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绝句》李清照(三位大师解读)

 邈思遐想 2020-09-12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郦波解读《夏日绝句》

康震解读《夏日绝句》


王立群解读《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朗诵:方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今天我们要品读一首什么诗呢?说老实话,我个人非常感慨。我前一段在外出差将近一个月没有感冒,但是连续解读了李易安的几首情诗之后,也不知是用心过胜还是用情过胜,一下子就感冒了。所以我们在今天就不讲情诗,讲唯美诗词,就讲一首能体现李清照的昂扬之志、独立之精神的《夏日绝句》。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五言绝句,短章小品,真难以相信居然出自渡江之后的李易安之口。一般注本评价这首诗的妙处,会集中在两点,一是赞佩她全无女儿态,全然是丈夫英伟之气,就是说一个女子写出来的诗作集中了人间正道、天地正气,比男子诗作体现的还要充沛;二一个称赞这首诗的妙处是,四句话连用三典。“生当作人杰”,“人杰”用了汉高祖夸赞开国功臣,像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人皆为人杰的典故。“死亦为鬼雄”,“鬼雄”与“人杰”相对,“人杰”是人中的豪杰,“鬼雄”是鬼中的英雄,而“鬼雄”的典故则出自屈原的《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最后一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则为大家所熟悉了。项羽是江苏宿迁人,少年英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后的亡秦者正是项梁、项羽叔侄。项羽毫无疑问是秦末反抗大秦暴政的农民起义中一面最鲜明的旗帜。事实上,平心而论,如果没有项羽的话,秦末的农民起义到最后估计会是要被大秦给扑灭的。虽然秦末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但大多一盘散沙,就反抗暴政的毅力、决心和勇气,以致气势,项羽确实才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者。仅雍丘之战、巨鹿之战,攻灭咸阳后分封诸侯,刘邦那时候在英雄项羽的眼中,不过是一路草头王而已。后来楚汉相争,项羽依然在彭城之战等战役中屡败刘邦,可惜项羽却是有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刘邦别无所长,唯善用人,而人才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等到劉邦捲土重來,垓下之圍,項羽面臨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與虞姬生死離別之後,項羽選了八百親兵,趁夜突破十面重圍。天亮之後,漢軍發覺項羽遠去,於是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等項羽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這時項羽迷路了,他問一老農,路旁老農回答說,向左而去。項羽便率軍向左而去,陷入沼澤耽誤了時間,漢軍追了上來。項羽又向東去,到達東城一座土山之上,身邊只剩二十八騎。西楚霸王這時候突然轉身對身邊的二十八個兄弟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大小七十余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追擊的人非死及臣服,一生未嘗敗北,遂霸天下。現在被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是天要亡我,今天是要決死一站,我要為諸君痛快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奪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於是他分騎兵四隊,這時候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就對身邊的兄弟說,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分四面向山下沖,項羽自己大呼馳下,斬殺漢將。漢軍中赤泉侯楊喜狂追項羽,項羽回身大喝一聲,把楊喜的人和馬嚇得退後數裡。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大家,怎麼樣?手下騎兵二十六個兄弟跪倒回答說,和大王說的一樣,非戰之罪,是天亡君啊!
  
東城快戰之後,項羽來到烏江之畔,烏江亭長停船在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方圓千里,百姓數十萬,也足以稱王了。現在只有臣有船,願大王儘快渡江,若漢軍追來則無法走脫。項羽聽到這兒,才知道西楚並沒有失陷,才知道四面楚歌只是漢軍之謀啊。這時的西楚霸王內心重新升騰起英雄之氣,他要捍衛霸王的榮譽,他要選擇戰死沙場,而非過江。於是他對烏江亭長說,蒼天要亡我,我為什麼要渡江呢?想當年我與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西下,今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老可憐我,尊我為王,難道我不愧疚嗎?一念及此,項羽把胯下烏騅馬贈與亭長,然後下令身邊的兄弟,全部下馬,以劍迎敵。最後僅項羽一個人就殺了數百人,自己也負傷十餘處。就在這最後的生死之際,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居然又露出了他溫情的一面,他在人群中看到漢軍中有他過去的部下呂馬童,就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一見,馬上對漢將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說,聽聞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首級,那我就把這大好頭顱送與故人吧!於是項羽自刎而死,時年三十歲!項羽自刎,漢軍為了爭項羽首級,蜂擁而上,混亂不堪,自相殘殺,竟死數十人。項羽用一個英雄的自刎,用一顆大好的頭顱,最後盡情嘲諷了所謂的勝利者。所以在成王敗寇的歷史書寫中,項羽雖然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卻用“不肯過江東”的英雄自刎,用千古不滅的豪情,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正所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易安居士能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她雖屬女流,但在個人人格的精神與氣質上,卻是與項羽這樣的西楚霸王一脈相通的。事實上我個人也一直以為,能讓李清照寫出《夏日絕句》,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言,不是什麼要刻意用典,而正是內心這種橫亙胸中的英雄之氣、獨立精神所使然的。當然說到這種英雄之氣、獨立精神,在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氛圍、所處的環境裡就顯得尤其難能可貴了。我們熟悉李清照的很多情詩,但其實易安居士不只是一個善寫閨中之情,善寫相思之意的一個偉大的詩人,她也是一個心懷天下、心懷家國的偉大詩人。

