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慧日寺研究 3 一则鬼故事

 _冯晓晖_ 2020-09-12

  本系列由《慧日寺历史研究》更名为《庐山慧日寺研究》。这是由于叫这个名字的寺庙可不少,现今最出名的是宁波慧日寺。为了避免混淆,故更名。

  本文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古籍取自《维基文库》和《国学大师》。


一、鬼怪故事

  本篇轻松一下,讲个与慧日寺有关的鬼故事。故事发生在九百年前。

《法道变饿鬼》

  南宋年间,苏州虎丘有位名叫法道的常州僧人,因为生病被送到了延寿堂。延寿堂是寺庙中得病的僧人用以治疗、休养,或者等待涅槃的地方。这位僧人到了延寿堂后,突然间变成了饿鬼的模样,脑袋和眼睛特别大,脖子却很细,咽喉发青,而且嘴里吐出火焰,大约就是本文题图的模样。

  别人给他吃的,这法道看了却大呼道,这可是铁丸呀,怎么能吃呢!

  就这样,过了七天,眼瞅着要完蛋了。要知道一个人不吃不喝,最多也就是七天,这可是减肥的极限。

  于是,本地的长官下令请来道士做法。来的法师可能是下面的模样。

  法师对变成饿鬼的法道说,你过去定有人所不知的罪恶,佛法慈悲容得人忏悔,你要公开承认,我就能帮你念咒解脱。

  这和尚犹豫许久,才说出自己的过错。原来他以前曾在庐山慧日寺作过典座,也就是寺院里管伙食的。然而他却偷盗寺庙里的菜,每天拿出去换酒一升。后来,他到九江的能仁寺做副院,就是管理寺院事务的副职,又将寺里的剩米偷出去换酒喝。

  宋朝的酒是米酒,度数并不高,和啤酒差不太多。和尚喝酒我没见过,猜测是下图的阵势。

  法师说,你既然已经知道过错,又能够公开承认,我就可以救你。于是,法师撬开和尚嘴,灌下去施过符咒的水。

  这法道喝下去就昏睡过去,直到次日天亮。醒来后就要汤粥喝,显然是饿坏了。过了几天,病就好了。

  看来这法师功力深厚。至于道长是如何施法的,多看看香港电影就知道了。

  故事讲完了。下面说正经的。如果觉得考证之类的看的太累,那就到这儿结束。

二、故事的由来

  这个故事记载于《夷坚志》,作者是南宋的洪迈。洪迈是江西鄱阳县人,曾做过翰林学士,也写过不少书,他写的《夷坚志》是宋代最著名的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记载的都是鬼神怪异的故事。从六朝时期的《搜神记》开始,志怪小说一直流行,到了清代中叶发展到顶峰。代表作当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版《夷坚志》

  《夷坚志》的篇幅很大,对之后的通俗文学创作亦有较深的影响,例如明代的《三言两拍》中有很多故事改编自《夷坚志》。

  虽然《夷坚志》里面全是些三教九流、奇闻异事、因果报应之类的故事,大都怪诞不经,但这些故事却能生动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对考察那个时代的民俗、民风、宗教等,提供了极多有价值的材料。这就好比若是需要了解明代的市井生活,看看《金瓶梅》就行了,想知道清初官宦家庭的模样,就读读《红楼梦》,正史里可没这些东西。

  《法道变饿鬼》记于《夷坚甲志·卷七》,兹录繁体原文如下。前面的白话文即使去掉闲扯,也并非严格的译文,笔者有所增删。

《法道變餓鬼》

  紹興六年三月廿一日。平江虎丘山有常州僧法道。因病入延壽堂。忽變形作餓鬼。頭目極大。頸窄咽青。口吐猛火。人以食與之。則呼曰。鐵丸也。不可食。如是七日。長洲令為請道法師救之。謂曰、汝生前想有隱惡。急自言。佛法容人悔謝。我為汝誦咒解釋。病僧久之方自言曰、向時在廬山慧日寺作典座。盜常住菜。日換酒一升。後作江州能仁副院。將寬剩米沽酒。有是二罪。法師曰。汝既知過。吾救汝。即抉其口灌咒水。僧婚然遂睡。天明方醒。已索湯粥。漸進食。數日愈。宣僧日智說。時在虎丘寺見之。

