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包产到户”第一人,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

 铁血老枪 2023-07-17 发布于上海

如今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生活的有滋有味。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那时候国家实行集体承包责任制,大家同吃同住,经济状况远不及现在。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他就是黄璜。

他是“包产到户”第一人,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

1933年,黄璜出生于江苏涟水,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但由于年纪小,还不能入党。黄璜只能在革命队伍里做一些打杂的工作,但是他乐此不彼,经过几年的等待,黄璜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黄璜从基层做起,勤勤恳恳。很快就被组织上调到中共安庆地委统战部担任副科长,后来又担任望江县县委书记等要职。在工作中,黄璜一丝不苟,只要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他总是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在特殊时期,黄璜得罪的那些人抓住他的只言片语大做文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并且数次公开批斗他。直到被平反,黄璜才洗脱了罪名,于是组织上将他派到无为县担任县委副书记。

他是“包产到户”第一人,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

当时国内经济状况并不好,各省市下面的贫困县很多,无为县就是其中之一。黄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在黄璜眼中,无为县不应该是一个贫困县。因为它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水土肥沃,再加上这几年也没有天灾人祸。客观来讲,无为县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很好的,可是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为了找到根本原因,黄璜几乎走遍了无为县下面的每一个村庄。经过他的观察,他发现村民们种地的积极性不高,每天更像是为了完任务,干活不卖力,甚至有一些人还经常偷懒,出工不出力。这样的干活态度,是不可能改善经济状况的。

黄璜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村民们懒,害怕吃苦,而是因为他们被集体制所限制。他们知道自己不管干多干少都一样。所以时间一长,努力干活的人就越来越少,收成就越来越差,最后导致了恶性循环。

既然找到了问题,就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经过几个昼夜的思索,黄璜决定做出改革。他首先将各乡镇的干部聚集到一起,然后说出自己“包产到户”的想法,看看大家的意见。

他是“包产到户”第一人,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

没想到结果出奇的好,尽管有一些人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为了改变现状,他们还是愿意试一试。会议结束后,各分社立即展开工作,分产分地到每家每户。一年后,无为县的粮食产量创了新高,除去给国家上交的公粮,每个人手里的粮食一年都吃不完。

无为县的成功很快引起国家的重视,无为县也被当做典型案例在全国传播。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黄璜的大胆尝试,组织上也将他提拔为六安地委副书记。

1983年,正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党中央为了加快改革脚步,破例将黄璜提拔为安徽省省委书记。作为改革的尖刀,黄璜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他上任后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不仅废除了一系列的特权,还提出了许多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

他是“包产到户”第一人,1983年被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

六年后,黄璜又被组织上调到了宁夏担任自治区书记。宁夏不比安徽,宁夏的位置不占优势,招商引资很困难,所以宁夏的经济始终起不来。

为了改善现状,黄璜主动跑到中央“要钱”,同时提出各种优待政策吸引外资。经过几年的努力,宁夏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容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切都缘于黄璜的坚持。

黄璜是一位实干家,他敢想敢做,不拘常规。为了国家和人民能够过的更好,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他已经退居二线,但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