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路推拿是喻老祖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经络不通的手法。其不仅可以运用于伤科疾病,对中暑、虚脱,甚至严重的休克都有比较明显的疗效。现把口诀公布如下,并做简要注释,有心人细细读之,自会有得。
河路口诀 一推天庭观浮云, 二推太阳吊耳筋。 三推脑后落凤坡, 四推山根八珠角。 (河路起于印堂部位。向上、后至枕部;向两侧经眉过太阳、太阴,沿耳廓后到耳垂后,向下到鼻梁,再向两侧经眼下眶,到眼外眦。) 一拿龙膛牙腮筋, 二拿膛边壅颈筋。 三拿海后颈总筋, 四拿嘴中鱼口筋。 (牙腮筋的位置在下颌角上方。壅颈筋的位置在下颌角的后下方。颈总筋的位置在两凤池穴下方。角口筋在嘴角后方。) 一推两肩合关筋, 上母下公手勾筋。 三推两肩正膀筋, 四推将台通烟火。 (合关筋位置在颈基部,手勾筋一在肩基部一在阴部,正膀 筋在肩外侧,将台位置在胸部。) 一拿胸膛乳后筋, 二拿两膀护胸筋。 三拿挂膀通气门, 四拿背部风翅筋。 (乳后筋在乳房外侧,护胸筋在腋窝前,挂膀筋在腋窝内,凤翅筋在肩胛内。) 一推矢鹅气相连, 二推桂膀通气门。 三推凤尾通下气, 四推腰部气消顺。 (医者大鱼际手法从咽下直至剑突,然后分两路到肋膈角位置;另一路从腋窝内向下至肋膈角;第三路从后颈部直下推到尾骨;肋膈角捋向髁骨处。) 一拿两肘弯弓筋, 二拿燕气通三筋。 三拿虎口龙彪筋, 四拿十指通肝经。 (弯弓筋在肘部,燕气穴在腋部,龙彪筋在手部。) 一推挂胯通胆宫, 二推胸膛胃气门。 三推胆官四路通, 四推大腿栋梁筋。 一拿肚角肾手筋, 二拿总筋通气海。 三拿腿边琵琶筋, 四拿手间坐马筋。 (肾手筋在大腿内侧,总筋在下腹部,坐马筋在会阴部。) 人体之筋,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筋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软骨,还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一部分。其既有束骨作用,又有通经作用。筋的走向、分布都与经有关,古人称为经筋。《伤科汇篡》经筋篇曰“足三阴并阳明之筋,皆会于阴器,故阴器又名宗筋也。”临床证明扣拿宗筋有急救作用。手法急救无论点穴,还是推拿,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疏通经络,起到调和气血,通关开窍作用。伤科南派把颈筋、腋筋、腰筋和裆筋定为八把金锁。八把金锁和24把还阳手为南派少林伤科一绝,有起死回生之妙。所谓开锁,即弹拿疗法,又称拔筋法。其具体操作是医生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拿捏病人某些部位的肌腱,使之提起,然后医者手指突然放松,让筋腱回复原来位置。这是一种强刺激急救作用。其他可以弹拿的部位还有一些,如:后颈部,足后跟部位等等。二十四把还阳手即为推拿中二十四个特别重要的部位,头部四个,躯干部八个,四肢部十二个,共计二十四个。在伤科治疗中,运用得当有奇特的治疗效应,民间称之为二十四把还阳手。筋纵:筋肉力量变弱、弹性减退,弛长无力,谓之筋纵。拔法,即使伤肢作相对牵引动作。如,膝关节损伤后关节腔窄,助手固定股骨下段,医者双手扣拿住小腿远端作拔伸牵引,让膝关节的关节腔间隙恢复正常。戳法,与拔法相反。例如腰椎压砸伤后椎间隙变窄,医者两掌相叠,压在受伤的腰椎上戳按,使椎间隙恢复。捻法,即以手指或手掌在治疗部位,作均匀、和缓的揉动。若揉法是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则其又称散法。捋字本身作顺字解,此手法多用于四肢,由伤肢近端向远端,顺经络方向捋,医者的手掌贴紧伤肢皮肤,用窝心掌进行操作。归是医者的两掌心紧贴伤肢,掌心相对,合是在归的基础上同时用劲,稍向上提,手掌沿伤肢皮肤滑动,成两掌合拢动作。例如:肢体粉碎性骨折用归合法整复,疗效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