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将被「汽车」演绎到极致

 cheyunwang 2020-09-11

互联网的出现意在消灭掉各式各样的「中间人」。

尽管有一种声音认为,房产交易还是必须有经纪人牵头;汽车电商再火爆,消费者最后还得亲自到4S店提车。然而,种种迹象证明,不断迭代的新科技正逐渐削弱像汽车销售员这类角色的重要性。不仅挑选车型的大部分工作可以在线上完成,甚至保险、贷款分期这些通常属于经销商“捆绑式服务”的产品,同样在线能够轻松搞定。甚至,很多主机厂也开始在心里盘算着绕过经销商的法子…

在汽车销售员的逐渐走向“死亡”背后,盛极而衰的经销商形态,也似乎真正走到了风口。


由盛到衰

一个世纪前,汽车工业兴起之初,主机厂只能通过厂房前摆摊、邮寄产品目录和上门推销这些传统渠道售卖汽车。随后,摸索而来的特许经营体系,即每家特许经销商只能出售签约品牌的车型,使得整个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期。

据统计,目前每年全球汽车交易数量可达9000万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过4S店售出的。拥有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2014全年汽车销售额约为8060亿美元;而后来者居上的中国,目前正迅速向西方成熟汽车市场靠拢。

但是,据凯捷管理顾问公司(Capgemini)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巡店买车的体验不仅让人觉得无聊,而且会产生一种「剑拔弩张」的压迫感,当然其中“猫腻”也不少

这里有一组麦肯锡的调研数据:10年前,美国消费者在敲定一桩交易前,会走访至少5家经销商的门店。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6的平均水平。这种趋势在世界其他国家同样十分普遍:

  • 1.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已经决定好要购买的车型及相应的配置;

  • 2.通过比价网站的帮助,他们也大致清楚了目标产品的价格区间;

  • 3.至于试驾,鉴于大家购车前都会做足功课,所以这一环节基本可以忽略。

这么一来,无论设计还是品牌,消费者不用光顾4S店就做到了心里有数。而传统汽车销售人员那种「强行推销」的方式,也就逐渐失去了市场。

新形势下的汽车销售变革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到底需要怎样的购物体验?」车云菌认为这是传统汽车零售模式变革需要考虑的最关键因素。

「天才服务」

相比填鸭式的“强买强卖”,可能用户希望从销售人员这里更多地了解到关于车载系统、导航服务、自动泊车等他们不熟悉的一些功能的详细信息。从2013年开始,宝马开始在欧美地区的经销商门店推广一项“BMW Genius Everywhere”的品牌服务。它类似苹果零售店内的“天才吧”,由训练有素、手持iPad的“宝马天才”(BMW Genius)为顾客提供产品讲解和技术支持。这些“宝马天才”专职负责为顾客答疑解惑,工作内容无关销售,薪资也无关销售业绩。如果顾客有意购车,他们会将其带至专职销售人员处。

目前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韩国现代起亚均陆续开始尝试提供更贴近消费者、更实用的销售服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除「天才服务」外,宝马还通过网站和专门的App应用向顾客提供配有视频的汽车配置概览和功能介绍,这也有利于增进和用户之间的黏性,增强彼此的互动性。

一口价

既然上面提到了苹果,车云菌下面想要和各位聊聊苹果的「软式销售」。这种销售模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产品的设计和高科技的功能,借此“说服”顾客以高价购之。此外,它的出现也在逐渐改变消费者“讨价还价”的习惯,令其接受「一口价」的产品定价模式。相反,汽车行业花了100多年的时间,告诉每一个进店消费的顾客“要还价,要讨折扣”,但现在却发现这种法子不灵了,大家都开始厌烦这种“玩猫腻”的售卖方式了。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式超市,好事多(Costco)2014年竟然以「40万辆」(新车&二手车)的业绩击败了AutonNation,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零售商。而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一口价的销售模式,利用其强大的购买能力代替消费者和经销商“讨价还价”。此外,雷克萨斯在美国本土的5家经销商也已经开始尝试“一口价”的定价方式。

