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自由和幸福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王廷喆 2020-09-11

在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门口,我亲耳听到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边走边聊,“活着有啥意思,在学校除了被逼着学习什么都不能干,比坐监狱都难受。” 

前天去一所小学开有关《生命与生存》课程的会,期间,我们与学校一起规划课程时间。为保证课程效果,我们建议无偿把时间延长半小时到一小时。学校正常放学是下午3:30,我们建议课程到4:30。但主管的副校长说,“这不行,孩子都报了很多的课外辅导班。”“辅导班,小学就很多吗?一二年级也有辅导班吗?”我追问。“哪怕一二年级没有辅导班的,他们大部分也都报了各种小饭桌(变相的辅导班)”。暂且我不想谈论到底生命与生存课的质量、价值和小饭桌、辅导班哪个更高,我只是想不明白,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真的有必要去报什么辅导班吗?难道还有什么课程比生命和生存的训练课程更为重要的吗?关键,我们的课程给孩子还是纯公益的。

也是前些天,一家长给我说,某教辅培训机构要家长给他们签署承诺书,为确保孩子上学科辅导班,必须保证孩子在十一期间不能离开北京。据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了更大的恐惧,他们认为疫情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于是,在中国疫情稍微放松的片刻,学科辅导班获得了报复式回弹。还听说,市场上的学科辅导班,尤其是一对一等大牌机构,疫情基本对它们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把面对面的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

以上,是我写作此文的缘起。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围绕生命展开。

我不是想和大家聊政治,更不是说什么人*权,我只是在教育的维度谈下教育与生命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而让人成为人的第一要素要交给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寄生虫,一个个肥仔、巨婴、妈宝男。

我们知道,只有孩子的生命是醒着的,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每个孩子本身都是醒着的,但后来他们就慢慢地被催眠了?睡着孩子的状态是怎样的?学习没兴趣,游戏上瘾,无限拖延症,生活无趣(宅),熬夜晚起,喜甜食不运动……这一切,基本都源于我们成人对孩子生命的“入侵”和“控制”。而且,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们非常执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于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早早学会了讨好大人,等到长大的时候要么冷漠要么逆反对抗。记住,只要你不能做自己,你的生命就是在睡着的状态。教育如果不能唤醒生命,那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的。

我相信,我所讲的这些道理父母们都懂,但我们做了什么呢?当教育不能从生命出发,不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能尊重生命生长的规律,不管何时,不管在哪里,不管是哪个人哪个机构,不管什么理由,什么形式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对生命及全面成长的忽视,是对生命最大的犯罪,也是违背了教育的根本之道。

孩子天生是懂得也遵循生命天道的,也是能自然遵循教育之道的,只是我们成人往往会忽视天道,自以为是地认为是对孩子好,自己成功,自己懂教育,自己有责任,就开始竭尽全力地去折腾。从出生就开始折腾,为**宝,提前把孩子剖了;信某某明星的广告,让孩子先行吃了**品牌的牛初乳;对孩子的教育更是重视,古有“孟母三迁”,今日除恐怖的学区房外,还有7*24小时的陪伴;从胎教、早教、幼儿园,敢情能把所有自己认为好的资源都灌输给了孩子,关键还美其名曰,孩子喜欢。你难道不知,对于低幼的孩子,睡好觉,吃好饭,玩耍好比什么都重要吗?

在此,我再一次郑重给那些还放不开的父母们提醒下,您折腾的越多,控制型(当然你不承认)的陪伴越多,孩子的成长灾难越多。很容易理解,你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权利。这就是天道——自然而成的天道。也就是说,你不仅方向错了,而且从原点出发就错了。如此下去,你能到哪里,天知道。如果能有成功,亿万分之一吧,因为,这不符合因果规律。当然,你也可能认为你追求的那个结果就是成功——睡着一辈子的成功。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由是教育实施和教育效果的保证。