“靖康之亂”把李清照的人生生生地劈作兩段。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北方戰亂。1127年,也就是李清照隨丈夫趙明誠南下的靖康二年,金兵擄走徽、欽二宗,宋高宗繼位,倉皇南逃,南宋開始。李清照雖然隨趙明誠到江甯知府任上任職,過上了暫時安逸的生活,但來到江寧的路上,她卻感歎“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卻憤然地說“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詩中句裡處處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以及對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滿,甚至對他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江甯知府,也就相當於南京市的市長兼軍區副司令。建炎三年,也就是1129年,禦營統治官王亦準備在南京發動兵變,這時早有手下提前告知了趙明誠,而趙明誠這個偉大的金石學家,一心只醉心于自己的金石收藏,卻對此視若罔聞,無動於衷,手下只好對叛軍自作準備。等到叛軍發動之日,還沒有攻城的時候,趙明誠聽到消息,驚慌失措,與身邊的兩人趁著夜色,借助鉤鎖墜城而出,獨自逃亡。幸好有手下早做準備,叛軍被平定之後,趙明誠因為臨陣脫逃被罷去江甯知府,他只好羞愧地帶著李清照準備去江西買房定居。行至烏江,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偉大的易安居士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蕩。很多學者認為,她就是在烏江岸邊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夏日絕句》。所以有學者考證,趙明誠是建炎三年的三月被罷官,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是作於建炎三年的四月。雖然未為定論,但就詩中所寫,想來大致不差。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既是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滿,同樣也隱喻著對不負責任、臨陣脫逃的趙明誠的不滿。有人會說,李清照是那麼深愛著趙明誠,她怎麼會對丈夫的行為大加批判呢?這就是易安居士的偉大之處,愛情、親情,並不能影響她獨立的思想與人格。她年輕時就關心國家大事,在元佑黨人案中為救自己的父親,曾憤然向自己的公公上書。在自己的公公袖手旁觀之時,又憤然寫下“炙手可熱心可寒”的譏諷與批判。

後來,即使李清照流亡江南,經歷過夫死物散,又再婚、又離異,在世人的嘲諷與冷眼中孤獨地了結殘生。即使這樣的環境下,六十七歲的李清照,也曾經以一種極大的熱情關心國事,為自高奮勇,欲入虎狼之域出使金國,一探虛實的韓肖胄(韓肖胄(一〇七五~一一五〇),字似夫,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名相韓琦曾孫,徽宗朝宰相韓忠彥之孫。以蔭補承務郎,曆開封府司錄。賜同上舍出身,除衛尉少卿。尋假給事中使遼。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相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江州。入為祠部郎,遷左司。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遷吏部侍郎。三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充通問使至金。後知溫州,紹興府。二十年卒,年七十六,諡元穆。)寫下贈別詩。在詩裡她說:“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當時的她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一個婦道人家如此關心國事,所以她要是男兒身,我想她會像嶽飛一樣放下筆桿,拿起槍桿,會像辛棄疾一樣在寫作愛國詩篇的同時上馬殺賊。

就在金华避难期间,也就是她写作著名的悲情的《武陵春》的同时,孀居的李清照、身心憔悴的李清照,还写过一篇《打马赋》。打马是宋人喜欢的赌博游戏,李清照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著名名臣良将的典故,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氏之无能。文末更是直抒一个弱女子烈士暮年的壮志,说“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抗金名将宗泽病危之时拥被大喊“过河!过河!”与李清照齐名的辛稼轩临终之时,风雨之夜,大喊“杀贼!杀贼!”李易安与辛稼轩、与宗泽、与岳飞、与陆放翁何其相似啊!这才是千古李易安、不朽之李易安、伟大之李易安,让人高山仰止永远赞佩之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易安,朗朗清辉照古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