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呆!二年级小学生文采媲美“风月同天”,中国最大的底气,是孩子!

 跟我学小古文 2020-09-11

前几天,印在日本捐赠物资上的一系列古诗文让大家感慨万千。我们也发出呼吁,邀请关心世界却禁足在家的孩子们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兴趣的话,可以用小古文写哦!

这一下,收到了很多的作品。下面这位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林艳丽老师的投稿,一发就是整个班!她说,全班60个孩子,只要能够上网的都提交了作品,人人都很棒!

真的吗?他们才二年级呀!带着疑惑我们阅读了孩子们的作品,最后被深深打动了:

王玉瑶

庚子岁首,华夏大疫,染者数万,众皆惶恐。封城池,停车马,皆闭户,百业止。号令出,举国防,皆援手。假期尽,未复学,视频学,乐融融。列计划,勤学习,健体魄。愿疫尽,疾者康,皆返岗,百业兴,国安泰,恰春暖花开,吾与同学尽情读书戏耍于校园。

第一感受是,孩子们还这样小,语言却这样简洁清爽,词汇就这样丰富准确,每一句话都耐得起品味咀嚼。

庚子岁首,华夏大疫,染者数万,众皆惶恐。城池,车马,皆户,百业——你瞧加粗的“封”“停”“闭”“止”,这些动词用得多么精当!语言也很有节奏,或四字一句,或三字一句,孩子们把这样的写作当成了有趣的文字游戏,无意中培养了好语感。

周璟天

己亥末,庚子春,病毒突发,染者数万。医者、警者,驰援荆楚。吾辈年幼,宅家抗疫,上网课,阅名著,习字画,不教一日闲过。待大疫除尽之日,吾定愈加珍惜学堂学习之乐,努力奋发,成为栋梁,报效祖国。

我们还看到了孩子的担当。这种担当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得体的,充满公民道德感和修养的。

吾辈年幼,宅家抗疫,……不教一日闲过。待大疫除尽之日,吾定愈加珍惜学堂学习之乐——虽然“吾辈年幼”,孩子们却没有置身事外,也没有惊慌失措, 而是用做好自己的方式积极抗疫。这次磨难,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平凡的日子,更加发奋努力。

姚禹晗

疫发,吾与家人足不出户,闲暇,与父对弈,父把手教,吾虚心求知。不久,实战,被父秒杀,吾未悲泣,喜能与父同乐。祈愿早日疫除,吾携友对弈于学堂。

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达观。这是比知识、成绩更重要的应对以后人生风雨的力量。

闲暇,与父对弈,父把手教,吾虚心求知。不久,实战,被父秒杀,吾未悲泣,喜能与父同乐。——虽然足不出户,却能与父亲对弈取乐;虽然被父秒杀,却没有失败气馁,因为他更看重和父母共度的温暖时光。“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吟啸且徐行”,当我们为苏轼的达观倾倒时,我们也该为孩子们的温情和胸襟献上掌声!

李添玮

庚子年初,华夏遇疫,飞沫相传,染者数万。症有发烧、干咳、乏力,或轻或重。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白衣勇士,逆行而上,向死而生。勇士有名,曰龙之传人。

我们更看到了中国的底气。

白衣勇士,逆行而上,向死而生。勇士有名,曰龙之传人。——一个班58个孩子,个个写出了优秀的文言作品,这不是个例!这是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文化基因,是孩子对母语天然的亲近感。

所以,这一篇篇、一行行、一字字里,孩子们写得情真意切,都是自己居家生活和思想的写照,比平时的白话还多几分真实坦诚。文言像浓缩的语言营养,滋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语言表达。

滑动阅读其余54位小朋友的作品,治愈成人世界的喧嚣和浮躁↓↓↓

滑动阅读更多孩子们的小古文作品。这些隽永优雅的语言,甚至治愈了我们成人世界的喧嚣和浮躁。

你一定很好奇:一个60人的大班,林老师是怎样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孩子们爱上小古文,学好小古文的呢?

林艳丽老师:安徽省首届教坛新星,庐阳区首届名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现为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科室主任。课堂教学或风趣幽默,或诗情画意,深得学生喜欢。

林老师说,第一节小古文课特别重要。

林老师和小古文首倡者朱文君老师聊天

林老师每周安排一节小古文课,她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小学生小古文100课》里的经典篇章《猫斗》。“孩子们特别喜欢,我觉得第一节古文课特别重要。”

在这节课上,林老师没有带孩子们死抠字词,而是一遍遍地带着大家熟读成诵。甚至还准备了头饰给孩子们表演呢!可见,小古文学习,激趣第一。

第二,读到位。

林老师上课,总是秉持小古文课程的核心步骤:读,而且要读得有层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正音。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学生试着读出语言的停连。读出语言的停连是小古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孩子尚未建立文言语感的初学阶段,老师一定要示范带读。林老师甚至发现,节奏读准了,古文的意思基本也就理解了。

3.为了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可以用上多种读的方式:跟老师读,和老师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个别读……因为小古文形式多样,朗朗上口,孩子们其实可喜欢啦!


第三,让孩子自己去探究,老师做助手。



4.读着读着,学生其实已经差不多知道大意了。那么,就请学生自由说说:你理解了文中的哪句话、哪个词或哪个字?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渗透方法:借助文中的图、注释、生活经验、查字典等,大胆去猜。

5.学生说,老师相机肯定、帮助或纠正,说着说着基本就完全理解了全文。

6.最后剩下的不理解的最多只有一两个难点了,老师这时候可以点拨一下。

7.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互相分享这篇小古文,再请个别同学说给大家听,大家一起补充、完善。

8.学生自主完成书后的拓展题,分享。

第四,平时鼓励很重要,分享也是一次教育。

在林老师的教学里,小古文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绝不会脱开。孩子们可以用小古文记日记、写作文,随他们喜好。而一旦发现孩子们主动使用文言文写话,她一定会给予分享、表扬。

分享学生的作品,林老师同样独具匠心:

先把孩子们的作品像这样拍照,做进PPT里,不告诉大家作者是谁。然后让大家一起朗读,并品评这篇文章。最后,大家一起猜猜:作者是谁?

一个简单的变化,却让分享变成了所有同学都高度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像游戏般充满惊喜。

可能有读者发现,在孩子们的写话纸上,评语写的是“尽量用现代文写话”。原来,刚开始看到孩子们在作业中写古文,林老师还有些担心:万一孩子考试的时候也写古文怎么办?万一批卷老师不认怎么办?

最后她释然了:“是我多虑了,孩子们完全能分清文言和白话,而且小古文学习对孩子们写白话作文也很有帮助!国家这么提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不应该怕。阅卷老师也不会不认吧,应该惊叹才对!”



其实,在小古文的课程理念里,我们从不想把孩子推回古代,而是希望把美好的文化带到今天。所以,写小古文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古文大家,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运用,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文言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什么,输出什么,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让孩子们能在想要表达自己时,拥有更多选择,更多语汇,更强的文化自信,既会说“武汉加油”,又能说“风月同天”,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如果孩子们的作品带给了你一丝微笑,请多多转发点赞,给他们一点称赞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