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轮上的天堂

 cheyunwang 2020-09-11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待到风起时,轮上有天堂。

作为一个右腿膝盖半月板碎了一半,右脚踵还有伤的人来说,我对车轮有着发自内心的偏爱。

譬如说,曾经在大学球场上踢后卫的我现在几乎没法坚持长时间的跑动,而落差超过800米海拔的登山对我则更成为了冒险,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膝盖承受的冲击会迅速地转化为钻心的疼痛(这是一种由于缺少半月板的缓冲,骨骼间硬磨带来的疼痛);

而超过3公里的负重徒步(我喜欢随身背着一部相机),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因为脚踵的伤,我走三公里就会开始逐渐变成跛行,然后便开始琢磨各种代步的方法。

因此,从事着一份专职和汽车打交道的工作(待在轮子上的时间多,很少用腿),对我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而没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为啥不当一个公共汽车的司机?我的解释是由于性格中少了佛性的随和——我忍不了我的前车司机是个肉鸡。

正是基于伤病的制约,外加对机械的先天热爱,我把生活的美好建立在四个车轮之上;同时,在让四个车轮休息的时候,我就开始用两轮生活来补充四轮生活无法触及的那部分。

∆户外骑行时拍摄的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灵山主峰下的缆车附近

在业余时间中,我特别偏爱户外山地骑行这项运动,和大家经常在大马路上见到的公路骑行运动有很大的不同,户外山地骑行这项运动对自行车和参与人都有着诸多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补足了因为自身伤病对我的限制,同时也把我在四轮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两轮运动中的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给工作和生活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先拿我最无法胜任的登山这件事举例子,当我在有山地车的陪伴下登山时,虽然前半段的推车上山过程确实辛苦了一些(相当于加了20公斤的额外负重,15公斤的自行车重量外加5公斤护具重量),但是后半段我就可以快速骑行下山了,这不但能带来更刺激的感官冲击,同时还能完全避免我的膝盖在徒步下山时需要承受的过度磨损;

作为一种特殊设计的冲山自行车,我所使用的山地车具有前后全减震设计,更好的抓地性能和更高效、更加灵敏的刹车系统,因此这样功能全面的车在日常通勤时,也是个相当可靠并安全的选择。而为了把这些复杂的功能都设定到我能掌控的性能,我日常接触的四轮汽车和这辆两轮自行车在机械层面上就产生了一些相互联系的共性:

∆前叉减震器上的压缩阻尼调节器

先拿减震器来说,我的那辆山地自行车上配有前轮减震器和后轮减震器(自行车行业分别称之为前叉和后胆),虽然二者形状差异很大,但论功能来说,和汽车使用的减震器完全一样,只是更轻更小、专为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罢了。

眼下,为了达到轻便的目的,几乎所有用来冲山的山地自行车的减震器都采用了空气弹簧设计,因此调整弹簧的磅数,便可以简化为调整空气弹簧的压力值,这可比汽车在悬挂系统中换金属弹簧要方便多了;在功能上,这些减震器基本都会提供前叉压缩阻尼、回弹阻尼可调;后胆回弹阻尼可调和模拟锁死效果。

∆后轮减震器上的回弹阻尼调节器,外加模拟锁死拨杆

再进一步,对于那些需要更高性能且预算充裕的玩家来说,还可以后期改装带独立副气室(可调节空气弹簧弹性曲线,避免过大冲击导致减震器“打底”),且能把压缩和回弹阻尼都细化到高低速分别进行调节的减震器。

在汽车领域中,具有类似功能的减震器也比比皆是,但是这些车用减震器不但价格高昂,且与整车的匹配设定也更复杂(需要考虑很多情况),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其与整车的配合工作。这就导致了这些改装件一般多见于赛车,且必须由团队完成调教和维护工作,但如果你在长期骑行中积累了丰富的减震器调教经验,那么你在评价一辆汽车减震系统的时候,这种经验也是基本适用的。

再说说刹车系统,眼下照片中展示的刹车夹器(等同于汽车用刹车卡钳),是经过大幅度升级后刹车系统的一部分,原来的液压双活塞夹器已经被眼下这个Hope产的液压四活塞夹器给替代了(前后轮均采用4活塞夹器),再搭配一对儿可调节的刹把,这套升级之后的刹车系统可以让你更从容地面对严苛路面,手指也不会在骑完一条山道之后因为过度紧张而肿胀酸痛了。

∆刹车手柄上的两个螺丝用于调整刹车手感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很多顶级公路自行车(那种在柏油马路上骑行的车轱辘很细的自行车)都还用钢丝拉线刹车,但这种冲山自行车却要用液压碟刹?这是因为前者追求轻量化,自身质量小意味着惯性小,不需要特别高的刹车力度;而后者却要在更陡的坡路和更大的自重条件下,于更短的距离内把自行车刹停,所以采用和汽车刹车系统相似的液压刹车系统(具有更高的刹车效率)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这辆冲山自行车和汽车之间的相似点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包括后减震连杆结构和骑行时的人体工学设计,其都能在汽车上找到对应的机械结构和设计思路……

正是借助这么一个顺手的两轮工具,我在业余时间里和有着同好的朋友,一起骑车穿行在北京周边的山野中,如果说专注于汽车的时间构成了我的工作,那么和山地车度过的时光,则在业余生活中扩展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无论是北境灵山的大美秋色,还是河北山区里的凋敝村庄,或者是81年前(1937年)影响南口战役胜负走势的关键战场,都是近些年我和朋友一起通过4+2方式骑行过的地方……

眼下,春节之后就要迎来春天了,这意味着新一年的骑行季又要开始了……

附注:文中出现的自行车手,都是一同骑行的朋友,作为一个户外运动摄影师,我很少入镜。

∆灵山秋景

∆北京北境的灵山

∆南口战役发生地,至今古长城的墙上还留有当年的弹痕

∆摄于河北群山中的一个小村庄(拍摄时节为春天,尚未到农忙时,所有农民都聚在一起打牌)



01 师太 | 在路上,借方向盘走完一圈自我观察

02 姚远 | 过完年,你还回北京吗?

03 任海宁 | 给你们一封情书:我们都要用心生活

04 铁西区的李子 | 如果我的文章冒犯了你

05 严选菌 | 美食与爱就是不可辜负的春节

06 老白 | 谁说玩具就只能孩子玩?春节了给自己买个大玩具吧...

07 萌萌 | 我和她的前半生

08 本一 | 论别致和魔性,谁争得过这三位霓虹料理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