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還妲己一个清白

 纸条君 2020-09-11

人們常說勝利者書寫歷史,雖然說大部分的歷史還是比較尊重事實的,但古代新的統治者會將記載歷史的史書重新打扮。雖然我們可以從野史或是後來的探究中復原一部分的真相,但是完全真實的古代歷史又有多少被記錄了下來呢?古代君王與後宮妃子的故事在很多朝代都有被記載在史書裡,要是故事發生在盛世,那麼就是一段佳話,但若是發生在王朝尾聲,那個女子卻必然會被冠上“禍國妖姬”的稱號。

說到古代“紅顏禍水”的典型人物,很多人第一個都會想到蘇妲己,傳言她是九尾妖狐的轉世,蠱惑紂王,最後也讓商朝滅亡。

妲己這個女人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在《封神榜》的故事中,妲己可以說是最大的反派之一,若是沒有這個女人,周朝還真說不定沒法取代商朝,但是顯然將這樣一個天大的罪名壓在一個弱女子身上是十分不合理的。商朝到如今過去了3600多年,商朝相關的正史也較少,但妲己的臭名卻跨越千秋。

《封神榜》畢竟屬於神話小說,還有無論正史典籍,稗官野史,都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這樣論調已經家喻戶曉,深植人心。比如: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荒廢國事。

就連《史記》中對於妲己的記載也是偏向負面的,《史記》有記載:“愛妲己 妲己之言是從”,所以大家認為國破家亡就是她的原因。但荒淫那是商紂王的本性,蘇妲己入宮前就是這樣。另外商朝有通宵飲酒的習俗,本來就是不好,所以商朝的滅亡是必然的,蘇妲己的存在,不是根本的原因。

那麼是否史記就能夠把妲己釘在恥辱柱上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史記》也並非司馬遷親眼所見,很多事情失實也能理解,能夠當做證據的東西,還有什麼比文物更合適呢?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在中國的河南安陽就發現了一些商代的遺跡,其中出土的一些文物精美絕倫,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它們能為妲己平反了!

出土文物中的甲骨卜辭最為出名,它幫助史學家們探尋到商朝真正的模樣。紂王的確好色,也確實殺了不少忠臣,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剛愎自用,那又怎麼會任由一個婦人指使呢?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而且紂王有一個習慣,就是凡做大決定前都要占卜一番,所以做決定不會太草率。

根據正史的記載:紂王正確的名號應該是商代的第32位帝王,也叫“帝辛”,帝辛20歲嗣位,當時商朝開國已經300年了,國力雄厚,物阜民豐,人心穩定。帝辛血氣方剛,威武有力,能與猛獸格鬥,神勇在當時無人可比,同時,他又能言善辯,還兼通音律,好美色,更剛愎自用,於是憑豐沛的國力與自己的魄力,大舉向東南方向發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

翻閱史書,商朝的覆滅時間在西元前1046年,紂王在位的第40年,也就是西元前1045年,因為蘇部落叛變,政府大軍討伐,蘇部落抵擋不住,酋長只好把女兒——蘇妲己獻出來乞和。帝辛帶著戰利品妲己凱旋回歸時,他已是垂暮之年60開外的人了,而妲己正值青春年少。

細心的分析就會發現問題了,西元前1045到西元前1046才過去短短一年,這就意味著蘇妲己進宮最多只有一年時間,就迎來了商朝的毀滅。即便妲己美貌動人,歌舞也非常好,受到商紂王的寵愛,但是試想一下,一位年輕的女子,作為犧牲品進入皇宮,她怎麼會有心情媚惑比她大接近四十歲的男子呢?恐怕她在深宮中只有無限的恐懼和對家鄉的思念吧!

