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福恭王府(上)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近几年常常有人提到恭王府,说恭王府如何如何美。

我就奇怪,为什么之前没有听说过恭王府?原来,恭王府的府邸部分也是为了庆祝奥运而开门迎客的,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

前几天,还有一位老北京的朋友跟我说,恭王府值得一去,我有点按不住性子了。恭王府所在的位置为前海后街,在前海逛完,自然就朝着恭王府迈进。

原本以为下午去恭王府避开了外地游客的游玩高峰时间,没想到的是,下午才是恭王府的旅游高峰。去过故宫的外地游客都涌向恭王府,那种参观体验真的不是很好。

恭王府里面的府邸差不多都是新修的,包括标志性的银安殿,刚一进门就让我们感觉不是很好,尤其是银安殿两边配殿里面展出的文物都非常一般,到最后才知道,这些是近年海关罚没的走私文物,海关缉拿后交给恭王府保存,难怪这些东西也不像和珅家的宝贝。

去恭王府的人,大多是冲着和珅的名头去的。恭王府的得名不是因为和珅,而是由于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乾隆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立即把老爹的爱臣和珅问罪下狱。

和珅被赐死后,他的宅子立即被嘉庆皇帝赏给了“爱宅子,不爱江山”的弟弟永璘,后来在咸丰元年,这座宅子又被赐给恭亲王奕䜣。估计这是咸丰皇帝为了讨好跟自己夺嫡失败的奕䜣的一种补偿措施吧。

据说当年道光皇帝看好的是奕䜣,可惜的是,奕䜣的老师比不了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杜受田非常精通屠龙术,一次道光皇帝组织儿子们去打猎,杜受田让咸丰帝一箭不发,因为咸丰帝的武艺不行,他让咸丰帝对道光皇帝说,春季不忍杀生,且不会与兄弟在箭术上见高低。原本技术不行,结果在道光处博得“宅心仁厚”的美名。

道光皇帝弥留之际,奕䜣的老师教他,见到皇帝问,一定要大讲特讲自己的治国方略,奕䜣见到道光皇帝,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通。而咸丰皇帝见道光皇帝之前,杜受田让咸丰皇帝一个劲地哭,尤其是皇帝说让位的时候,他一定要说皇帝春秋鼎盛,期待皇帝洪福齐天。咸丰皇帝觐见后的第二天,道光皇帝驾崩了。

侍卫大臣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继承人的黄匣子,里面竟然有两封遗诏,一封任命咸丰为继承人,一封是奕䜣为恭亲王,这是历史上仅有的事。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人对于位子的贪恋程度,即使奄奄一息,道光皇帝还是想将皇位当成最后一个稻草那样攥在手里不想放开。

恭王府就是因为奕䜣出名的,继和珅之后,这套建筑换了两茬主人,现在你要是在恭王府里想找到太多的和珅踪迹,这也是不可能的事了。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恭王府里展出的“宝贝”那么不入流了,入流的要么被两代王爷占有了,要么就是被政府收走了。对了,在政府接管之前,它还是辅仁大学的女生宿舍,现在说恭王府还能看出和珅时的样子,那是不科学的。

细心的人还是很容易从恭王府发现和珅踪迹的,恭王府里很多厅堂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题的,不知道官方统计有多少块,仅我发现的竟有十几幅之多,在当年,谁敢向乾隆皇帝提出这么多要求?谁能获得皇帝这么多恩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三处景点非常不显眼,但是我觉得设计者别有用心的:一是府邸与花园隔开的围墙上端做成长城的形状,我觉得这是和珅的作品,后面的几任王爷应该不该在家里修长城的,这不是好东西;二是花园中间的水中庭,其建筑形式类似避暑山庄的建筑,这个应该是乾隆时期园林的建筑风格;三是康熙皇帝的题写的福字碑,这个一定是和珅设计的。

恭王府整体分成两个部分:前面是府邸,后面是花园,格局跟故宫有些类似。

府邸由三路三进四合院组成:中路过了两重宫门依次为银安殿、嘉乐堂、佛堂等建筑组成;西路由仁和堂、乐善斋、葆光室、锡晋斋等组成;东路由趣园、多福轩、乐道堂等组成。中东西三路最终被后罩楼收拢,后罩楼是二层的楼宇,据说皇宫也没有这样的建筑。后罩楼由88个房间组成,据说那是和珅当年的藏宝楼,每个房间的窗户设计的都别具特色,和珅通过看窗户设计,就能知道自己的宝藏密码。现在看后罩楼的窗户,基本是一样的,说明后罩楼的风格没有保存下来。

(二宫门后的银安殿,相当于故宫里的太和殿。)

(银安殿的西配殿。)

(以下展出的皆为近年走私罚没的物品。)

(陶瓷盖的银盒子)

(满人的餐具,腰刀连同象牙筷。)

(金银细软)

(化石)

(黄牙木雕)

(嵌螺钿的硬木家具。)

(匾额基本出自乾隆之手。)

(据说和珅的老婆就住在二楼上,这就是后罩楼。)

(清朝的冰箱。)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