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丨博越PRO到底“PRO”了什么?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如果熟悉手机圈,就会知道很多手机在发售时会采用类似的一款标准版加一款“PRO”版的套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类似的启发,吉利汽车在博越身上也搞起了这种玩法。就在两周前,2020款吉利博越刚刚上市,此时一款名为“博越PRO”的车型发布。

作为用户,他们最关心的一定是这个多出来的“PRO”,究竟带来了哪些不同?

外观的变化并非重点

如果将博越PRO与博越放在一起,很多消费者并不容易分辨出差别,而博越PRO的变化也确实都发生在细节之处。

博越PRO整体变得更为新潮,前脸采用全新设计,全新涟漪格栅更加宽大立体;前灯采用全新造型,灯组换装了LED大灯;前杠下部变为左右贯穿式设计,增强了整体视觉宽度。

尾部变化则相对较小,整体轮廓延续了博越的设计,在灯具、饰条、尾翼等部件进行了优化,LED灯组、贯穿式镀铬条、更具动感的扰流板,让博越PRO尾部更显时尚。同时之前尾部的吉利盾形Logo被吉利英文名称“GEELY”替换,这在当下是十分流行的一种手法。

车身侧面A柱之后与博越基本相同,博越PRO换装了全新的19英寸轮圈,并且整体观感略有车头上扬之感。

显然,如果只是这样的改变程度,吉利汽车并没有让两款车型同堂销售的必要。所以,究竟“PRO”了什么,玄机还在车里。

隐藏在液晶仪表之下的“内核”变化

不论是视觉效果,还是选材用料,博越PRO的内饰水准相比博越有一眼可见的档次提升。博越内饰略显呆板与生硬的形状拼接,在博越PRO上完全没有了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以钢琴烤漆板、镀铬饰条、皮革材质组成的黑棕配色内饰。同时,博越上7英寸全液晶仪表+8英寸中控触屏也更换成了双12.3英寸的屏幕。

内饰设计上的焕然一新还只是表象,更关键的是这套中控触屏之下运行的由博越PRO首发的GKUI 19系统。

这套车机系统的内核采用了吉利子公司ECARX与联发科共同研发的名为E01的车机芯片系统,支持1080p双屏显示器和4G调制解调器。这也是吉利自研的首款量产车规级芯片。

除了常用的影音娱乐、车机导航、语音交互等功能——这些在博越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GKUI 19系统重点强调了其全场景的车联生态。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巨头,共同为GKUI 19系统提供整体全网优质资源。GKUI 19系统不仅可以与小米智能设备、百度智能设备、京东智能设备及其它智能设备无缝式连接,还可以通过曹操出行满足用户的移动出行需求。

而比E01更加强大的E02也已经在计划之中,相比4核的E01,E02配置了8核CPU和独立的神经处理单元(NPU),以强化的机器学习提升人工智能的体验。搭载E02的车机系统预计将会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

智能手表和汽车如何碰撞出火花?

将汽车钥匙演化成手环,在汽车圈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由车企独立开发出具备完全体形态的智能手表,同时将其形成联动车机与手机进行场景交互的核心,却是非常罕见。而与博越PRO、GKUI 19系统共同亮相的智能手表X WATCH就做到了。

X WATCH由ECARX独立开发完成,外形上与市面上常见的科技企业开发的智能手表类似,黑色陶瓷表壳、蓝宝石表蒙,整体质感一流。当车辆与手表登录同一ID,就可以无需实体钥匙,通过X WATCH自带的语音系统控制车辆启动关闭、中控锁、空调温度、车窗升降、座椅调节及找车等功能。同时,X WATCH也支持通讯与扫码移动支付。

这块限量首批2,999名车主的X WATCH与车机屏幕、手机APP端实现了三屏智能互联,全面提升了博越PRO的科技感,给未来用车场景打造了前瞻性体验。

“不出意外”的动力升级

比起在车机系统、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升级,博越PRO在动力上的变化反而显得“常规”了很多。

2020款博越升级的1.8T发动机同样出现在了博越PRO上,相比老款博越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提升了15牛米,达到了最大184马力、300牛米的动力输出。变速箱也同样从老款的6AT变成了7DCT。

而1.5T发动机在博越PRO上的搭载同样也不令人意外,毕竟这款发动机已经在吉利汽车旗下多款车型上应用。不过,与吉利汽车其他车型略有不同的是,博越PRO上与1.5T发动机搭配的变速箱是6AT而非7DCT。

写在最后

从博越到博越PRO,这个不管是从名字还是外观,都并不起眼的变化,但是内里却隐藏着吉利汽车在智能科技领域快速前进的步伐。GKUI系统因其平台能力和开放性,是当下较为活跃的车载智能网联系统,目前已拥有超过100万用户。而就在博越PRO发布之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与吉利将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应用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汽车与智能车机、专属芯片与生态资源,吉利汽车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升级,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PRO”。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