪,但脚踏实地才能见真章。

而在自主品牌阵营中,新一轮的产品升级潮往往是从设计开始的。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颜值当道的时代,我们称“颜值为第一生产力”有时并不为过。

类似的感悟在北京车展期间尤为强烈,自主品牌确实进步了,而且进步得相当明显。我们会发现,在自主品牌展台,已经很难找到“不好看”的新车了。


一方面,自主品牌对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喜好把握得越来越准确,“懂国人”的本土化优势越来越凸显;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是一个渐渐趋同的过程,在市场的淘汰与选择中,“美”会走向标准化,怎样的设计受欢迎,是可以找到规律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踩准大众审美的节拍,紧跟主流设计的浪潮,又要挖掘独家产品特色,避免落入同质化的陷阱。这个平衡点在哪里?一直考验着各家车企的产品设计能力。

设计是第一道关口,奔腾如何突围? 

这届北京车展,我们看到了一些自主品牌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至于思考后的答案,其实就藏在展台上的概念车里。一汽奔腾带来了一款名为T77的概念车,与奔腾之前的设计思路相比,绝对可以用“颠覆”这个词来形容。 


T77概念车的前脸采用了颇受大众欢迎的“大嘴式”进气格栅设计,基本呈“上宽下窄”的六边形。其中,格栅网格有一种锁子甲的视觉感,而且为内凹设计,这在其他品牌车型上并不多见,比较独特。 


前大灯与进气格栅融为一体,整体感尤其强烈,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设计元素。内部灯体应该会采用LED光源,为箭矢造型,给人一种犀利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大灯的上边缘,沿着前舱盖,贯穿了一条灯带,将来有可能起到日行灯的作用。

车头线条有很多折角变化,肌肉感十足,下包围两侧还有颇为夸张的进气口,为刹车系统提供冷却气流,也可能在此处布置雾灯,整体营造的感觉相当有运动感和攻击性。


侧身为双腰线设计,其中一条腰线从前车灯贯穿到后车灯,既有向前俯冲的姿态感,也有棱角分明的硬朗感。C柱符合潮流地进行了“隐藏式”设计,所以,车顶也为悬浮式。

车尾的层次感很明显,不出所料,尾灯采用了贯穿式设计。最近几年,贯穿式的尾灯慢慢成为新车设计趋势,究其原因,既因审美方面的演变,也因车灯技术在进步,而贯穿式尾灯在夜间行驶的安全系数也更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产品识别度。


大嘴、细眼,犀利的车身线条、悬浮式车顶,以及贯穿式尾灯,在T77概念车上,我们可以找到当前爆红于市场的多数设计元素。“爆款元素”,说明已经在市场中得到了检验,符合多数消费者的审美,对于希望快速打开局面,提振销量的一汽奔腾而言,这样的设计理念最主流,也最合理。

一汽奔腾已经找到了方法,对市场格局及消费者需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果要在T77概念车上找到一个关键词,第一个跳出来的仍然是“颠覆”。T77概念车所颠覆的是奔腾之前的设计思路,首先从第一道关口,将奔腾拉回主流水准。

T77概念车将是一个起点,以设计先行,带动奔腾新一代产品整体向上升级。 


品牌升级,奔腾未来的路还要怎么走?

对于未来的思考,一汽奔腾代表了诸多自主品牌的想法。产品要升级,品牌也要升级,潜在消费者有可能发生迁移。

T77概念车给人的印象,除了最关键的“颠覆”一词,还有“运动、犀利、硬朗、攻击力”。那么,我们可以说,T77概念车将奔腾的产品定调指向了“年轻化”,潜在客户群体也以年轻人为主。

近几年,“年轻化”战略不断被提及。无论自主、合资,抑或豪华,都将年轻化作为一个产品迁移方向。其实,在任何年代,年轻人都代表了社会的先锋意志。

随着财富的积累与下沉,购车的年龄线也在大幅提前,产品设计势必要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而且,年轻用户最容易转化为“品牌拥趸”,在未来漫长的时光中,都有可能成为该品牌的“一辈子铁粉”,用户的粘性培育可以慢慢地做起来。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小细节,T77概念车的车标已经由一汽奔腾原来的“飞鹰标”变成了英文字母“BESTURN”。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仪式感的变化,说明奔腾在品牌层面已经快速动起来了,战略升级正在进行时。

据悉,T77概念车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投入量产,并在2018年上市。设计以外,智能化是又一张底牌。

变阵的思路跟上了主流思潮,一汽奔腾谋求着真正的涅槃与重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