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园拾零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北京植物园是很多人去了又去的地方,说明植物园是值得常去的地方。

植物园不仅地方开阔,且适合观赏的景色很多,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枫叶满山坡,最愁冬日多寂寥,西山白顶也巍峨。好热闹的可以去植物园,无论多少人的室外场地,都能找到;爱僻静的人可以去植物园,因为园子里太适合修身养性,静心休憩了。

植物园的卧佛寺,铜佛从元朝一直躺到现在,我曾经在一个夏日的黄昏,竟然邂逅了一场非常有名气的茶会。植物园还有曹雪芹的遗迹,想当年,在瑟瑟秋风中,曹雪芹奋笔疾书,那真是万籁俱寂,惟心安宁,不然怎么可以写出那部可以传千世而不朽的奇书?

现在植物园的管理者非常用心,源头不仅恢复了樱桃沟源头的石上松、元宝石等景色,而且还修复了当年的引水渠,走在渠边,总感觉还能听到曹雪芹在远处的脚步声,因此,每次经过水渠边,我都不喜欢周边的叽叽喳喳。

在退谷的入口,我一般都会选择人少的道路,我会去隆教寺遗址,去成化年间的两座石碑前凭吊一番,我会选择在朴初老题写的“竹诗轩”的亭子里坐一会儿。

其实,我还是想去卧佛寺观瞻一下,可惜从去年秋天开始,卧佛寺一直处于整修和关闭状态,有段时间,我每周都会在卧佛寺里徜徉,可惜那时候什么也不懂,我甚至都不知道卧佛寺该欣赏什么。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卧佛的鞋底经常磨破,民间传说是,卧佛经常出来管事,不然,脚上的鞋怎么会破呢?这件事神奇了好多年,以至于都惊动了官府。官府暗中观察,终于在夜深人静时发现了端倪,原来是寺里的僧众为了赚香火钱,晚上便派小和尚趁人不备,将信徒供奉的鞋,从佛脚上脱下来,在地上磨蹭,时间长了,鞋底就磨破了,于是,和尚们就开始编故事。

卧佛寺原名“十方普觉寺”,寺庙初建于唐朝,这也是一座有历史的寺庙了,可惜,很多人都被门前清朝修的琉璃牌坊迷惑了。寺庙在唐朝应该就很有名气,不然,元朝不会舍得花几十吨铜去铸造一尊佛像。可惜,这些历史都断了。

被迷惑的估计还有“黄叶村”,这是很多文化人去植物园都要去的地方,几间茅草顶的房子,盖成了曹雪芹的博物馆。落寞的曹雪芹,到死也想不到身后还有这么多的荣光。

卧佛寺隔壁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民国大帅孙传芳将军的墓园,孙传芳曾做过“五省联帅”,墓地是他身前置办的,在天津遇刺后葬身北京,由于晚年信佛,所以他的墓碑以佛家宝瓶的形式矗立在那儿,形式看着有点怪异,但也不失为特色。据说因为孙的身份,他的墓园曾一度被清洁队占领,结果,文革过去,他的墓真的被人以垃圾的身份给忽略掉了,这也是他的墓园能保持完好到现在的原因。

沿着孙大帅墓继续往东约一公里,就是梁启超的墓园,墓园坐北朝南,占尽了植物园的风水,也不奇怪,梁任公的公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皆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

除了地形之外,墓园比较有特色的是西边的入口的四方八角石柱亭,上面覆盖绿色琉璃瓦,亭子四面的门楣上都刻着一个“人字”,我不知道是不是想说明梁任公四面里外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亭子内侧的顶棚上是一朵莲心,这不仅赞美梁任公高洁,而且还说明梁先生内外兼修圆满。以前皇陵前都有御碑亭,不知道这个设计是不是也是那个意思呢?

梁先生跟原配李夫人合葬在墓园里,此外,墓园里还藏有梁任公的弟弟及他的儿女梁思永、梁思庄等。墓园南边有两块石碑,西边的石碑阴面刻有汉满两种文字,说明该碑的主人是康熙四十年死亡的觉罗然显,觉罗是爱新觉罗家族里,非努尔哈赤系的兄弟的子孙,说明碑主人当年也是个人物。

资料上说,这块碑及东边的碑是梁氏子孙购买的,用于磨平后刻字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梁任公就是因为这块墓园已经荒芜,所以将这块地买下的呢?毕竟这真的是块风水宝地呢。

梁任公的墓地现在保存完好,不仅因为他一辈子成就斐然,更为重要的还是因为,他的儿孙也比较争气。说梁任公遗言是不让刻碑文,我倒是能理解,你说碑文上刻什么?假如刻他是清华的著名教授,那明显掩盖了他的革命家的经历,说他是革命家,他又是个保皇党,且在戊戌事件中,有谭翤同等六君子奔赴菜市口了,你让梁先生在地下如何跟谭翤同招呼?不写就不写吧,历史是杆秤,让后人去称吧。

出梁任公墓园,在黄叶村的后面,有一群石碑和墓志铭,每块碑的后面,要么掩盖着一段历史,或者关乎着一个重要人物,可惜这些人物就像墓碑上的字都被岁月磨蚀掉了,我还是在每块碑前,尽可能地诵读了一遍碑文,也许是出于对我的行为好奇,其间倒有几对年轻的男女过来找我讨教,我自然也没有吝啬知道的知识。

我已是学习了几十年的人,有年轻人好学,我有义务传承,这是我在景点时一直告诫自己要做好的事。

随后,我还看了一下当年守卫的军士使用的水井,据说,曹雪芹也用过此井,不远处还有岗楼,当年的士兵也许会在此瞭望,不知道他们是否看到百年后的烟火,以及现在植物园热闹的景象。

这个亭子请朴初老题字,应该是有些来历的。

院子里的槐树,这个根,简直就是一只龙爪。

隆教寺遗址,只剩两块碑立了几百年。

孙大帅的墓园里,确实很邪乎,那个墓碑感觉有点样式“新奇",赑屃驮石碑,也是显得另类。

西边入口的四方八面亭子,确实费了不少心思。

亭子内侧顶部的莲花,还是非常精美和精细的。

梁任公和夫人的墓碑。

墓碑侧面的佛雕像,一看都是魏晋风格。

梁任公及夫人墓穴。

这两块碑的历史有点说不清了,不知道是买墓地,还是买碑。

碑阴面的字还在,碑阳的字据说被磨了。

明朝御马监太监魏鹿嵓的墓志铭,当年,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每块碑后面都有一段显著的史迹。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