三、故事里的故事

  从这个并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小故事中,也可以读出些有趣的东西。

  饿鬼,是佛教里特有的众生。大脑袋,细脖子,总是饥饿,想吃东西又吃不到。饿鬼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比畜生低,比地狱高。若是人过于吝啬,不肯施舍助人,或者偷盗等,死后就会堕入饿鬼道。佛教讲究施舍饿鬼作为善行,传到中国成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也就是鬼节。

  故事中法道身为佛家弟子,却偷盗庙内的米菜换酒,若是因果报应,死后当为饿鬼。至于这和尚为何活着就成了鬼,只能说报应来得太快了。

京都国立博物馆:救济饿鬼道(局部)

  这个故事第二个有意思的是法师的出现。法师是道教里的法官,有驱雷驭鬼之能,使用的道具是符咒,也就是符文和咒语,这是道教中正一道(张天师那一路)喜欢玩的东东。佛门弟子变成了饿鬼,是佛门报应,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饿鬼的说法。然而闹腾大了,却要道士来救助。

  这也是典型的中国人信仰混杂的表现。希望来世有个好日子,咱们就吃斋念佛,如果遇到现世中鬼怪特异的事儿,佛祖可管不了,还要靠咱们的老巫术。即所谓和尚念经、道士打鬼,在中国的多神信仰中,各类宗教总能够和平相处,甚至互相帮助。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僧人流动性很强,可以在不同的寺庙中任职,依据资历而升迁。这位名为法道的僧人,是江苏常州人,先在慧日寺当典座,相当于食堂管理员。然后到了能仁寺,升级为副总管。后来去了苏州虎丘,就应当是云岩禅寺。云岩寺现在只是个景点,值得看的只是那个有点歪的塔,当年它的地位可不低。这位好酒的和尚可是连连升级。

虎丘云岩寺

四、故事里的慧日寺

  这故事里的有价值的是关于慧日寺,以及和能仁寺的关系。志怪故事中荒诞之处并不值得探究,但故事发生的背景却多是可靠的。

  历史上慧日寺规模如何,笔者至今尚未查到可靠的资料。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慧日寺不会很小。法道在慧日寺不是个做饭烧柴的伙头而是管厨房的,每天还能够偷菜换一斤酒。这也说明南宋初年的时候慧日寺并不小,附近也应当有庙产佃户。不然以现在寺庙和村庄的距离,换一斤酒可要走一两个小时,酒瘾再大的人也吃不消。

  至于能仁寺,熟悉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九江历史上最有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南朝。九江的佛教有多昌盛,只要知道一个数字: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江西有四个,其中三个在九江。能仁寺是江西省四个中古迹保存最为完好的寺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西省佛教协会成立,就在能仁寺办公。

九江能仁寺

  从故事里法道转岗可以看出,能仁寺和慧日寺都是禅宗的寺庙,彼此应有较深的关联。以笔者现在查询的资料计算,南宋初年,慧日寺主持应为禅宗的临济宗十四世或十五世。

  有意思的是,今慧日寺主持心月闻熙禅师,接法于能仁寺方丈,为临济宗四十七世。

  两个寺庙渊源真不浅。


后记:

  原计划本篇是对撰写《禅本草》的慧日文雅禅师的考证。然而,上一篇太费精力,让笔者力不从心。先歇歇。

  因此换个轻松些的故事。本人一直挺喜欢看古代的笔记小说和白话小说,反而对诗词歌赋总没有兴趣。大约也是因为自己层次低吧。

  从另一个角度,这些小说故事里,总能读到活生生的人,普通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