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丨一场短的发布会,BEIJING品牌为何变BEIJING汽车?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0-09-11


一个甲子的轮回,北汽走过了超过60年岁月。从第一辆汽车驶入中南海,到第一个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再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事实上一直走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今天的北汽,不仅已成为北京工业一张亮眼的名片,面对汽车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它的使命还远远不止于此。




童济仁汽车评论 编辑丨辰巳

2019年的中华世纪坛,以“北京”商标为基础,BEIJING品牌正式发布。半年后,在一场时长十分钟的短发布会上,北汽再次强化了这一品牌认知,将BEIJING品牌正式定名为BEIJING汽车。

一个战略的提出,并不是要看它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它做了什么。从BEIJING品牌到BEIJING汽车,这一变更的背后,意味着北汽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大体系进行了深度整合,除了所有车型都将更换统一的品牌新logo外,营销团队、渠道都将统一化。而这也意味着北汽集团的发展,走上了新的进阶之路。

为什么会是一个BEIJING汽车?

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整合,做这件事情北汽有十足的动力。

过去几年,北汽旗下品牌的定位、差异化、区隔化等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产生了资源的内耗,进而造成自主板块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在一个BEIJING后,所有的关系因此而捋顺,包括品牌体系、logo体系、命名体系、营销体系。

此时,再回看半年前BEIJING品牌的发布,正是为此而做的市场测试。

目前,归属于BEIJING汽车的车型共有8款,它们有统一的命名方式:U代表轿车、X代表SUV,前面加上E代表纯电动车,后面加上3、5、7等数字代表级别。

这些车型,都将挂上统一的“BEIJING”logo,B字不封口,G字不甩尾。

同时,“北汽集团营销业务委员会”,也将因为BEIJING汽车的发布,正式实体化为“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营销体系的合二为一,意味着北汽全国700多家销售和服务店面,将会进行一次全面的整合与优化,改变过去消费者对于北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分化的印象。


经历了前五年发展的波动后,北汽自主板块急需形成自我造血功能,既要保证新能源车跟上时代潮流,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又要让燃油车型避免边缘化,回到消费者视野中。

这样的背景下,及时止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率的运营中,是BEIJING汽车发布的核心意义。多品牌运营虽然纸面上扩充了北汽自主的阵营实力,多款车型的投放也可以带来短时间内销量的快速增长,但在多品牌定位、品牌之间相互区隔这两个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多品牌反而会拖累发展。

而在回归一个BEIJING汽车后,所有的资源能够协同一致发展,采购成本与供应链风险都能被控制,在这个存量博弈的年代,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BEIJING汽车的三台关键车型

从BEIJING汽车的产品布局来看,今年将会重点推三款车型。

首先是BEIJING-EU5。作为BEIJING汽车新能源板块新发展阶段的首款车型,BEIJING-EU5承载了北汽进军新能源主流市场的希望。这款2019年销量超过11万辆的纯电动车型,除了拥有主流水平以上的三电实力外,在智能化层面也做了大量的提升。

全新开发的人工智能“达尔文系统”应用,在人机交互、智能互联、语音控制、OTA升级等层面都有功能到位的表现,而完备的辅助驾驶装备,同样符合消费者对于一台智能车的预期。

第二款重点车型是去年9月上市的纯电动中型轿车BEIJING-EU7。相比EU5,EU7的整体规格更高,也是北汽在尚少有人尝试的纯电动中型车市场进行的探索。

第三款则是燃油车BEIJING-X7。作为一款车长4,710mm、轴距2,800mm的全新中型SUV,BEIJING-X7是北汽BMFA平台下的首款车型,整体设计风格代表了BEIJING汽车的全新方向。

在此次发布会上,BEIJING-X7也正式开启预售,其搭载1.5T发动机的燃油版本预售价为10-15万元,同时后续还有可能推出插电混动版车型。

BEIJING汽车的下一步?

在中国六大汽车集团中,北汽对于中国汽车发展的贡献,很多时候都是以“先行者”的形象出现。传统造车如此,中外合资如此,新能源同样如此。而当中国汽车市场从数量型增长转化为结构型增长,各种明潮暗涌中汽车产业面临全面升级时,北汽的应变,理应成为新时代下持续关注的热点。

此前,北汽发布了高端纯电动专属的BE22平台和混合动力BMFA平台,目前热效率42.5%的新一代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正在研发中。同时,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C-V2X全域感知、基于5G的高并发车辆互联处理机制、车内生物传感等前瞻技术,同样也在BEIJING汽车的研发之列。

一直以来,北汽都能踏准节奏,在正确的时间拿出正确的产品。而BEIJING汽车的发布,也凸显北汽希望打破自身桎梏,直面赢得未来空间的挑战。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整个行业将会迈入从“量”到“质”的过程,从解决“有没有”转而关注“好不好”。企业平均油耗法规的下降幅度与速度,事实上也在倒逼汽车电动化的加速。站在企业的角度,这对于产品力提升和品牌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BEIJING汽车的着力点,也势必将从过去的“踏准节奏、紧跟政策”转向“真抓实干、布局未来”。

回到BEIJING汽车发布这件事情本身,至少在深化研发、产能布局、产业链整合层面,北汽集团回到了一条清晰的大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