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岳庙不仅仅是一座庙(三)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东岳庙的核心建筑是岱岳殿,这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前配室是绿色琉璃瓦的单檐歇山顶,正厅是单檐庑殿顶,由此可见这座建筑的规格。

大殿仿照皇宫的格局。东岳大帝端坐在黄金宝座上,文武臣僚分列两边站立,相对于大厅的面积,几尊塑像有点偏大,几乎将殿里遮得严严实实。以至于想拍张东岳大帝的照片都是非常困难。有次差点抓到机会了,但是手机出了一些问题,等我再次准备拍的时候,道士已经不让了。

大厅中间的横梁上,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匾额“岳宗昭贶”,第四个字我开始不敢读“况”,就请教那位年轻的道士,他跟我说读“祝”,我被他骗了。这个道士戴了幅眼镜,真的白瞎了。

没有拍到东岳帝的照片,我其实还是有点不甘心,只好悻悻地走到殿后,殿后有条长长的走廊,有位道士在当场,他跟别人说叫工字廊,有个女士拿着相机给道士拍照,道士是工字廊的装饰。工字廊里可以看到东岳大帝的金座椅,可惜只是背面。工字廊的尽头说是东岳帝夫妇的“寝宫”,这让我有点理解不了元朝人的构思,因为供奉的是神像,不是真人。现在寝宫是天地水三官的灵堂,两边还有四尊明代的木雕像,真的非常精美。

工字廊尽头是东岳庙的后院,后院是二层楼围成的回字形,据说,以前这里有玉皇阁、碧霞元君殿(东岳大帝之女)、斗姥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现已改为北京民俗博馆的展厅。展厅里放着一些人家的匾额,放在玻璃柜里展出。

东岳庙现在除了道教活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北京民俗博物馆,据说以前,东岳庙的庙会非常热闹,东岳庙里的故事和传说非常多,后院里面的状元槐,据说那个是东岳大帝扮的,每次朝廷开科取士,举子们都有事先来东岳庙求拜,东岳大帝会告知他们前程。

东岳庙摸骡子、白云观摸石猴、潭柘寺摸石鱼,这是北京的“三大摸”,民间传说,要是身体不舒服,到这三个地方摸一摸,马上就会手到病除。现在看这三个物件上,哪个部位铮明瓦亮,说明这个部位得病的人多。

在东岳庙还有“机灵鬼儿”的传说,据说曾经有人看见晚上,东岳庙有两位道童出来拿钱买炸豆腐吃,他们走后,卖东西的人看见刚才收的是冥钱,于是人们就一路跟踪,最后发现是东岳庙主殿前方石碑基座上的两只小童成精了。北京人称呼他们为“机灵鬼儿”。

机灵鬼儿后面还有三句:透亮碑儿、小精豆子、不吃亏儿。原本还想细说,想到我说这四句话都捋不直舌头,还是将它们的故事留给喜欢现场观看的游客吧。不知道东岳庙还有哪些民宿?我看后院正在筹办“萧太后流动的毡房展”,好像是展出那个时期的玉器、金属器等,因为对那个时代也了解不多,只好走马观花地扫了一眼,但是,这个展览真的有个非常吸引我的名字。

东岳庙真的不仅仅是一座庙,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的全部衙门的聚合地点,准确定义这个所在,我觉得应该叫它“东岳宫”,因为,它确实是按照衙门的建制设计的,叫它庙,有点委屈了东岳大帝。

以前真没看到康熙在一个地方题了那么多字,印象中,在泰山上,康熙只题了“果然”二字。

光线不好,手机偷拍,就顾及不了效果。

岱岳殿的正面,当时手机出了问题,才拍出这种效果,真是可惜。

道士不在时,侧面拍了一张。

这就是工字型长廊,元朝典型的建筑样式。

大殿的东岳大帝金座椅。

以下均为工字型长廊,感觉古色古香。

明朝的塑像,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生动。

三官殿

后院,以前有很多道家的场所,现在都成了民俗博物馆了。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