而且一名女子,哪怕再受寵愛,怎麼可能一年之間就讓當了40年,老謀深算的帝王完全聽從於命她?商朝的覆滅的真正原因,在紂王墓出土的墓誌銘裡就可以找到真相,帝辛不斷的征戰,不僅樹敵很多,更是勞民傷財,非常的不得人心,最後,被日漸崛起的周朝給打敗。

事實上對付強大的商朝,絕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但是,商朝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加快了它自身的滅亡。

在外部,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曾因前往朝歌朝覲時,垂青於妲己的美色,因而觸怒紂王,被剁成肉醬,做成餡餅。殘酷的紂王讓姬昌吃了餡餅,並把姬昌囚禁了兩年。由於周部族的臣子們多方營救,並向紂王行賄,姬昌才獲得釋放,由此對商紂王種下了深仇大恨。

在內部,商紂王執政後期,紂王的臣子們顧此失彼,大力經營東南,重心已經轉至長江下游地區,使得中原一帶空虛,給了周人絕好的機會,讓周人乘虛而入。

姬昌首先吞併了涇、渭平原上的一些部落;之後越過黃河,征服了黎、刊等部落。黃河以南的部落也已望風歸附,周人的勢力漸漸威脅到商朝的中心地區。

後來姬昌亡故,由二兒子姬發繼位。他的第四個兒子姬旦(周公)有賢德遠名,謀略過人,政略的掌握和戰略的運用十分嫺熟。他們爭取馬國,離間商朝君臣,振作民心與士氣。兄弟又自封其二哥姬發為周武王,貶抑紂王為商紂王,並宣佈帝辛的罪狀,聯合起天下諸侯,以堂堂之陣,正義之旗,有名之師進軍商朝的新都朝歌。

紂王的哥哥率軍,把周武王的聯軍拒於朝歌以外四十裡的牧野(今河南汲縣)。周人望見商軍整齊的陣容和精良的裝備,先是為之膽怯不已,但想不到的是這些夷人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嘩變,周人居然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紂王眼看大勢已去,舉火自焚而死。

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滅掉商朝,是基於政治發展與私人仇恨的原因,醜化妲己只是一種政治手段和措施。周人奪了紂王的江山,很不放心商朝遺民。畢竟紂王也沒有對他們幹過什麼壞事,難保這些商朝遺民不會懷念紂王恩德起來造反(後來果然起來造反了),於是就開始大肆造謠,給紂王身上抹黑。

周武王在《尚書》中開列了紂王六條罪狀:

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貴戚舊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聽信婦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帝辛暮年熱中於聲色之娛與酒食之樂確實是事實,說紂王“惟婦人之言是聽”,就是對妲己的話言聽計從,這一條罪狀,並不切合實際,因為商代人頗重迷信,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來決定吉凶,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確切記載的。妲己能夠影響政治決策的力量,實在微乎其微。妲己只能算是商紂王晚年生活的伴侶,對妲己,商紂王談不上言聽計從,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寵倖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權力,何以妲己的族人,始終就沒有能夠得勢呢?

如果說蘇妲己有罪,頂多只是蘇妲己入宮以後,由於爭寵而與其他的嬪妃引起紛爭,那些失寵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紂王與諸侯小國之間的衝突而已;如果硬要說蘇妲已是亡國的禍水,也未免太高抬她了。其實,她是完全做不到的。

周人給紂王與妲己潑髒水並不厲害,只是上述六條的就事論事而已,也不過於涉及兩人的人格,沒有焚炙忠良、濫殺無辜、嗜血成性之類的指責。總之,周人並沒有把紂王與“暴虐荒淫”四字掛上鉤。真正把紂王臉塗黑,還不是他的敵人——周人幹的,而是五百年後戰國時代的那些學者。

先說紂王,歷代史書已經把他符號化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早在春秋時期,子貢就有點看不過去,他憤憤為紂王鳴不平,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

在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到了戰國,比干的死法就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有了更生動的演繹,說是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聖人”的心是不是七竅。而到了晉朝,皇甫謐因為職業是醫生的緣故,寫些文史文章的時候,也不免會犯些“職業病”,又演繹出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紂王縱是不好,也不至於如此之壞。後世書生們根據個人好惡,紛紛加工演繹,以訛傳訛,其謬豈不大哉?

