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毒药

 waI好时节 2020-03-30

医生是什么?医生其实就是玩毒药的高手,不仅中医是,西医也是,其依赖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而这个毒性造就了丰富的医学药学。所以从本质上,中医西医在药物运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药物,都有性能,都是工具,都是人类实践中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中医的毒药

不过今天我们说起毒药和过去认识并不同,如今毒药带有特殊的专属含义,就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植物死亡的,这是狭义的毒药。

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所有的药物都可以说是有毒性的,不过就是毒性的强弱而已,那么这么说起来日常吃的麦子、米面、谷子,喝的酒吃的肉有没有毒性呢?

这就可以做些探讨。


什么是毒药?

看看百科的解释:

毒药,就是能通过各种途径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的药物。毒药按药性分急性毒药和慢性毒药,急性毒药如氰化钾、砒霜等,慢性毒药的典范是鸦片;毒药按明显度又分显性毒药和隐性毒药,前面所提毒药都是显性毒药,很容易被人察觉,而隐性毒药人们往往疏忽大意,如有毒的放在卧室的花等,这种毒药最要提防,因为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毒药其本身就是对人的毒害性,而这个毒害性对人有害,有时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对付害虫、害草,这样就有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发明,小时候熟悉的敌敌畏、敌百虫、1059等等。如今也有不少清香味灭害灵,有些是慢性的毒药,害虫也感觉不到。

这样的毒药对于人来讲,甚至没有选择希望的空间,比如百草枯,害草不行,人吃了也不行,这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毒药,目前危害性很大。但奇怪的是,人类竟然还在用。也是狭义的一种概念。

那么,有人说人参是毒药?你信不信?或者说你喝的水不好吃的食物有问题是毒药,你信不信呢?这里就涉及到广义的毒药概念。

广义的概念一旦开放,就收不住了。比如一些情感性的,恋人之间海誓山盟,发毒誓;心灵鸡汤有毒;花草有毒;香车美女有毒;一些不健康的电影电视网站有毒,这就广义了。但不是我们谈论的内容。

我们讨论的内容还是局限于医学之中,从医学的广义来讲,毒性是有毒药物的主要表达,而现代药理学和病理学的毒性就是对人体器官组织造成的损害,不过很多时候会表示为副作用。因为其前提是具有药理作用的药物,包括了化学合成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也有植物药、动物药以及从中提取的有效物等。


中医对毒药怎么认识

对于中医来讲,传统的药物使用,以及对毒药的认识是有不同的。

一是中医所使用的药物都是毒药。这样的观点来自于古文献的记载和描述:一种就是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余毒。其说法见于《淮南子·修物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余毒,得荼而解”,结果是什么呢?重点说茶不是说毒。不过这句话显得有些变数,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很多医学文献中,均有“据《神农本草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荼)而解之”之类的话,可以说明《神农本草经》确实提到“神农尝百草”,但现行的辑本《神农本草经》并没有这句话。(贾利涛.从“神农尝百草”看本草起源的神话建构 中医药文化2017-04-15)。

那么这个尝过了百草中毒七十多次的神农的毒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草药。从百草的品尝中感受到了药性,所以中药本身就是毒药。另一种就是古代医师管理,从专业化分开后就有了专门的医生,干什么呢?《周礼·天官·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郑玄注:'毒药,药之辛苦者。'《鹖冠子·世贤》:'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毒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于行。'实际上就是把草药汇总起来,统称为毒药。三种是《黄帝内经》记载。《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经典就是这么认识,中药就是毒药的。

二是中药有分类,有毒无毒。这方面当属经典《神农本草经》,虽然不是神农写的,但是是智慧的结晶。今人写书讲究专利保护,过去有能耐的人却写书署上别人(不一般的人)名字,这是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呢?有时间可以继续分析。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就有上中下三品之分,对此还分了有没有毒,“上品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这里有浓郁的道家风味。其中常见的人参、薏苡仁、茯苓、酸枣等都是无毒药物,而上品中不少药还真不能常吃,如丹沙、云母、滑石等矿石类药物以及细辛干漆等药物,今天人们就更加实际一些了,推崇经典也要实事求是。中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中间不少有毒药物如雄黄、水银等。下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这里边就提到了乌头、附子、天雄、半夏、虎掌、夏枯草、桔梗、连翘、巴豆等等,时过境迁,今天这些药反而成了很多人的上品,如一些人喜欢用附子,甚至有没有附子不成中医之说,有些人方方不离不附子,很有意思。而夏枯草自从被现代药理证明可以降血压、治疗甲状腺肿大之后,反而成了一些人的常用药,见了肿瘤肿块无不用之。今天有些人言中医就讲经典,经典说的确实不错,但不是全对,也要与时俱进,不可夸大,也不可能忽略,客观对待。特别是汉代两晋时期,人们喜欢吃寒石散大补,炼丹大补,这和今天人们动不动吃保健品、喝药酒是不是一个道理呢?等几百年后再被评议吧!

