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本草经》:本草源头之作

 黄之中 2020-09-12

《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这两部巨著,是中医药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后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一样,都是我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融汇了多家经验理论的著述。成书年代大约在汉代,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神农被请去托名,领衔主编了《神农本草经》;黄帝被请去托名,领衔主编了《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也是中药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问世,奠定了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以神农为代表的药学文化。《神农本草经》最初的版本虽已亡佚,但其内容已被保存在后世多本著作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明清之后的辑复本,说明这部开山之作、源头之作,影响了千秋万代。

灿若北斗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约13000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录,类似现代药学著作的总论。短短几百字,涉及中药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七情配伍、君臣佐使等,药材生长环境、采收加工、调剂剂型、服药时间、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追溯于此。

以四气五味为例,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这是一个中药的基本定位,关键属性。恰好似经纬度一样,明确了定位与方向。

序录指出处方用药时应注意药性,分别多寡、主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对药物配伍禁忌方面,也说得很详细:“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在采药、制药、用药等方面,强调采药时则应注意药性、时间、产地、干燥、真伪,“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治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制药时也要注意药性,“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

在用药方面,更应慎重其事。应先察病源:病源不清,不可乱用药物。“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以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在病源病机察清楚后,用药时:“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所宜”。

关于剂量问题,则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则倍之,不去则十之。取去为度”。

服药时间,因病而异:“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神农本草经》所奠定的中药基础理论成为后世2000年的药学发展的主旋律,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

根深叶茂

《神农本草经》第二部分是各论,共收录365种药物,说来很好记,365以应周天之数。这些药物又被分成了上、中、下三品。每味药物下的条文,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拿着这些药,是要直接用于临床检验,直接面对患者进行验证的。

上品120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轻身益气延年。以人参为例: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生山谷。简言之,人参的功能在于补气,补脏腑之气,能生津止渴,可安神益智。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人参的生长环境。

中品120种,无毒或有小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葛根、麻黄、黄芩等。以葛根为例: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神农本草经》记述葛根有解肌退热、生津舒筋之功,故“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诸证。葛根主上升,既主解表解肌热,又能升阳止泻,主清气下陷之泄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葛根汤,是临床上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方剂。

下品125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以巴豆为例: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神农本草经》将巴豆作用叙述得淋漓尽致。

这365种药已经使用了几千年,至今大多数仍旧可考、可用、有效,成为经典药。《神农本草经》似乎也在为我们解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好药?有疗效的药,资源丰富的药,百姓见得到、吃得起、吃着安全的药,就是好药。

依托着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中国古代的本草典籍都是以《神农本草经》为核心,这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枝繁果丰,矗立于世界传统医药之林。

本草无疆

神农是农耕之祖,是药学之祖。古代很多神农像都画有头生牛角、口尝药草的特征,正是为了突显神农对我国农业与医药的贡献。“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这强调的是一种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

有毒、大毒、剧毒的背后,是以多少生命为代价的宝贵经验的总结。详实记录在册,以警示后人。久服轻身延年,是多少代人通过认真观察、整理的智慧结晶。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部《神农本草经》,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奋斗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华先民探索大自然的历史史诗与颂歌。岐黄有术,本草无疆。中医药的种子已经撒向了世界,愿中医药之花开遍全球。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 end ·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0年9月11日第6版

本期编辑:翟月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