而關於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傳說,周時的文獻沒有記載,春秋時也沒有,可到了戰國末期,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據說韓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辯,這樣充滿想像力的文字便是明證。但那時“諸子百家”個個口才了得,為了推銷個人的主張、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免只顧激揚文字,“強”詞奪理了。很多論據,也多是“想當然耳”。便是“不虛美,不隱惡”的司馬遷,有時也會潤潤筆。譬如他在韓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礎上,又加上“男女裸奔其間”的合理想像。當然,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在酒池面積上大做文章,說可以“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余人為輩”,這樣的想像力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也許,在他們看來,反正紂王不是好名聲,形容得再差、再荒唐也無妨。歷史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警示後人嘛,於是,他們的想像和潤色,便常常顯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馬遷之後的史學大家劉向,就把紂王鹿台的面積升級為“大三裡,高千尺”,而晉朝的皇甫謐覺得還不過癮,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築高度提高了十倍,達到“高千丈”的地步。

同時,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從《尚書》裡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到《國語》裡的“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再到《呂氏春秋》裡的“商王大亂,沈於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年代愈久,想像力就愈豐富,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罪名,也終非她莫屬。

那麼,為什麼紂王會被描述得如此不堪呢?

這不得不從紂王本人談起。《史記殷本紀》說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自然是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大丈夫。只可惜,也正因為具備這些過人的才能,他便驕傲自大,聽不進別人意見,有著“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的壞毛病,“以為皆出己之下”。

同時,他還有“好酒淫樂,嬖於婦人”的毛病。身為一個君王、一個英雄、一個男人,這些毛病也不算太大的毛病,絕非後人誇張得那麼荒淫無恥。商朝人好酒,喜歡以酒佐餐、聚眾豪飲,這是那個朝代一貫的風氣。從出土器物來看,商朝後期的飲酒器具明顯激增,這表示社會飲酒之風蔚然。也就是說這可能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也不足以亡國。

如果說他的時代刑罰過重,也欠客觀和公正。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徵,我們總不能要求他文明執法,用電椅或靜脈注射吧?在此,不妨以事實說明。《尚書大禹謨》裡載,夏朝已有“五刑”制度和“夏台”監獄。除了砍頭外,那時還有烹煮、醢刑(把人剁成肉醬)、車裂、腰斬、絞殺、燒死、棄市、滅族等各類殘酷的刑罰。也就是說,這些刑罰並不是商紂王獨創發明的。該不該對他的政敵或罪犯處以這樣的刑罰,那就是司法制度的問題了。

再舉個例子,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的刑罰。《韓非子》記載:“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這是輕罪重判,當時子貢認為罪輕而罰太重,便去問孔子。孔子卻認為制定此種刑罰的人是瞭解治國道理的,因為如果揚灰時恰遇過路人,使其滿面蒙塵,那此人必定發怒,怒就會鬥毆,因毆鬥罪,按當時法律要滅三族。所以,棄灰於道看來過錯輕,實則重,這樣的重刑很有道理。因此,《尚書康誥》才會贊曰“殷罰有倫”。這就說明,商朝的刑罰看似野蠻,但有合理之處,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

也就是說,他絕不是無道之君,可他為什麼還是失敗呢?紂王的罪惡確實是文人們一步步升級了。根據史料分析,除卻諸多不確定因素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周武王發動的政變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投機性。當初紂王殺比干、囚箕子,可能只是政見不同罷了,但對微子(他的親哥哥)卻沒有防備。後來微子竟背叛了他的兄弟和國家,引狼入室。

實事求是,紂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當時商朝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的軍隊都裝備著先進的青銅兵器和盔甲,而且他的作戰部隊中還有“象隊”這樣的特種部隊。古書上就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的記載。因此,他的部隊所向披靡,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時,他有兩個主要的對手,一個是西部的周方國,另一個就是東部的夷人部族。紂王曾在山西黎城與文王惡戰一場,把文王打得大敗(文王被俘、囚於羑裡很可能就發生在這場戰爭中),若不是來自東夷的軍師姜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恐怕姬昌早被紂王處死,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被釋放回家。

稍作休整,紂王立馬發兵東夷,計畫一勞永逸地除掉東部威脅,永絕後患。憑著優勢兵力,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左傳》記載的時間看,他很可能是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爭中,路過有蘇氏部落擄獲了妲己。

