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中国 54 尖扎县的黄河鲶鱼

 _冯晓晖_ 2020-09-12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2014年7月。


尖扎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个不知名的小县。与它隔河相望的邻居却很有名——化隆——国内的黑枪大多出在这个回族县。在饮食版图上,化隆的影响力更大。本系列第一篇《寻味中国 1 兰州牛肉面》第一句就是:“兰州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各地开拉面馆的不是兰州人,甚至都不是甘肃人。七万多青海化隆人(占全县人口近30%),在全中国开设了一万多家兰州拉面馆。

与之相比,尖扎似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色。尖扎县隶属黄南州,黄南就是黄河之南。黄河发源于青海,黄河上游也基本上都在青海境内。

那年在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转悠两天,完全丧失了方向感,因为参照物总在变化。比如,黄河在哪边?看地图也搞不懂,九曲十八弯又有多条支流,黄河流出青海,到了甘肃,跑到四川身边撩一下,转圈又回的青海。两天之内驾车六次渡河后,完全懵了。

黄河悬索桥

黄河是什么颜色?这里的河道时宽时窄,水色时清时浊。湍流滚滚之处就如她的名字,碧波荡漾之地又极是秀美迷人。我觉得最漂亮的黄河段在青海东部的,绿色的黄河水在丹霞地貌中流淌,真可谓碧水丹山。

玛曲黄河大桥

这里也是全中国最穷困的区域,路旁的村落都是破旧土房子,只有喇嘛庙才略显得些体面。

同仁县丹霞地貌

那年沿着黄河奔向西宁,到了尖扎县天色已晚,于是跨过黄河到了县城。这是个尘土飞扬的小镇,极宽的路面正在进行着令人绝望的翻修,你若在这种路的两旁吃饭,那就是选择吃土。好不容易找到一段干净些的街道,看到一家店门上写着“石锅鱼”。进店后老板拍着胸脯声称用的是黄河鱼,并且端出扑腾直跳的一条给大家看。

真是黄河鱼?以前我不信能吃得到。比如在壶口瀑布附近,家家店都写着黄河鲤鱼。在这如万马奔腾的河道里,确定会有人不要命下去捕鱼?比如在开封的老字号,用的是正宗黄河鲤鱼(见《寻味中国 13 开封鲤鱼焙面》)。从黄河捕来的野生鱼能够如此整齐划一?或许真有,咱们也吃不起。

后来知道,现在的黄河产鱼地段在中上游,青海到宁夏这一段,水流缓和,还有几处大坝拦出的大型水库。在进入县城之前的黄河岸边,看到河里的网箱。这才是真的黄河鱼,可控、可靠,当然不能说是纯野生。那年在岸边看着河中间的网箱发了好一会儿呆:这真的是黄河么?

黄河网箱养鱼

过了好一会儿,老板端上来了石锅,口味不算重,很多番茄和大葱。鱼被斩成大块,放在大盘子里用姜葱豆瓣酱腌渍码味,是鲶鱼。

常见的石锅鱼多是用草鱼做的,南方有些鲶鱼的品种腥气重,脂肪厚,做火锅不合适。黄河上游主产鲶鱼和鲤鱼,后者也是土腥味大,多刺。

本以为在这荒僻的小县城里,也就是对付吃顿饭,没想到这鲶鱼的肉质滑嫩,口味异常鲜美。就是这么普普通通的调料,吃的是纯粹的鱼鲜,离家几千里,吃出了家的味道,甚至比家里的还强。毕竟笔者长期生活在以淡水鱼养殖烹饪而闻名的江西九江,对鱼的鉴赏力还是有的。过些年回忆,这一顿依然是我吃过最好的石锅鱼。

后来总在想,是鱼的品种问题么?或许也是,这里是高原,水更清,也更冷,对于速生的鲶鱼而言,这种环境肉质更紧致,蛋白质含量也更高。比起南方水塘里的塘鲺土鲶,生长在青藏高原丹山碧水中的黄河鲶鱼,真不只是高几个等级。

记得那顿石锅鱼的价格也就是一百多块,据说在黄河中游的宁夏,黄河鲶鱼的价格十倍于鲤鱼。旅途中,误打误撞在这么个小县城里尝到黄河最好的鱼,也是一种幸运。

后记

本篇的石锅鱼只有一张照片,还是当年用手机随意咔嚓的。不复制粘贴,不用别人的照片,偶尔借用也定会声明来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坚持码自己的字儿,这是笔者各系列游记的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