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的时候,由于农业连年遭灾,国家遇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四月份,停止了对酒厂酿酒粮食的供应,工厂无粮生产,面临停止供应保定市民用酒。 当时的酒厂党支部书记高昆同志'食无味、寝不宁',他说: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多出力的时候,我们不能断了保定市民的供应。在他的动员下,全体职工抱成一团,一致表示'酒是国家计划产品,人民需要它。我们一不向国家要粮食,二不向国家要补贴,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传统,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想方设法保证市民白酒供应'。 厂长高坤 高坤1956年保定市人民政府任命书 他们找到有加工、协作关系的部门去'求援',仅从福和新面粉厂、保定马车队、保定畜牧场等单位,就找到、薯渣、玉米核等含有淀粉的代用原料二十一万七千余斤。 经过反复试验,难题一个又一个攻破,终于摸到了使用各种代用原料制酒的规律。原料、技术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坚定了职工们的信心。为了争取主动,秋收以前又与大阳公社蔡庄、武新庄等生产队以及农场等单位,订购了九十多万斤多穗高梁秸。 原料来之不易,酒厂特别注意原料的节约和最大利用。制酒淋下的废水里面含有少量淀粉和糖,工人们用锅熬成粘合剂,做工业原料,到年底共熬出七十五吨,价值三万余元。把酒糟加酵母,制成饲料酵母喂猪增膘快。他们又试制成功用'酒糟制醋',一斤酒糟可以出一斤醋,而且质量还不错。 在国家停止供粮的八个月中,仍然生产没有停工,没有中断市民用酒。这一年还上缴国家三十三万的利润。 为了减少国家粮食供应压力,挖掘粮食的替代品,酒厂经过反复摸索、研究、试验,采用'橡子'代替粮食酿酒,保定牌61度橡子白酒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橡树遍布全国各地.,橡子淀粉含量一般在50%以上,利用橡子酿酒 ,每500斤左右可产白酒100余斤,其酒质与薯类原料酿造白酒相似 ,且酒糟是较好的饲料。橡子的来源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味道,并且成本较低。 当时的橡子酒标 时刻不忘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勤俭办企业的精神贯穿着保定制酒厂的始终。厂园围墙是职工拆旧锅台、捡砖头自己砌的;库房是自己动手垒的;制酒工房还是那四面敞的棚子,坏了修、漏了补,几次加宽、加固,但没有舍得落地重修。在原料粉碎组,机器的转轴下吊着五个小桶,是一九五七年吊上的,隔几天清理一次,积存在一起,,存多了,就架起一口锅熬它,一勺一勺把好油撇出来再用,一直到六十年代还是这样,平均每年节约机油三十余斤。 1963年10月30日《保定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酒厂消息 一九五九年保定制酒厂对深受保定市民爱戴的'一亩泉牌酒'、'新保定酒'商标提出注册申请,到一九六一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审定注册,注册证号分别是:38309和38308。一九六五年注册了'保定牌酒',注册号:48103。 随着国家的蒸蒸日上,到一九七零年,年产量达到1550余吨白酒;出酒率达到49.2%;产品系列分蒸馏酒、果露酒两大类; 这座保定市区唯一的制酒企业,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壮大一同成长、壮大,跨入了七十年代。 老酒标 老酒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