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闪银租车风控平台,大数据创业的「出入」之道

 cheyunwang 2020-09-11

问:已开通『评论』功能,想聊点啥?

答:无事嚼舌根。

问:哪?

答:手指游走,由上至下。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供需匹配方式,其本质是利用闲置资源达到更高效的社会运转。他改变了商业世界的运作模式,却也面临着“信任”一环的天然缺失。

尤其在“去中心化”的社会新秩序下,人们突然找不到中介去相信,也没有权威可以依赖。共享规模越大,信任风险反而越高。屡屡曝光的租车诈骗事件,正是戳中了共享经济风控能力偏弱的缺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在各种P2P汽车租赁平台丢失的车辆价值已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支正春的创业项目“闪银”正是要解决对人的信用评估问题。

目前的信用数据主要来自央行征信体系,在8亿与身份证相关的信息中,3亿有信用记录,记录比较健全的只有1.8亿。而中国有超过7亿的网民,其中5.85亿是手机网民,也就是说至少有4亿网民没有健全的信用记录,但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大量消费数据、社交数据、LBS数据,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征信价值,只是因为难以与商业银行的数据形成联动,无法纳入央行的征信体系。

闪银的模式就是从多年沉淀下来的线上线下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用数据,建立一套信用评估系统,进而为金融机构、租车公司等提供个人信用评估报告,帮助交易双方节约交易成本,防控风险。

2013年11月成立之后,闪银选择了在消费金融领域提供征信服务,先后推出了闪银APP、Wecash公众号等产品,2014年10月,又进入共享租车领域,与宝驾租车合作研发租车征信系统,并于今年7月上线了国内首个第三方租车云风控平台

找到数据「出口」

“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地产。”这是李开复在新浪微博上对共享经济发出的感概,其中提到的Uber和Airbnb两家公司也是支正春决意进入共享租车的灵感触动者。

中国的个人征信业是一个具备千亿级别潜力的产业,但要打造一个针对租车的信用评估体系,首当其冲的瓶颈就是不够庞大的数据量。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公共数据,以及部分封闭性较强的行业数据,对民间征信机构来说都无法掌握,如果单凭从网上抓取数据,在征信的准确性上又难以令人信服。

支正春说,如果是借贷和消费金融,数据源的获得相对容易,可以通过用户授权的方式,获得个人的电话号码、社交网络账号、电商网站账号、身份证等信息,再依托数据挖掘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结合海量互联网信息,对个人信用进行在线评分。

但租车就不同了,作为一种线下消费,用户不太可能提供非常详细的个人资料,在有限的数据下如何确认风险,这是对租车者进行信用评估的最大挑战。对此,闪银的解决方案是:

1、基于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进行基础数据验证,获得用户的犯罪记录、驾照扣分记录、以及银行交易流水记录等,进而对租车人的资料真实度、租车能力、违章违约风险进行判断;

2、深度整合租车行业黑名单,与宝驾、友友、大方等租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享行业黑名单;

3、针对违法、犯罪、中介等人员以及他们的人脉关系库,反向搜索具有潜在风险的高危人群,建立灰名单库。

4、与阳光保险达成战略合作,闪银信用评估在80分以上,并且发生丢车行为的,均可进行赔付。

如果租车人的信用分不错,在闪银合作的租车平台上,就可以享受押金减免。但支正春觉得,这些数据还远远不够。7月24日,闪银与上市公司汉鼎股份旗下的汉鼎金服成立合资征信公司,汉鼎股份今年5月定增24亿进军互联网金融,未来生态系统将覆盖P2G、P2P、消费贷、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线上线下人群,并将整合智慧城市业务中政府授权数据。

这无疑是对闪银业务模式的强力背书,支正春的目标是借助合资公司在一年之内拿到央行个人征信牌照,以更正规的方式获取更多来自政府、航空公司、移动运营商等大型机构的数据。如果能将零售、保险、商旅、通信、金融机构等行业数据与公共数据、互联网数据相匹配,构成多维度的居民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将大幅提升风控的效率,降低风控成本。

支正春更大的野心则是与国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将闪银平台上的数据反向输送给公安系统、央行征信体系,这相当于将网络信用写入个人终身档案。如果成真,对于网络征信影响力的提升不言而喻,消费者也将更加重视自己在网上的言行举止。

成为信用消费「入口」

不过,在完成这步棋之前,闪银还得首先面对大公司的竞争。在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机构名单中,BAT中的腾讯征信、芝麻信用赫然在列,有消息称,万达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也已经向央行提交了个人征信牌照的申请。

相较于阿里、腾讯积累的线上交易、社交数据;万达积累的数十亿线下客流数据;快钱在零售、保险、金融等领域的资源,身为创业公司的闪银是一个十足的“草根”。

“要么和巨头合作,要么成为巨头。”支正春的策略很清晰。在他眼中,互联网巨头虽然强大,但无一不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闪银的数据虽然不及他们的广度,但只要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将信用评估跨越到不同场景中去(如贷款、租车、租房),一定能有所超越。

目前闪银有40多个数据来源,与汉鼎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还会从非互联网企业入手,进一步丰富数据源。“传统公司手上的数据非常多,而且不太会做,或者他们还没有着急要干这个事儿。”

顺着这个逻辑,闪银最终要做的就是帮助消费金融、信贷、租车租房以及更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找到用户,闪银则在中间搭建渠道,将线上与线下连接起来。在闪银APP中,用户填写完消费、身份、交际等个人资料之后,将实时获得计算出的信用额度,通过实名认证就可以在闪银平台上提现、购物、租车、租房等。

“我将来会变成用户信用消费的入口,在中国光做评分没有用,必须强控制用户。”这是这位师从林毅夫,北大物理学和经济学双学士眼中的创业之道。他认为物理重在探究一种整体配置是否有效,是一个建模的问题。金融是跨时间、空间的交换,最终都会达到一种平衡,这与物理中的世界高度吻合。从物理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业这件事,只有把思想、技术、用户捆绑在一起卖给客户,才能达到最优的整体配置和商业平衡。

车云小结

支正春告诉车云菌,共享租车只是闪银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个切口,他正从国外招兵买马,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拓展到车险、车贷等风险信用控制当中,与租车类似的租房业务也已开始启动。

但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玩法,想要把信用评估应用到广泛的场景中,则意味着要进入更多陌生的领域,不仅大数据分析模型需要相时而变,还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学习成本来参透,但这可能并不是一家100人规模的技术公司擅长之处。如何跑得过同样对互联网征信虎视眈眈的BAT,也是悬在创业者头上的一顶达摩克利斯之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