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颐和园你看到了什么?(中)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乾隆建颐和园客观上来说,他有条件建造了。这里说到的条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包括政治上的,还有就是艺术积累上和其他方面的。

经历过康熙六十年的文治武功,以及雍正十三年的励精图治,乾隆得到的是一个国富民强、四境安宁的大一统国家,他号称自己是“十全老人”,在内心里他甚至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更是最长寿的皇帝,他精通书法、诗词、绘画、天文、地理、历法、格物等等,他是世界上作诗最多的人,他一个人作了4万多首诗,数量上差不多相当于唐朝全部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量。

乾隆一辈子六下江南,虽然这都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但是他从江南学习到的知识,他非常希望在北京能落地生根,在雍正建造的圆明园的基础上,乾隆对圆明园进行了改扩建,尤其是西洋楼景区,这里几乎成为圆明园地标性的建筑。

他对北京城还有一个大动作就是改造“瓮山泊”,将北京的西郊的“三山五园”的一体化设计,由清漪园将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瓮山)连在一起,将五所园子包括圆明园、畅春园一起打造成西部风景区,没有乾隆皇帝,就没有颐和园。

颐和园不愧是皇家园林,它兴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建造这座皇家园林主要是为了给其母钮钴禄氏崇庆皇太后做60大寿,皇太后在这座园子里活得非常的滋润。

从颐和园北宫门入园,穿过一座低矮的假山,下面河道两边,建造有一座座苏式小房子,房子是一家家店铺的铺面,这水边的街道就是苏州街了。苏州街当年叫买卖街,就是为了给皇太后、后宫宫女感受市井生活而建造的。开市的时候,宫女们过去买个胭脂水粉、针头线脑的,或者来点绫罗绸缎、烟茶糕点之类的,也是十分的热闹。买卖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现在的苏州街是1990年重新原址建造的,外地的游客看到这个景点估计会感觉有些新鲜,毕竟现在苏州都见不到这样的街市了。

过了苏州街上面的跨桥,就有一座高大的牌坊横在面前,牌坊是四柱三门七顶黄色琉璃顶的,正中题写着“慈福”二字,牌坊的南面题写的是“慧因”二字,看当地的介绍资料,说这座牌坊在1860年没有被烧,也就是说,它从乾隆十五年到现在,一直孤零零地矗立在这儿。当年这些匾额都是有寓意的,如慧因的意思是智慧之源;慈福的意思是仁者有福。这座牌坊的两边,像是还有两座牌坊,可惜现在看到的只有基座遗存了。穿过牌坊,爬上不高的台阶,就进入到颐和园的核心建筑群之一的“须弥灵境”了。

须弥灵境依照山势共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牌坊层,这里有北东西三面牌坊,现在牌坊只剩下了北面这一座了。第二层平台为两座面阔五间的二层配殿--宝华楼和法藏楼,中间的一大片空地,当年就是核心建筑“须弥灵境殿”的所在。史料记载这是一座九开间重檐歇山顶大殿,上悬"须弥灵境"匾额,殿内供奉佛教诸神几十尊。

在“须弥灵境殿”的南面,有一座高大的金刚墙,金刚墙上是第三层,都是是藏式建筑部分,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四周围绕藏式碉堡式建筑和喇嘛塔。绝大部分游客去了须弥灵境,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在去年之前,也一直以为它是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在承德的普宁寺仔细学习之后,我才知道,这个须弥灵境是仿照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的样式建造的。

须弥灵境是藏传佛教中是一组建筑的总称。藏传佛教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围绕须弥山应该有十九座建筑,他们分别是:四大部洲、八小部洲、一座日殿、一座月殿、四座喇嘛塔,一座主殿。假如要欣赏全套的须弥灵境,最好去西藏的桑耶寺,实在不行,也可以去承德看普宁寺,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建筑是完整的。比如承德的须弥灵境的中心建筑是大乘之阁,里面供奉着20多米高的观音塑像。

须弥灵境的中心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原本是一座三层的巨型楼阁,象征着须弥山。1860年之后,香岩宗印之阁重建为一层高的建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恢宏。说四大部洲,很多人觉得很陌生,其实不然,四大部洲的名字来自东海中的东胜神洲、西海中的西牛贺州、南海的南瞻部洲、北海的北俱芦洲,四大部洲代表四方大地。读者应该还记得每座寺庙里面都有天王殿,天王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他们就是这四大部洲的主官。

四大部洲的前后各有两个方形类似碉堡样的建筑,这就是八小部洲;在香岩宗印之阁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各有一座碉房式平台,就是日殿和月殿--象征着出没回旋于须弥山两侧的太阳和月亮。香岩宗印之阁四个角上各有一座造型不同、颜色各异的佛塔,他们与香岩宗印之阁一起,构成佛家的五种智慧。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一直没有查到须弥灵境建造的年份,有说是建于乾隆十五年,当年乾隆将瓮山的南北坡一体进行规划的。可我记得当时去承德普宁寺时,说乾隆建造普宁寺的须弥灵境藏式建筑群时,命人在北京同时建造一座。普宁寺兴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假如这个说法是对的,那颐和园的须弥灵境应该在其他建筑完工五年之后才开始的。

很多人看不出须弥灵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大部洲中,应该少了南瞻部洲,这个建筑应该在香岩宗印之阁前面的平台上,或者说,在高大的金刚墙南面的空地上,不知道我分析的是否对呢。

整个建筑群的南端是一段半圆形的围墙,象征着世界的终极--铁围山。将须弥灵境与顶上的智慧海相隔开,因为那里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是须弥灵境北面的牌坊,这座牌坊将其与苏州街隔开。

登临须弥灵境。

高大的金刚墙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布达拉宫的样式。

这里应该有须弥灵境殿和南瞻部洲的位置。

这应该是月台。

东部神州在西边。

西牛贺洲在东边。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