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汽不玩燃油车了?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北汽就是走全面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这番表态,对于一家传统车企来说,激进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如果考虑到北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尽快转型似乎又是唯一的出路。在这场赌局中,北汽已经Show hand了。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张传宇

以收购的萨博为基础打造的中高端品牌“绅宝”、以“E系列”轿车为主的中低端品牌、定位于微车市场的“威旺”与“昌河”、专注于硬派越野车的“北京牌”,以及北汽新能源,这些共同构成了北汽自主品牌体系。

从账面水平来看,这几乎是自主品牌中最完整的发展矩阵。更何况,北汽还有戴姆勒这样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须的利润及技术。

可一手好牌的北汽,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在2016年北汽自主品牌销量达到45.7万辆的巅峰后,2017年即遭遇腰斩,仅售出23.6万辆,此前大跃进式的发展弊端开始显现。

根据北汽7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的信息透露,至7月31日,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区将全面停止燃油车的生产,至2020年在北京地区全面停售燃油车,全部销售电动车,2025年在全国全面停售燃油车。

彻底放弃燃油车后,北汽的自主品牌未来会走向何方?

创纪录亏损,北汽要止跌?

今年4月,北汽发布了2017年财务报告,《童济仁汽车评论》摘录了其中的主要信息。

近3年北汽的自主品牌经历了抛物线式的发展过程,2016年是其发展的巅峰,创下了45.7万辆的记录,甚至好于同期上汽自主销售32万辆的成绩。但是,2017年,北汽自主遭遇了腰斩式的下滑,单车亏损达到了惊人的4.36万元。

在多年的发展中,北汽自主始终没能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一直处于合资输血的发展状态。这就使北汽自主品牌陷入了销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死循环中。

今年上半年,北汽自主品牌继续下滑23%,单车销量最高的是紧凑型轿车绅宝D50,但月均销量也仅有2,000余辆。显然,不论是销量还是主销车型,北汽的燃油车型早已远离主流消费者视野。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却在2017年崛起,全年104,520辆的销量仅次于比亚迪排名国内第二,而EC系列更是位居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继续呈现166.3%的高增长趋势,EU、EX等新车型系列也正在补充北汽新能源的产品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燃油车型上及时止损,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趋势向好的新能源领域,对于北汽来说,是一项无比“正确”的选择。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绅宝品牌将被战略性放弃,昌河和威旺将分别作为北汽在中低端乘用车和新能源市场的品牌,而得到麦格纳技术支持的ARCFOX则作为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品牌。

过剩产能:移交奔驰?

全面停产燃油车型后,北汽自主品牌现有过剩产能将以重组整合的方式重新投入使用。

此前,北汽与戴姆勒曾签订119亿的合作投资计划,建设北京奔驰的新能源车型生产基地。而这一位于北京顺义的生产基地,正是此前北汽绅宝的生产基地,包括绅宝D70、绅宝X55、EU系列等均在此生产。而重组之后,这一基地预计将在2019年底投产北京奔驰的新能源车型,一期年产能为15万辆,未来可能扩充至30万辆。

北京奔驰无疑是北汽集团重要的盈利来源,集团约80%的利润由北京奔驰贡献,而北汽自主品牌的收入仅占进团收入的13%。因此,戴姆勒集团也有更多的资本与话语权,在合资公司中做进一步要求。

北汽停产传统燃油车后的产能向北京奔驰转移,虽然对于北京奔驰及北汽集团的盈利能力是一件利好,但在合资车企股比开放的大形势下,中外双方强弱势的鲜明对比,就长远来看对于北汽集团有不小的潜在危机。

近期宝马要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的传闻,虽然未经双方证实,但空穴来风也恰恰印证了这类合资车企里中外双方的不对等。如今的北京奔驰,同样存在类似的风险。

北汽的症结?

2018年北汽股份年报显示,北汽集团2017年末员工人数为22,844人,相比2016年末的25,159人减少了2,315人,约占总人数的一成,而离员工其中不乏与北汽自主发展息息相关的核心人物顾镭、李峰、邬学斌、蔡建军、陈思英等人。

销量及利润的下滑不免会引起人事的动荡,近年来传统车企中的人才流失,也属于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核心人员的出走,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汽人才策略中的问题。空降的外来人才无法适应北汽内部的文化差异、派系之争,人心不齐也是造成目前北汽自主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

同时,多品牌运营虽然纸面上扩充了北汽自主的阵营实力,多款车型的投放也可以带来短时间内销量的快速增长,但在多品牌定位、品牌之间相互区隔这两个问题上,北汽并没有做到最优化处理,导致旗下品牌同质化问题严重。多品牌同时向SUV市场投放多款车型,相互之间形成内耗,就是北汽自主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北汽的体系实力发展,在国内自主车企中并不算特别突出,这导致相对薄弱的研发资源、营销资源在多次摊分后,已经难以起到协同一致发展的作用。品牌间的内耗与竞争也使得单款车型销量寥寥,随之而来的就是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的风险持续增大。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目前北汽自主发展的死结。

在从增量瓜分到存量博弈过程中,北汽自主在燃油车领域实现自我救赎的难度系数显著增加。

也许这就是北汽下决心在这个时间点放弃燃油车,全力押宝新能源车型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市场的高销量也为北汽带来了可观的新能源积分奖励。2017年,北汽新能源积分超过30万分,位居国内车企榜首。因此,未来无论是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做积分买卖,还是与其它车企合资合作,抑或是独立上市,都会让北汽更加获益。

写在最后

加强自主板块的造血功能,才能不被合资公司中的外方牵着鼻子走。在燃油车已经难再看到大的起色时,北汽选择了“断尾求生”,全力押注新能源市场。

但这未必全是车辆类型的原因,事实上北汽在燃油车里发展的不顺,在新能源领域并非得到完全解决,反而是被各类新能源补贴、不限购限牌等政策因素所掩盖。

短期内,北汽依靠热销的微型纯电动车冲销量、赚积分、拿补贴,但在新能源补贴消失后,这类车型的竞争力将会疾速下滑。只有那些在技术水平、车身型式、车身尺寸上都足够主流的车型,未来才有可能与合资、进口纯电动乘用车展开正面对话。当前ARCFOX品牌内一款赛道版跑车和一款微型车的阵容,显然还需要有更多主流车型的补充。

所以,即使是全力发展新能源,北汽需要解决的仍然是关乎体系、人才、发展战略等根本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