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积薄发(二)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朱之雍真的想当老师,自从高中毕业,他的老师们就希望他成为一名老师,高中的班主任因为他最终没有报考师范类院校而不高兴,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他也可以选择留校,以他的排名留校没有问题,当时正盛行“读书无用论”,似乎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留校。

博士毕业的时候,他决定实现这个愿望,他联系了几家大学,第一所大学是“985”学校,学校很看重朱之雍的研究能力,学校录用他,条件是先去学校的研究所工作,几年后根据能力表现决定是否可以上讲台,事后朱之雍一直觉得这是一所好大学,可惜他的愿望是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朱之雍对第二所大学也动心了,那个大学的校长找朱之雍的导师推荐优秀学生,导师推荐他去了,校长对朱之雍的专业结构非常满意,他去学校试讲了一次,该校的教务委员会委员对朱之雍的授课能力高度认可。

校长询问朱之雍有什么条件,朱之雍答复他有两个要求:一是上讲台授课,二是要求学校分房。校长愉快地答应了,他急于找朱之雍这样的老师,就是因为该校的工商学院正缺专业背景宽的老师,学校的房子不成问题,学校不缺房子。

毕业生的三方协议由学校书记代表学校跟毕业生签订,那天朱之雍带着三方协议兴冲冲地来到书记的办公室,书记是一个50开外的女人,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书记让朱之雍坐在自己的对面。

“能直接找校长到我们学校当老师,说明你还是不简单啊。”书记一边看着朱之雍的简历,一边跟朱之雍聊着。

“不是我找校长的,是校长让我导师推荐来的。”

“哦。”书记看着朱之雍的简历,似乎陷入思考中,停顿了一会儿之后,她接着说:“我看你本科、硕士、博士跨了三个专业,感觉你的专业基础不是很牢固。”

朱之雍听书记这么说,心里有点不舒服。“现在都讲究复合型人才,我正因为知识博才会不断跨专业研究的。”

……”朱之雍的话,书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再者说,我的专业能力已经贵校教务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这个您也不用担心。”

“你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选择来清水衙门般的学校呢?”

“我想来学校有两个条件:一是希望上讲台讲课,二是希望学校给我分房。”

“要求确实不高,学校没有现成的房子。”

“校长跟我说有房子。”

“可以给你安排集体宿舍。”

“我的需求不是集体宿舍。”

“那给你分一套两居室,两家合住。”

“我已经结婚了,马上准备要孩子,两家合住没法生活。”

“可以考虑给你分个一居室的。”

“我的需求是两居室,听校长说,学校有的是房子。”

朱之雍对书记这种挤牙膏似的谈判方式有点忍无可忍,从书记的表情和语气中,他知道只要自己私下找书记谈谈,一切要求都不是要求,他不想这样做。当时在北京一套房子就几十万元,如果他去一个大公司,几十万元也不过3-5年的事,他觉得跟书记这样的“行政人”像卖菜一样地讨价还价,有点跌身份。

“你可以先签协议,等你毕业来学校了,我们可以考虑给你分个两居。”见朱之雍有点不耐烦,书记似乎做出了“让步”。

“如果不能将解决住房问题写进协议条款中,我就不考虑签协议了。”

“要么你将协议放在我这儿,我组织召开一次行政会议研究一下。”

“算了,既然这么麻烦,我就放弃了。谢谢您的帮助。”朱之雍准备起身离开。

“你再考虑考虑。”

“我现在手头有几个单位,我再等您三天吧,您那边要是有消息,您就给我打电话,如果没有消息,我就准备去别的单位了。”

随后的几天,校长给朱之雍打了电话,说已经跟书记说好,校长真诚希望朱之雍去该校任教。书记随后也给朱之雍打了电话,朱之雍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希望书记有个明确的说法,书记在电话中一直不说自己的决定,她一再要朱之雍再去学校跟她谈谈。朱之雍其实知道书记的意思,但是他实在不想去妥协,他知道书记需要一个台阶,趁机再“拿”他一下,如果不是下家催得紧且给予的待遇比较好,朱之雍可能会再去学校,现在他不想去了,他原本以为学校是很纯洁的地方,这次接触他才知道,学校也有书记和行政人员,学校在某些方面其实跟社会没有太大的区别。

他选择去了一家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机构,虽然其工作内容跟自己的兴趣有些差距,但是他可以充分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内的机关和大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三)

在管理咨询方面,朱之雍具有丰富的经验,从硕士阶段开始,他一直帮助导师全国各地做公司上市前的管理咨询工作,在航空、电信、钢铁、餐饮等行业都做过咨询项目,刚去公司不久,他就担任了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是两家证券企业的组织和岗位设计项目,这种项目对于朱之雍来说基本没有难度,因为他做的太多了。

