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定没想过,传统文化还可以这样教给孩子

 跟我学小古文 2020-09-11

提到古诗文教学,一般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无非就是让孩子理解诗意、会背诵、会默写。但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也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对经典没有兴趣、对诗文经典传承不深的原因所在。

但却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在他的班上,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不仅能动手画画:

还能自己动手创作小古文:

吟诗、诵文、书法、国画,这位老师不仅自己“玩得溜”,还把这种趣味带到了自己的课堂。

他,就是吟月老师

吟月老师

小古文讲师团成员,江苏省书协会员,课堂教学风趣入情,在小学生文言文诵读积累和起步写作指导方面经验丰富。他所指导的学生,已经连续多届获得全国小学生小古文读写大赛特、一等奖。

在吟月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接触传统文化的“皮毛”,而是有了对中国文化真正“内核”的探索欲。

吟月老师在上届小古文研学营中做课堂展示

就拿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来说,为什么这样一句看似普普通通的采菊花的诗句,会令历代文人着迷,流传至今?

如果要把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清楚,讲透彻,则需要将菊花这种“普通而又不平凡”花草背后的中国隐逸文化,以一种有深度、多维度、全景式的方式展现给孩子。

而这,在学校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堂上,老师很难在语文课上短时间讲清楚,往往一带而过。

为什么要从花草讲起?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草的历史极其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花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看似普通的花草,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

“花”字,古通“华”,可见花草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草文化早已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

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赋草,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这些精彩的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

所以,带领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花草为切入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