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气血之伤的分类

 归真医学 2020-09-11
一、伤气

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又是濡养机体,维持正常生命的精微物质。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气机不利,气运失常或者气道不通,统称伤气。其形式有:

气滞:受伤后气机不利,气运滞涩,称为气滞。临床表现为伤处游走性疼痛,痛的性质时轻时重,时有时无,成串痛或攻击性疼痛。

气郁:受伤后精神抑郁、默不欲言,心烦意乱、易怒,并有胃纳呆滞、食后腹胀、痞闷、胁肋胀痛、大小便失调,等气郁的临床表现。

气逆:伤者的气运,逆肝犯胃、头晕目眩、上腹部或胁肋胀痛,呕吐,暧气,呃逆,严重者喘咳难平,不思饮食,搜肠刮肚。

气闭:伤者精神烦乱、躁动不安。严重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称气闭。这种病象多见于头部或其他部位重要脏腑的损伤。

气虚:伤者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心悸耳鸣、气短食少、自汗,肿胀不散,局部疼痛缠绵,脉搏无力等全身或部分脏腑功能明显减退,这种抵抗能力下降的病象称为气虚。

气脱:伤者面色㿠白,两眼无神,反应呆滞,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细数无力甚至晕倒称为气脱。
气绝:气脱恶化或伤后气机丧失,气道断绝,临床上病人死亡,称气绝。

二、伤血

人之血乃先天之本源、后天水谷精微之化生,它能濡养四肢百骸。伤血包括血热、血瘀、血虚和亡血四种情况。

血热:人体受伤后血势鼓荡、动而生热。实热者口渴心烦,口苦咽干,出入气粗、舌质红绛、脉数;虚热者发热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夜汗心悸、神疲力乏、耳鸣、眩晕,脉细数。

血瘀:人体损伤后,离经之血未出皮外、郁积肌肤、腠理脉道之中,称之瘀血。有一分瘀血便有一分压痛。瘀血有新瘀和陈瘀之分,其症状特点有痛点固定、寒温不解,常并有痞闷,低热、胀满、眼睑乌黑,唇色枯萎,肌肤甲错,舌见紫斑,脉涩,有报伤体症出现。

血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或者中魚痞闷、水谷不化,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血虚。血虚的临床特点有脸色苍白, 唇舌、爪甲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肢体酸软,手足麻木,肢体重着、疼痛,脉细、软。

亡血:损伤引起血出脉外,继续流出体外者为外出血;不流出体外者称内出血。内出血的血液多滞留在脏腑、肌腠之间。内出血的量超过三分之一,就有可能威胁人的生命(人的血量大约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八分之一)。

三、气血两伤

“气为血帅”,气滞可以引起血瘀,此为伤气殃及伤血,这类伤病多见于体弱多病者表或老人;“血为气府”,亡血过多往往造成气随血脱,此乃伤血祸及伤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