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

 泊木沐 2020-09-11

引滦入津工程(Water Diversion Project fromLuanhe River to Tianjin City)是中国大型供水工程,工程于1982年5月11日动工,于1983年9月11日建成。整个工程由取水、输水、蓄水、净水、配水等工程组成。工程自大黑汀水库开始,通过输水干渠经迁西、遵化进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再经宝坻区至宜兴埠泵站,全长234千米。分两路进入天津市:一路由明渠入北运河、海河;另一路由暗渠、暗管入水厂。年输水量10亿立方米,最大输水能力60-100立方米/秒。主要工程包括河道整治、进水闸枢纽、提升和加压泵站、平原水库、大型倒虹吸、明渠、暗渠、暗管、净水厂,公路桥,以及农田水利配套、供电、通讯工程等。工程缓解了天津市的供水困难,改善了水质,减轻了地下水开采强度,使天津市区地面下沉趋于稳定。

20世纪70年代末,天津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用水量急剧加大,而主水源海河的上游由于修水库、灌溉农田等原因,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天津供水严重不足。

那时天津面临水源断绝,城市用水量由原来的每天180万立方米降到100万立方米,后又压缩到70万立方米。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公升降到65公升,并且还是每公升含1000多毫克氯化物的苦涩咸水。工业生产用水由原来日用77万立方米降到45万立方米,天津第一发电厂被迫停止发电,纺织、印染、造纸等用水大户随时面临停产威胁。

1981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河北省境内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要在滦河和蓟运河的分水岭处开凿一条逾12千米长的穿山隧洞,需治理河道100多千米,开挖64千米的专用水渠,全部工程开凿出的岩石达140万立方米。为了早日造福天津人民,天津市委、市政府下令:1983年必须把滦河水引到天津。

1981年的隆冬,本是施工队伍“猫冬”的时候,但为早日打通隧洞,先遣部队的将士们已挥锤舞钎,向冻土坚石开战。7号斜井口是一个污水坑,齐膝深的水面冻着一层冰,景春阳带着战士们挽起裤腿就跳进刺骨的冻水里。大家轮流作业,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下水前喝点白酒。

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引水线路施工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12394米长的引水隧洞,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一条水利隧洞,也是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铁道兵第八师和天津驻军198师担负其中7210米的施工任务。

时任铁道兵第八师师长的刘敏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按正常挖掘速度,即便两头同时挖也需要15年时间才可以挖通,但官兵们用了1年零4个月就将隧洞打通,创造了当时全国日掘进6.8米的最高记录。在整个引滦工程中共有22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17名战士在打通引水隧洞时牺牲。

在引滦工程最关键的时刻,当时天津市700万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行动来支持引滦工程。原天津市水利局引滦管理局局长赵连铭老先生说,据资料统计,仅当年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20万人。

1983年9月5日上午8时,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和引滦枢纽闸依次提闸放水,全长234千米的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9月11日,人们打开自来水管,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天津人民结束了喝咸水的历史,这一天也成为引滦通水纪念日。

至2017年9月11日已经安全运行34个年头。天津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全国饮用水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工业生产缺水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不仅使用水较多的缺水企业全部恢复生产,而且使天津港获得了新生,新港船闸得以重新开启使用,停产三年之久的内河港区码头恢复了生产;同时为新建企业提供了可靠水源,加速了工业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成为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天津市还大大提高引滦输水保证率,减轻水体污染,保证入市引滦水质量,确保城市供水安全。与此同时,天津还结合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他们把“古有都江堰,今有引滦线”作为奋斗目标,从而使引滦入津这条“生命线”成为天津市又一条靓丽的文化生态“风景线”。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永远镌刻在河北迁西“引滦入津”纪念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