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自由是天赋的人权,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权利。网上经常有人说,“中国人天生就有奴性,天生就是听话的族群”,我极不赞同这个观点。这不符合现实,更不符合人性。不管东方和西方,不管在哪里,人性的底层人性都是一致的。追求自由,就是人的底层人性,不能说西方人有我们没有。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想和大家聊自由与人权,更不是聊什么政治,我只是在学术的维度谈谈教育的自由。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之道其实还有一层含义,越折腾往往离根本的大道(原点)越远,教育尤其如此。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对教育不管,政府对教育的监管重要且必要,但不是管得越多越好,更不是管得越细越好。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一定要放。教育非同其他,管教育的一定是懂教育,爱教育爱孩子的人才能做好。朋友开办了一所民办非营利国际化中小学,政府对其提出的要求非常匪夷所思——政府坚持要对学校进行全方位考核。政府对学校是监管还是应该考核,法律法规上我说不清,也可能每个地方也有不同,但政府如同对一个民办学校进行考核,那总得有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吧。如果都用公办学校的一样标准进行考核,那公办与民办还有何区别?民办学校只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办学,市场可能是最为科学,最为实效的考核,不是吗?

我支持政府对教育的监管,但一定要科学监管。有人说,政府对教育往往管得越少,市场竞争越充分,教育发展就越健康。欧美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对教育的管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也是如此。好像父母离开了孩子,就全然没有了自己的事情,就失魂落魄一样。吃饭穿衣都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和成长更是自己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再出现,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尽量在一边干自己的事情,最多是守望、观望一下而已。

父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分离大体有这么几个关键时期,断奶期——上小学时——上大学——结婚。任何一个时期的死守大都会徒劳无益,最后会落个更为失落,甚至会培养出一个白眼狼,一个巨婴、寄生虫。这些道理估计脑子不残的人都懂,但为什么就做不到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呢?理由的背后是自己不自信,根基是成人的不自由,一直活在自己“自以为是”和盲目顺从的牢笼之中。只不过,这个牢笼他们自己感觉坐得更为踏实。

在教育这里,自由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维度解读。那就是,“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道理也不难理解,没有自由,孩子难有独立成长的机会,没有自由,孩子更不能获得真正独立的人格,没有自由,孩子也不能真正对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主动探索。没有自由,拿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自由的孩子,不管是成长还是学习都是残缺的,都不会是真正的学习。我们不要只是想我们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大奖的表面事实,没有自由的时空,一定没有想象和创造的根基。

幸福是教育最终要去的地方,但当下的教育让人迷失了方向,更失去了追寻幸福的能力。

幸福对于成人来讲,似乎是一个人人向往,人人都能谈论,但似乎都又是谈不清的东西。但幸福对于孩子而言及其简单——幸福就是快乐本真地享受当下,与喜欢的人一起或自己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其实一个人的幸福状态,就是婴孩的状态。所以,不少专家说,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大体都集中在童年。但不幸的事,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童年似乎都花在了学习上,都放在了学校和辅导班上了。

我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人没有童年的幸福,那他就不会有真正一生的幸福”。从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上看,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和学习绝对是不矛盾的。如果孩子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那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哪里出问题了呢?其一,学的东西不是学习者喜欢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是为了兴趣而学;其二,学习的方式不是主动探究的,是被动的无趣的被灌输;其三,学习没有真正的成就感。我们知道,“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看见”。也就是说,当学习者被看见的时候,他的生命力量才会被唤醒。但知识简单叠加和技能重复性训练的教育很难能给学习者真正的成就感。即使是最后获得的所谓高分和好学校,也只能片刻的愉悦。

前面我讲,孩子对幸福的理解是自然的当下。但对人一生而言,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创造幸福,守望幸福的能力。育心和创造幸福能力,这两点我们的教育其实都没有做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几十年未改,而且现在有越来越烈之势。而且,为了功利和竞争,我们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远离了生命的本原。所谓,一念一世界,说的就是心。当我们的心出问题了,其他的问题一定会随心而至。第二,我们的教育很难培养出能创造幸福的孩子。为什么?因为,只有能看见自己,有能力做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幸福。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个观点,“只要恐惧和贪婪存在,真正的幸福就不会到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