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宛若风过耳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早年看美国电影,不是黑帮控制美国社会,就是西部牛仔们好勇斗狠,或者就是警匪大战、黑白冲突,通过电影我们感觉这个国家成天被黑色恐怖所笼罩,活在美国社会的人,整天被各种恐怖的活动所包围,美国人民真的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后来,听去过美国的人说,美国社会治安可好了,大街上遇到的人都很友善,社会非常有序。没惊诧一会儿就明白了。美国人的不好都被移到电影里面了,或者说,美国人怕社会不好,就以电影的方式将不好全部给“揭露”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警醒世人,千万不要乱来,不然会害人害己。

说白了,美国人危机意识高,他们将假想敌放到电影里,生活里他们过着非常惬意的生活。

我突然发现,我码字跟美国人拍电影异曲同工。

从开始将码字当成一种习惯开始,每天码字成为我的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随性写作的人,我喜欢以量的积累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别看我的文字中有情绪表现,但是这些情绪仅仅体现在文字中。

我可能对一件新闻或者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可能是生气的想法,我写完,也就相当于说完,内心也就平静了。我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要是写完了还没有释怀,那我也不会写的。

生活虽然平淡,但是,我一直没想平庸地活着,码字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乎的是码字的过程,至于码了什么,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记得前几年有个“一万次定律”,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事,你只要坚持一万次,你就成为专家了,或者说,只要将简单的事重复一万次,你就具备了“匠人精神”。

我不知道这个定律是否正确,但是,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做什么事必须要有过程积累,积累多了,水平自然就提升了,从天天码字到现在,我已经积累了九年的码字经历,今年初,我才感觉到,自己的码字水平已经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样的层次还只有自己能感受出来。

在过去的九年中,我从每天一个历史故事开始,先后出了三本历史专著(我戏称为历史三部曲):《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本散文集《一车一世界》,两本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和《银圈子》,出版的字数超过200万字。在正规出版的作品之外,我码的字数简直不可计算,每天最少2000字,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

我码字仅仅是因为别人说我的文学功底好,其实,在出书之前,我基本没有功底可言,尽管在单位出过制度汇编,在学校发表过很多专业论文,但是,这些文字其实跟文笔没有关系,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浸润在文字中的思考。

历史三部曲写完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文学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因此我就试着写散文,一年后,我的散文集《一车一世界》出版了;我依然感觉到在文学方面的不足,于是,我开始了长篇的写作,这对于利用业余时间来写作的人,真的是一个浩瀚的工程,也许是因情所致,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60万字的长篇的写作,后来考虑出版的需要,我硬生生地将原稿干掉了10万字,最后出版了类自传体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

《最后一个磨盘州人》有点像史诗,这样的小说要是遇到慧眼的导演,一定能制作出一部大戏,而这部书让我稍微不满足的是,它的时代感和我所在的金融圈子联系还不是很紧密,于是,我又试着写了《四十度霾》(现更名为《银圈子》,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别看皇皇巨著六本,其实,我还是希望自己盛情所致时一会儿就的小品文,很多小品文真的堪称精品,那里有独具我的风格的东西,可惜,这样的文字往往被人认为我“愤世嫉俗”或者“书生意气”。

我不想被人定格为某种写作符号,事实上,我也不想只会一种符号性的东西,别看我写的时候慷慨激昂,写完之后,我都会忘记自己曾经写过什么。因为写作是一种爱好,不会有人拘泥于自己爱好的细枝末节,而在意爱好本身。

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写作宛如风过耳!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男,1970年8月生于安徽望江县,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五本文学专著。2012年出版了《理说明朝》(2012)、《理说宋朝(北宋篇)》(2013)、《理说宋朝(南宋篇)》(2013)三本历史评论类专著,2014年出版散文集《一车一世界》,2015年出版类自传体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累计出版的字数近20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