真正的挑战很快就来了,随着新一届政府缩减机构,某部委聘请公司做管理咨询,咨询的内容包括内部组织设计、人员配备、薪酬福利体系设计和激励制度设计。这个项目进展非常不顺利,公司接这个项目原本也不打算赚钱,主要是想创一下牌子。朱之雍开始不在这个项目组,听先前项目组的同事说,这个项目非常难做,部委的官员霸气,这种霸气不仅表现在日常项目沟通上,更难的是在关键节点的决策上,别看他们平时交流的时候牛气十足,到拍板的时候,他们要么是打哈哈,或者就是避而不谈拍板的事。项目组成员追问结果,他们也会说出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话,项目简直是举步维艰。

新的项目经理带着朱之雍进驻项目之后,情况有所改观,因为他们知道了这些“老机关”的一些特点,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必须是通过咨询公司的嘴表达出来,他们害怕因自己的想法承担责任。项目组不再让部里的成员做决策,而是让他们做选择,每到节点上的时候,他们都会给部里的人从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根据部里的选择结果,他们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每步行动都有时间计划,确保每步都能按部就班地执行。

通过这个项目,朱之雍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他认识了一个部里的人,这个人名字叫周茂林,他是磨盘村周志虎的儿子,周志虎在文革中当上了大队小学的老师,文革后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他在朱之雍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学校的副校长,周志虎教书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毛病是喜欢打人,不管男生或女生,只要是不会做作业就会被他打,朱之雍几乎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被他打的学生。

周茂林跟朱之雍的妹妹是同学,朱之雍妹妹考取大学两年后,周茂林通过补习考取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朱之雍以前知道有这么个人,因为他经常看到农忙的时候,周志虎带着孩子去地里做事,朱之雍对周茂林了解不多,朱之雍记得在广州工作期间回家探亲有次跟周茂林从武汉同船回家,他们在船上简单地聊了一些话,具体的内容朱之雍不记得了,印象中,周茂林说朱之雍是磨盘州读书人的骄傲,他爸爸一直教育他要向朱之雍学习之类的话。朱之雍做梦都没有想到,意外地在项目组里见到了周茂林。

周茂林当时的职务不高——副处级调研员,他能成为项目组的骨干成员,那是因为这个项目是他所在部门的重点项目,组长是他们部门的领导,别看周茂林年纪不大,朱之雍感觉周茂林不一般,办事利索干练,说话底气十足,显得十分自信。也难怪,大学毕业才几年,就能在部委当上副处级调研员,说明他必有过人之处。朱之雍深为这个同乡感到自豪。周茂林也非常照顾朱之雍,只要朱之雍提出困难,周茂林都会想尽办法帮助朱之雍解决,在周茂林的帮助下,这个项目最后完成得比较顺利。

项目交付仪式结束,朱之雍为了答谢周茂林,他个人请周茂林吃饭,周茂林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朱之雍的邀请。两个磨盘洲人在皇城根意外相聚,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场景,他们两个人喝了很多酒,聊了很多内容。朱之雍非常佩服周茂林的少年得志,周茂林对朱之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的成功大部分由于自己的好运气。

他进大学第二年就谈恋爱了,女孩子是北京人,据说家里很有背景,至于什么背景,他读大学的时候都没敢问过,在大学里,他轻松地当上了各级学生干部,最后到学生会主席,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进了部委工作,他一边工作,母校让他读在职硕士,接着又读在职博士,硕士学位刚一拿到,部里就提拔他为副处级调研员,这个项目结束后,他将调到部里下属的出版社当市场部副主任,朱之雍刚准备为他离开机关感到可惜,他立即告知朱之雍真相,这是提拔的一个快速通道,在机关里,人多眼杂,想扶摇直上容易让别人红眼,他岳父以“曲线救国”的形式让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实现职业发展的飞跃。

朱之雍非常佩服周茂林,虽然周茂林一再强调自己就是运气好,找了一个好老婆,朱之雍佩服周茂林有三点:一是他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才会被女孩及她的高干家庭接纳;二是他能借势,在这样的家庭生活,很多人只会整天哀怨自己的出身卑微,他能奋起直追,说明他有天生不服输的精神;三是他善于把握机会,很多机会稍瞬即逝,错过就错过了,他每一步都赶上了节奏。朱之雍觉得周茂林的前途不可限量。

项目结束后,朱之雍跟周茂林还有联系,苦于大家都忙于各自的事业,见面的时候不是很多,偶尔在年底的同乡会上,他们还能遇到,由于周茂林背后的光环,同乡会时,总有各级领导围着他转悠,这些在官场上混的人,一眼就能认出人堆里面的“潜力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