但是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也幾乎拖垮了商王朝。卜辭記載商征人方往返一次需要200天左右的時間,這是一件非常勞民傷財的事。安陽殷墟出土了一塊刻有“人方伯”字樣的人頭骨,顯然是商軍殺死了人方的君長並帶回其頭骨作為戰利品。雖然商最終戰勝了人方,但商的國力也因此而大大消耗,因此《左傳》評曰:“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周武王根據紂王親哥哥微子的告密,得知紂王大軍盡出,都城內防禦力甚弱,遂發兵奇襲商紂,在牧野展開決戰。而當時商王的精銳之師遠征東南,不可能及時趕回,因此,只好將70萬東夷戰俘及奴隸臨時武裝起來應戰。牧野之戰打得異常慘烈,正如《尚書》上所描述的那樣,“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絕非後世史書上所說的什麼奴隸臨陣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紂王不肯投降,他選擇有尊嚴地死去,所以自殺了。後來,商朝的遺民很不服氣,在紂王的兒子武庚的帶領下起來造反。周人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把這場暴亂鎮壓下去,由此可見商朝遺民的團結與紂王的威望。

紂王墓位於淇縣城東12裡淇河西岸,主墓刻有“紂王之墓”幾個大字。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右臨依靈山,左近傍淇水。實為經、緯各十數丈、高兩三丈的一特大土丘,墓門石碑東側,此處並行排列著五座石碑。碑上,分書銘文、詩文和更墓為陵後之陵名。紂王陵在今河南省淇縣城東朝歌鎮南淇河西岸。紂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戰失敗後,登上鹿台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後,周武王為顯示他不絕人祀的仁君風範,允許紂的後代葬其遺骨。紂王的兒子武庚遵照紂“死後葬於淇河之中”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水,在河床上鑿豎穴而葬,封口後,河水照流,後因河道東移,河床日見沖刷變低,紂墓露出,又漸與堤岸連在一起。

紂王墓呈長方形,為土塚,長50米,寬15米,高7米。墓前原立一通巨碑,上篆書“殷紂辛之墓”。今已不存。1987年9月,重新立碑一通,上鐫周穀城題“紂王之墓”。墓塚四周林木蔥郁,東側有清澈晶瑩,宛若玉帶的淇水縈繞,整個墓區內清淨素雅,風景宜人。紂王陵附近還有妲己墓。2008年,紂王墓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紂王墓裡出土的一塊墓誌銘清晰地記載了紂王的過往,甚至可以根據它,還原許多真實的情況。

據墓誌銘記載,周武王曾允許武庚好好安葬商紂王,武庚也按照帝辛遺願,將他安葬在淇水。歷史的疑團在墓被發現之後,被慢慢地揭開。墓誌銘表示妲己其實是紂王帝辛愛好征戰,在西元前1046年攻擊位於河南的蘇氏部落時,而得到的戰果!而在那個時候,帝辛已經快要60歲,蘇妲己卻不到20。

在未說妲已事蹟之前,先說說妲已故里的由來。大禹立夏以後把華夏分為九州,其中有黃河以北的冀州。冀州城在哪裡?《周禮.夏官.職方志》載:“河內曰冀州。”《爾雅.釋地》又載:“兩河間,曰冀州。”清牟庭《同文尚書》說:“冀州在河內。”以上記載都說明冀州在地處兩河(西濟河、東黃河)之間的河內郡。河內郡是漢代所立的地區,即在今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與濟源市轄地區,溫縣在這個地區的中南部。

2012年前後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從溫縣穿越時,文物部門挖掘考察了溫縣徐堡鎮東側,證明該處是4000年前至2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至漢代時期的大型古城遺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麼大的城池和位置,應當是商末的冀州城址。

商代末年的冀州侯傳說叫蘇護,實際上應當叫己護,他們是黃帝之孫顓頊命氏的己氏(昆吾氏)的一支,因強大封侯任職了冀州,當時還是姓已。後來因反紂有功,冀州侯宗室被周武王封侯建立蘇國,到春秋時蘇國被狄滅亡,其宗室人員以國“蘇"為氏,誕生了後來的蘇姓。因為蘇國始祖是蘇忿生,後人就把冀州侯和女兒妲已都稱為蘇護和蘇妲已了。由於妲己是確有的歷史人物,妲己之父冀州侯是蘇護,冀州城經考古和史籍記載位置在溫縣徐堡鎮,蘇王村在冀州城南2、5千米處,是冀州侯家的住址,村裡有著不少傳說妲己故事和妲己廟。

