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驾驶汽车、可穿戴机器人……,现代要让出行更自由 | 科技说

 cheyunwang 2020-09-11
 
未来的出行会是什么样的?各汽车品牌都在试图为人们勾画各种美好的出行愿景……

未来的出行会是什么样的?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从自动驾驶汽车,到飞行汽车,再到各式各样的智能出行工具,各汽车品牌都在试图为人们勾画各种美好的出行愿景。今年的上海车展,在北京现代的展台,它们就带来了现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于时下发展最迅猛的自动驾驶技术,现代可以说是早已开足了马力跻身先进的行列,不仅如此,现代还搞起了可穿戴机器人的最新科技,改变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认知。那么从这次上海车展,我们能从中看到现代汽车的怎样的发展思维?

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

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不只是技术领先,还有别的

说起自动驾驶,虽然我们知道它距离真正的普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不可否认,它已被公认为是未来几年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旋律。人们似乎早已经开始憧憬自动驾驶对未来出行的改变。在驾车中明目张胆的走神;利用行驶的时间充分休息,无论多远都没问题。即便是在拥堵路段,你也可以放心地去看看报纸,浏览手机,而把驾驶的操作都交给自动驾驶本身。很显然,自动驾驶最大的优势就是减少了人操控车辆的时间,利用各种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以及信息的收集,先于人的思维意识对道路情况的变化做出判断,接替人对车辆的控制,降低了事故的发生,也提升了行驶中的乘坐舒适性。

应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让我们的出行更为便捷,也在改变整个交通系统的规则。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会变得更有秩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拥堵,此外也会促进汽车能耗进一步降低。正是因为自动驾驶的种种优势,科技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当人们还在议论自动驾驶的出现将会颠覆整个汽车行业之时,作为传统车企,现代就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现代正在让自动驾驶变得更有现实意义。

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中心进行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

稍微对自动驾驶技术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自动驾驶技术中,最核心部件就是头顶上的“大花盆”——激光雷达,它也是自动驾驶区别于高级驾驶辅助的标志。形象的说,激光雷达就好比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比起目前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上使用的豪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组合,激光雷达不仅“看”得更远,响应更快,还有测距精度高、不易受杂波干扰等等优势,而能准确提供车辆决策以及控制系统所需的信息也是其他环境感知技术无法实现的。

目前进行自动驾驶技术道路测试的企业,包括谷歌、优步、福特等,无一不是使用激光雷达。但弊端也是有目共睹,头顶的“大花盆”由于其结构包括了旋转机构,造成了自身体积大,在测试车辆上,也只能将其布置在车顶,影响力了整车的设计与视觉美感。但是这台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看上去与目前进行道路测试那些自动驾驶汽车截然不同,车顶上非但没有顶着那个“大花盆”,也没有架在车身之外的传感器。尽管仍在处在测试阶段,但它已经将激光雷达等先进的传感器藏在了车内,看上去它已经与普通的汽车并无两样了。

相比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其他那些将传感器架在车外进行道路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只能说是在验证技术,而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对自动驾驶的量产显然就有着更现实的意义。它通过在前保险杠上使用三个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四个摄像头、四个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对环境的360°感知以及快速决策,取代了安放在车顶的360°旋转激光雷达。用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科技与设计的融合,而其采用的固态激光雷达布置方案,也成为了自动驾驶技术中对环境感知这一环节新的技术方向。

在去年12月,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就已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中心已经完成了测试,在最具挑战性的情况下安全通行,包括高流量的行人交通、停车灯和道路标识、道路施工和路障、减速带、狗、儿童、甚至没有交通信号的十字路口。在环境复杂的实际道路下测试,这台自动驾驶汽车没有出现交通事故,不仅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成果,更证明了其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到了领先的行列。

现阶段,各品牌都在通过不同的技术形态针对自动驾驶技术展开了新一轮竞争。自动驾驶将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捷,尽管从安全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离实现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在现阶段看,现代IONIQ自动驾驶汽车本身也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会更有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对当下汽车驾驶辅助技术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新索纳塔上配备了DAW驾驶员注意力警示、AEB自动紧急制动等驾驶辅助系统,而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并线辅助等技术也都应用到了多款车型上。

机械外骨骼将改变人们出行方式,更具备技术前瞻性

不只是自动驾驶,人们对出行方式的探索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汽车品牌涉足机器人技术研发,听上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但这恰恰是汽车品牌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种新的探索。此次北京现代也将现代汽车研发的3款可穿戴机器人带到了上海车展。

现代最新研发的可穿戴机器人

可穿戴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架在人身体之外的机械结构,换一种说法就是机械外骨骼。这也被看做是很有未来感的新兴科技,它看上去就像是出现在电影中的各种钢铁战衣。在医疗领域,H-MEX(现代医疗外骨骼)能够帮助低位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行走能力,通过使用配备机载运动控制系统的无线离合器,帮助截瘫患者坐下、站立、转身转动甚至上下楼梯。H-UMA(现代通用医疗辅助)能为肌肉力量有限的人提供辅助的移动出行支持。它提供辅助扭矩,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轻易移动他们的身体。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如步行、跑步或上下楼梯)调整辅助扭矩,帮助用户实现轻松移动出行。H-WEX(现代腰部外骨骼)则可以支持体重高达40公斤的穿戴者,空载时可以高达12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这将有利于负重等军事/工业目的。同时,它可以提供上身和臀部支撑,防止工人进行重复手动作业或托举重物时背部受伤,让人们更加高效的去完成各种体力活儿。

这种机械外骨骼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以H-MEX和H-UMA为例,其由可移动和可充电电池组供电,轻量化的框架可调整长度,背部和膝盖由线束固定点支撑,同时它可以改变形状并围绕人工关节结构进行弯曲,起到支撑身体的功能。安装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程序,用来进行个性化的步态模式调整,诸如步行步速,步幅长度和躯干倾斜角度。在这套外骨架的配合下,我们可以实现更为敏捷的运动。

现代可穿戴机器人,尽管现在来看,穿上它还显得有些奇怪,但实际是构成现代未来移动出行平台的基础,更具技术前瞻性。从长远来说,它不仅可以服务于医疗和工业领域,还可以承担起改变人们移动出行甚至改变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功用。不仅仅是让身体健康的人,生活和工作更为轻松,它更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或者老人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展示了现代将自己的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这项科技如果能够进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想象,你可以穿着一套机械外骨骼毫不费力地去攀登未曾到达过山峰,你也可以穿着它在车辆不便于行驶的地区快速行走,缩短路途中的时间,也可以让出行更轻松,你还可以用它轻松举起重物,完成超出人自身能力范围的工作。

小结:

其实,现代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还远不止自动驾驶汽车、可穿戴机器人这些新兴科技产品,还有智能滑板车,甚至还有飞行汽车等等。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出,现代对科技的探索可不是仅仅为博取一个技术领先,而是在给人们勾画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移动出行的蓝图,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方式,让出行变得更为自由。在如今智能化科技的推动下,科技公司对智能出行方式的探索已经跃跃欲试,传统汽企业必然要在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思路,现代正是在借力移动出行的新科技,寻求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的一种新的探索,这也给全球车企未来的发展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

车云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