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与惠能(下)——大结局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圣教序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有一个不知名的和尚叫怀仁,他知道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王羲之的字将《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在一起,并刻了一块碑,名字叫《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为了这块碑,怀仁花了22年的时间,他创造了一个神奇。据专家研究,这块碑文如王羲之亲笔书写,让已故的书法家为现世皇帝“书写”作品,怀仁创造了书法史上的一个传奇。

怀仁在历史上留下的资料很少,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在哪里出家?他为什么要集这么一块碑?难道他是受唐朝皇帝的委派吗?历史有意思,就是因为历史上记录了无数个像怀仁这样让人感动的小人物。

唐太宗对王羲之的字迷恋成癖,他使用各种手段收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作品,唐太宗搜罗的“二王”作品多达1300余件。他经常会在没事的时候就临摹王羲之的作品。让唐太宗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见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也难怪,《兰亭集序》就连王羲之本人都认为是精品,因此《兰亭集序》一直在家族里流传,从来不像外人展示。唐太宗的时候,《兰亭集序》传到了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手里,无论唐太宗如何地威逼利诱,唐太宗始终没有从智永手上弄到《兰亭集序》,智永圆寂后,《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后来唐太宗派了一个臣子叫萧翼去“弄”《兰亭集序》。萧翼通过乔装打扮跟辩才成为了“好友”,在取得辩才的信任后,萧翼将《兰亭集序》偷走献给了唐太宗。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真的是如获至宝,立即令当朝的书法家冯承素等临摹了《兰亭集序》,并将临摹本分送给身边亲近的臣子。辩才丢失《兰亭集序》后不久就病死了。唐太宗驾崩后,《兰亭集序》真迹也从人间消失,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集序》分神龙本和定武本都是唐太宗让人临摹的。

相较于那个花了22年时间集王羲之书法的怀仁和尚,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评价唐太宗的行为,因为这个,他在我的心里大大地失分了,假如将来我写史料,就凭这件事,唐太宗都配不上英明神武。

好在玄奘完全没受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影响,他的译经院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从645年到664年的近20年时间内,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主要包括《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玄奘是佛教唯识宗的开山鼻祖,他不仅仅是一名高僧,他同时是一名翻译家和政治家。《西游记》里人家尊称唐僧为“唐三藏”,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这个名称的意思,“三藏”是指“经、律、论”,佛教史上精通“三藏”的法师少之又少。“三藏”法师几乎是出家人能获得的最高荣誉,玄奘真的配得上这个荣誉。

跟玄奘不同的是,惠能大字不识几个,虽然他对《金刚经》有精到的理解,并能进行精妙的阐述,可他依然看不了经文。

当年有一部电影叫《木棉袈裟》,电影就是根据惠能的事迹改编的。惠能得到五祖衣钵之后,五祖预计有很多人要加害惠能,因此,当天晚上,五祖亲自摆渡送惠能过江,惠能没有让五祖乘船,他说自己可以自渡了。这也是佛家的禅机,他们每一次对话,好像都是一次机锋对决。

遵照五祖的要求,惠能带着衣钵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东新会,为了隐姓埋名,他甚至混迹于猎户中间。五年后的乾封二年(667年),惠能到了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侍奉高僧印宗大师在讲涅盘经,惠能在座下参听。在讲座中间,发生了著名的公案,印宗大师的弟子一个说“风动”,另一个说“幡动”,惠能在他们的基础上,说了一句“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印宗大师知道遇到高人,他立即走下讲坛来到惠能身边,他没有让惠能自报家门。他说五祖的衣钵传到广东,惠能一定是得到衣钵的人。此时的惠能知道自己没法再隐瞒了。正月十五日,印宗大师亲自为惠能剃度,二月初八日,印宗大师为惠能授具足戒,惠能此时30岁,在随后的40余年的生涯中,他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观成为禅宗六祖。

在印宗大师的引荐下,惠能先后在广州和韶光讲法,最后住持韶关的南华寺,并在南华寺圆寂。非常幸运的是,惠能真身不腐,给后世人留下了永远的舍利,现在惠能的真身还留在南华寺,从万世景仰。

惠能不识字,与玄奘相比,他读的佛教典籍应该是少而又少,也许玄奘翻译的典籍,惠能都没有机会读到,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禅宗的宗师。惠能做了一件在佛教史上除了佛祖释迦牟尼,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事,他讲的法和说过的话,被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名字叫《六祖坛经》。要知道,后世人读的西方佛经,其实也是释迦牟尼说的,弟子们记录的。从这个程度上来说,惠能是释迦牟尼之后的第一人,后世人评价惠能,说他是佛教中国化的始祖,这也是中国取代印度成为佛教中心的主要原因。

惠能和玄奘的故事讲完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如何评价玄奘和惠能在佛教史上的地位?玄奘是将印度的佛教知识全部给“搬运”过来,让中国人非常方便地继承了佛教的中心地位。惠能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以超乎天地的“顿悟”能力,创立了一种全新的修行方式。

惠能不会读佛经,但是,他可以直接说出佛经,他简直就是佛祖,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我似乎有点理解当年他在黄梅写的偈语了:菩提无树,心中有经。神秀还在勤拂拭明镜台,惠能直接创立佛教经典,这就是惠能的境界。

关于惠能和玄奘,估计我一时难以比较二人的高下优劣,作为佛教界两位顶级大师,他们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历史定论。假如非要给个喜好,我估计中国人更喜欢惠能一些。因为惠能创立的“顿悟观”非常适合功利的中国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夫都能成佛,何况一般人呢。

最后说一句神秀,他其实也是一代宗师,他与惠能比偈语,也不是惠能比他高,只是惠能的顿悟观更符合五祖和中国人的修行观念。神秀离开黄梅后,被武则天聘为国师,说明他还是有真功夫的,不过,他的渐悟的修行方式,真的没有顿悟那样容易流传。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