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右之左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记得拨乱反正后,中央号召,防止思想认识上的左右倾向,在警惕右的同时重要的是防止左。

为什么要防止左,书上给的解释是,左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和迷惑性,左与右的危害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不是正途,偏偏左以非常善良和正义的形象出现,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麻痹性。

说了这些,很多人估计都糊涂了,我怎么讲起政治课了?

这其实不是政治课,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场景,只不过因为我们没有仔细思考,结果左的思想得到横行,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说不出来的恶。

1960年,安徽省委书记叫曾希圣。他是一个老革命,黄埔毕业,是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功臣,曾经被人称为一人顶一个师,50-62年在安徽当了12年省委书记,在安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不仅没有给国家少交粮食,而且还“超额”完成了任务,由此造成的结果,作为安徽人,我就不想说了。

他在安徽期间组织大炼钢铁,创造了当时之最,他将两个山之间的沟作为“熔炉”,将山上的树全部砍伐作为燃料,堆积铁矿石就开始炼钢,几天后,出来了一堆铁疙瘩,他们还拿这样的废物去向上报功。尤其比较搞笑的是,曾书记还喜欢作诗,“大红旗下逞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不怕老天不下雨,哪方干旱哪方浇。”据说,毛主席读到这首民歌,情不自禁地说:这就是安徽人民的干劲!

后来,曾希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62年的时候予以纠正,由此止住了安徽饿死人的局面。结果,又因为他坚持分田到户,当年被罢免了安徽省委书记,1966年,曾希圣被批斗致死。

作为历史人物,我不想做功过是非的评论,从曾希圣的盲目冒进到他被打倒,起破坏作用的一直是左的力量,他既是左的支持者,也是左的受害者。最终死于左派之手。

很多人可能以为,左右与政治有关,脱离政治就没有左右,其实这是不对的,世界上任何事都是分左右的,左的表现乍一看都是积极的、进取的、主动的,比如在一个单位中,那些盲目冒进的,甚至带头蛮干的,都是左,假如这些人得势,他们不是为工作注入了活力,而是给工作带来灭顶之灾。因为,目标和方向错误,任何的努力都是朝失败越来越近。

左的人通常表现为积极、主动和冒进,在一个人多的环境中,占主流的人群,通常都属于左派,因为左派愿意表达,也更愿意表现。而右更多地表现为个体的、特立独行的行动,因为不成势力,所以很容易成为运动的受害者。

个别人会坚持本心,大部分人会选择左,道理很简单,左通常都以正确、主动和积极的面貌出现,在单位可能表现为爱加班、听领导话、很积极主动的样子,在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的时候,首先选择态度的,就是左的表现。左其实也不是不好,就怕一直左着,就把自我丢了。

右盛行的时候,一般是大鸣大放的时候,我经历过个体大鸣大放的时候,那年头,好像没有人不敢说的,以至于很多人说惯了嘴到现在都收不住。这些人现在大部分为作家、高校老师或者年长的文化人,经历数十年的打击和压制,40年前他们得到平反了,于是,他们就难以自我约束了。

左与右其实都是不对的,也都是危害的,所以2000年前,中国古人倡导“中庸之道”,估计那时候他们就知道左右之害。中庸之所以一直被倡导,那是因为,人要始终保持中庸的状态是非常难的。

失去“不偏不倚”,你会选择什么?也许你不会选择,最终还是被左拉进乌合之众的集体中。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