直营模式

除此之外,一些经销商也在试水汽车电商,或者通过在大型购物中心放置展示车辆的方式,借此吸引更多消费人群的关注。不过特斯拉完全跳过经销商的直营模式,属于主机厂层面最大胆、最具争议的尝试。尽管20年前,福特和通用也曾试图恢复汽车产业初期的直销模式,但无奈经销商的强烈抵制以及部分州严格执行的《特许经营法》,使得这一计划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当然特斯拉的这场“直营攻坚战”也打得异常艰难,战果反反复复。从下图不难看出,目前全美只剩下亚利桑那、密歇根、德克萨斯、西佛吉尼亚和爱荷华这五个州仍明确表示禁止特斯拉的直销模式。

不过在其他国家,即便直营模式不会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但也难逃经销商网络的抵抗和责难。目前,包括现代、戴姆勒奔驰、宝马和沃尔沃在内的四家主机厂在欧洲纷纷开始试水电商业务,消费者可通过车企官网自行配置车型并支付一笔定金即可。2014年,沃尔沃将一款定制版本的SUV放在了线上销售,最终1900台全部售罄。因此沃尔沃方面希望从2016年开始,在网上开放全线产品的购买资格。此外,戴姆勒也在考虑进一步拓展汉堡和华沙地区的电商业务;而凯迪拉克也计划在欧洲开设试驾中心和虚拟零售店。

其实依车云菌来看,尽管直营模式令传统经销商非常不爽,但这种模式无疑能够增加消费者和车企的黏性,加强产品两端群体的互动交流。特别是随着车内互联功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主机厂可以利用衍生的海量数据实施远程诊断,并通过OTA升级的方式及时修补软件漏洞,这些都是促使OEM和用户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关键动因。

主机厂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博弈

如果车企最终跳过中间经销商,同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售卖关系,那可能意味着更高的产品利润和更低廉的产品定价。普默企业管理咨询(Plante & Moran)的研究员Daron Gifford表示,主机厂有望在每辆出售的车型上多赚几百到几千美金。考虑到大众市场化下的汽车制造商所获盈利十分有限,此举对企业的利润增长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建立直营销售体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把控产能,避免资源浪费。据车云菌了解,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而这些多余的产品通常都会以一系列优惠的价格“强行”向经销商实施倾销。这就是圈内人非常熟悉的「填塞分销渠道」。如果不接受的话,经销商也就失去了购入热销车型的机会。假如未来直营模式成为主流,主机厂会根据销量制定合理的产能需求,因此整个行业的财富也有望得到有效转化。


但众所周知,即便出售新车对经销商而言,可能并不盈利,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属于赔本买卖。但保住新车销售渠道仍是汽车经销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英国,销售新车的收入约占全国汽车交易总额的2/3,但实际获利却不到1/4。不过出售新车的意义在于,经销商能够从信贷、保险、维修保养、二手车等衍生的后市场服务中大赚一笔。据《经济学人》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2011这六年间,美国汽车经销商在新车交易中都处于亏本状态,但后市场盈利却帮助他们平安熬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可这样的好日子,随着互联网后市场服务平台的兴起,似乎也到头了。通过美国本土的Edmunds、TrueCar,英国的Carwow以及德国的Mobile.de,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得不同经销商的报价。而在线搜罗一些便宜质优的保险、贷款分期和维保服务,同样易如反掌。甚至如果选择像webuyanycar.com、博车网这样的平台交易二手车,相比经销商,更容易卖个好价钱。

车云小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正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很多消费者而言,当出现购车需时,相比虚拟的网络平台,他们可能更亲睐4S店提供的面对面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按照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主席比尔·福克斯的预估,消费者之所以还吃经销商这一套,有如下两个原因:

  • 1.不同经销商之间存在激烈竞争,这有利于大幅降低产品零售利润。如若汽车制造商通过直营模式将这些利润收入囊中,这将无法保证消费者能够最终获利;

  • 2.当某一款车型因为安全问题需要召回时,通常主机厂会支付费用委托经销商对问题车辆进行修缮,这也促使经销商能够立即反应,迅速与车主取得联系。

尽管现阶段来看,汽车经销商的地位仍无法取代,但鉴于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增长逐渐放缓,传统线下零售商的地位也将受到重大冲击。虽然囊括了新车、二手车、汽车保险、信贷等全平台服务的经销商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大而全的商业模式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岌岌可危。如若未来汽车电商平台逐渐走火,类似特斯拉的直营模式成为主流,经销商的存在也就显得很是尴尬了。假如不希望被最终灭掉的话,只有寻求积极变革才是生存的王道。

(题图来自:The Economi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