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有潭柘寺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北京人都知道这个说法。我以前去过潭柘寺,那是20年前了,记得当时车子直接停在寺门口的马路边,寺里参观的人很少。除了寺里可供千人吃饭的大锅,以及乾隆题写的偌大匾额,我对潭柘寺好像就没有别的印象了。

先有潭柘寺,怎么个先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北京的建城史说法众多,我曾经去过房山的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据馆藏资料说,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并封召公奭于北燕,在北方建立最大一处诸侯国燕国,这一年作为燕国都城建城的起始。按照这个说法,北京城建城已经3000年了,而佛教传入中国差不多2000年的时间,说潭柘寺比北京城早一定是错的。

民间的说法,一定有其出处。我分析不外乎三种:一是潭柘寺建寺时间比现在的北京城建城时间早,这是绝对正确的。潭柘寺建成于西晋永嘉年间,北京城兴建于元太祖忽必烈时期,两者相差了900年。二是潭柘寺是北京的第一座寺庙,从佛教教化的角度来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我觉得这个说法站在某种角度上也是成立的。三是明代北京城的建设创意,部分来自于姚广孝(道衍和尚)从潭柘寺获得的灵感,比如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潭柘寺的大雄宝殿。潭柘寺有房子999间,故宫有房屋9999间半。先有潭柘寺的建筑,后有北京城的设计。

潭柘寺确实了不起,从金代开始,元明清三朝都有皇帝到过潭柘寺,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在此修行,并在此圆寂并安葬;明朝从朱棣起,朱棣后的历任皇帝都拨巨资修建过潭柘寺,朱棣还去潭柘寺拜访过他的国师—姚广孝,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为潭柘寺题过字,最不爱出宫的雍正皇帝也去过潭柘寺。

在北京判断一座寺庙的规格,有很多种方法,有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是,假如寺庙的山门前立着牌坊,那不用说,其规格一定低不了。潭柘寺山门前面就有一座牌坊,正面的“翠嶂丹泉”四个字和反面的“香林净土”四个字是康熙皇帝题写的。康熙皇帝两次到过潭柘寺,说明潭柘寺跟康熙的缘分还是比较深厚的,潭柘寺曾被康熙更名为“岫云寺”,潭柘寺门头上的“敕建岫云禅寺”也是康熙题写的。

潭柘寺的山门很普通,但是,有康熙题写的匾额,以及悬挂的赵朴初老题写的“潭柘寺”三字,这座寺庙就不普通了。

山门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的东西侧加上中路共是三进的院落。在钟楼北面往东区域,应该是僧侣们的生活场所,那里展现了潭柘寺的第一件宝贝“铜锅”,这口铜锅是现代的复制品,据说以前的大铜锅一次能熬粥十担米,一次要熬16个小时,铜锅的奥秘在底部,底部有些凹陷的部位正好可以容纳粥里沉淀的沙子,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设计。可惜铜锅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毁了。

钟鼓楼后面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师殿,庙里估计怕节日人多难以管理,因此将这两座殿门紧锁。对于我这样好新鲜的人,我还是透过门上的玻璃往里看了看,伽蓝殿供奉的是关羽,祖师殿不知道供奉的是不是达摩,我有点看不清。

山门后面就是天王殿,前面供的是弥勒,后面供的是韦陀,两边有四大天王的塑像,这是一个标准的建制,原本想认真地拍张照片,但是有居士模样的人说不能对菩萨拍照,我跟她说,我是在宣传寺庙,她就是不让拍照,想想不愿跟她纠缠,就匆匆过去了。

潭柘寺里可看的东西非常多,也许是开发的比较早的缘故吧,原本僧舍、食堂的位置都变成了店铺,卖着各种各样的佛事物件,大雄宝殿也被禁止入内,因为有人包了大殿做法事,我真的鄙视寺庙里这样赤裸裸的商业行为。

大雄宝殿四个字是朴初老题写的,下面还有乾隆御笔“福海珠轮”的匾额,说明大雄宝殿是寺庙里的核心建筑,可惜这里也是充满了铜臭气。我拿手机试着拍了几张,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佛的坐像,边上立着阿难、迦叶父子,在佛祖的侧面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像,但是尺寸不到佛祖的一半。大雄宝殿里有很多铺位,估计这里也是重要佛事活动的场所及和尚们诵经的场所。顺便说明一句,大雄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它的屋顶采用的是单檐庑殿顶,这个规制在建筑里是第二等的,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

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座平台,平台上有两组四棵树,前面两颗是菩提树,后面两颗是银杏树,一看树的直径,就知道这几棵树都是千岁以上的寿命,真的与潭柘寺齐寿了。

在银杏树的护持下,两层高的毗卢阁静静地沐浴着夕阳的光辉。

很远的地方就有潭柘寺的牌坊。

妙严公主塔?

不知道天安门前的石狮子是否来源于这儿的创意。

康熙皇帝题字的牌楼。

复制的大铜锅,以前的都毁了。

弥勒佛不知道是否有年头了,放在柜子里。

我拍菩萨是为了宣传和推广。

伽蓝殿里的关公。

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

千年的菩提树。

毗卢阁的五方佛。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