妲己的家在蘇王村,蘇王村誕生了蘇忿生,自然就是蘇氏的發源地,而且村中還傳說蘇國滅亡時,蘇國宗室人員逃回故里不敢再姓己,開始在根源地以國為氏姓蘇。溫縣不但有冀州侯父子的傳說還有墓塚,有地名蘇溝和蘇國的陵園,但傳說更多的是蘇妲已故事。

與蘇姓誕生同時的姓氏還有,藏在清風嶺溝壑中的弟兄三人以始祖司寇官職的“寇”為氏稱“寇三元”村;藏在今林肇村處密林中的成員以始祖職務為姓氏“職";藏在今孟州司莊之地的以“司”為姓氏;藏在今溫縣嶺崗高地的高肇村的以"司寇”為姓氏。總之,從蘇國宗室中發源了"蘇、司、寇、職、司寇”等同根姓氏。

妲己究竟是惡還是好呢?蘇王村世代傳說,在妲已十六、七歲時,當地發生了瘟疫,為了挖取治病的藥草,妲己帶人上了50裡外的太行山,後又在西王村為民熬藥,累倒在村中使州民感動;在一次黃河上遊玩時,突然河中旋風刮起,將一船民掉入河中,她不顧自已的船在危險中,拋出繩索將落水者救起;在冀州城內風雪夜裡,她看到一老一少乞討者將被凍死,讓家僕將二人拉回南關驛站,送吃送穿救活了老少乞者。。。有關妲已德行的傳說不止。

綜合以上種種所述,證明冀州城在溫縣徐堡鎮;蘇王村是蘇妲己家;證明妲己是個好姑娘。蘇王村民還說,妲已長的窕窈淑女,天姿國色,紂王好色欲搶為妃,圍困冀州。妲己大義屈身,為救冀州萬民不被攻破塗炭,自甘作貢品。可見妲己是個了不起的歷史名人,

既然蘇妲己最初的形象是正面的,為何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古代王權至上的思想。

眾所周知,商朝時期是男權社會,男子有著遠高於女子的權力,而作為一國之君的王更是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禮樂制度完善的周代,史官自然也就不敢將商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君權天授”的紂王身上了。在這種情況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蘇妲己就成了這個替罪羊。

二、漢代的刻意抹黑。

漢代是蘇妲己形象轉變的另一個重要時期。在漢代,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禮制健全的周代十分嚮往,同樣的對被周朝所推翻的商朝則會可以抹黑。在這一時期,紂王被描繪成了無惡不作的昏庸君主,而他身邊的蘇妲己自然也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物件,在這種刻意的抹黑之下,蘇妲己的形象完全改變,最終成為了今天的樣子。

三、象徵和替身

我們已經習慣於從事件的背後去尋找原因,換句話說,就是為導致事件的發生去尋找一個替身。殷紂王的寵妃妲己就是人們所能找到的導致殷商王朝覆滅的唯一的原因和替身。把一個王朝的滅亡,歸罪於一個柔弱的女子,實在是匪夷所思和荒謬至極。然而,這就是事實,這就是三千多年前的中國的現實,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在一個王權專制的朝代,在一個以男人為中心主宰世界的朝代,把妲己作為淫亂的象徵和替身,無論是對於奪取王朝的人還是失去王朝的人,都是一個不錯的理由和台階。

封建時代,女性地位低下,常常是和親的犧牲品。很多王朝滅亡的時候都會出幾個禍國殃民的妖女,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就是這樣,夏桀時的妹喜、商紂王時的妲己、周幽王時的褒姒,都是用美色誘惑帝王,玩弄權力,最後使國家滅亡。在男尊女卑的中國古代社會,士大夫們造了個很侮辱的成語——“紅顏禍水”,意思是:美女是禍害的根源,把女子當做失敗的根本原因,卻從不把成功歸因於女子。把一個政權的滅亡完全算到一個女人的頭上是欠公允的。

殷商王朝的滅亡是因為紂王的無道,而並非妲己的美麗。美本身是沒有錯誤的,錯誤的是我們看待美的視角或眼睛。妲己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她出生在一個悲劇的時代,嫁給了一個註定悲劇的人物。隨著蘇妲己之墓的發掘,她的廬山真面目最終得以揭開,被冤枉了數千年的蘇妲己,也終於可以沉冤得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