三是逐步规范的毒性研究和现代药理学的论证。对于中药毒性的探索一直就没有停止,如果只有一个《五十二病方》,或者《神农本草经》,那么中医可能早就灭亡了。中医中药的探索至今从没有停止,后来有《唐本草》《嘉祐本草》,后来集大成者李时珍《本草纲目》,还有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一直到了今天的《中药大辞典》,对于中药毒性的认识就越来越多了,越深刻了。特别是到了近代,对于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开始成了主流,这样中药的毒性就开始了实验室研究的时代,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目前国际国内统一的模式,不尊重这样的实验也不行。

但是这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对于中医药四气五味的属性认识,没有了。这直接的导致中医药现在临床使用的困惑和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巴豆,有人做了实验说是巴豆对人体有毒,但是药理实验证明巴豆是很好的补药,大鼠吃了越来越肥。而巴豆本身又很有趣,叫做肥鼠豆。这就是有意思的事情。

从总体上来讲,现代实验药理研究对于重新认识判断中医药毒性是有价值的,毕竟时代在发展变化,过去的时代没有动物实验模拟实验也缺乏翔实的数据记录,人直接的充当了实验对象,药有没有效果,直接吃了才知道。皇帝贵人怕死怕被下毒,每次都是下人先吃了试试。所以中医药发展多么不容易,古代医家没有今天的幸运,地位不高,熬了药自己先吃先尝是常事。我在想,如果作医生前都可以去尝尝药,用用药体验下,可能在开药的时候就不会轻易的开药方了。

这方面研究目前还有争议,主要的就是药物毒性的问题,近些年来出现不少服用中药产生的肝肾损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些人马上表示这个和中医药什么关系呢?

我觉的这不是正确的认识,中药本来就有偏性,有毒无毒,对人体不正常使用就是会造成伤害,这是常识。我有老师误服菊叶三七最后不治,这都是教训,特别是在龙胆泻肝丸事件发生后,是需要教育中医行业慎重用药的,用不对药物、型号、品牌种类也是会出问题的。所以不能因为人质疑中药有毒就认为不是中医的事情,就不敢去背锅,这怕什么?恰恰说明,中药之性能。有毒不可怕,关键是怎么消除减缓毒性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但对于毒性的过于夸大也不应该,中药讲究属性,按照理论正确使用,按照辨证论治的理论以及炮制的理论是会有效减轻毒性的。这里有很多学问,有兴趣可以看看陕西周至人吃乌头的民间习俗,学习下中药炮制学。


陕西周至四川江油人拿乌头当小吃的启示

这几天发了陕西周至人拿乌头当小吃的文章,这是习俗,说明当地有经验;这样的经验在四川江油也有。但也有教训,民间不断的发生中毒事件。这就是毒药的药用和毒性,对自然界要充满敬畏之心,马虎不得。

古代人民和医学家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从自然界发现了乌头,同时分出来附子天雄,最主要的是发现了药性之烈之热之毒,少不得当便要了人性命,但让人佩服的是有毒之植物却被医家变成了治病的良药。

中医内部有学术流派,有专门的温阳派,也叫扶阳派,火神派,其实就是历来善用附子治病的一些医家,所谓派并不是说其他医生不会用,而是这些医生号称善用,治病理念多温阳,并以附子为主药,甚至方方不离附子,一些还爱用生附子,用药以温阳补阳收阳固阳为主。附子如火,就如自然的太阳,善于对抗阴冷阳脱阳虚之症。论起来,易经、黄帝内经是根源,而医圣张仲景善用温阳,是为楷模。近代火神派人物是不少,但具体看了医案,标榜的多一些,中医治病还是要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方不离附子犹未可也。

这里边有不少教训,自古附子用之不当也是血泪不少,民间食用操作不当容易中毒。所以对毒性药物必须有正确态度,严格标准,生命之重不可玩笑视之,这些年来不少附子中毒的官司,是为明证。网络遇到不少号称高手,觉得对用附子颇有心得,多少都用平平安安,甚至对其他医生颇有讽刺,实属不当,行医治病不可以此矜夸侥幸,当须谦虚谨慎小心。

但也不可束缚手脚,古人没有化学理论但学会炮制减毒,了不起的智慧。虽然有伤害,但正是教训和血泪让老百姓积累了正确使用附子的方法,通过加热水或配合甘草等持久熬制,让毒性减缓。其实这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熬制乌头碱性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让乌头碱发生变化,就可以取消减缓毒性,近来也有不少的加工炮制方法。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附子炮制减毒与效用问题,中药重在偏性,正因为有毒才有效果。如果炮制的真如红薯一般,也就没有药用价值了。这里可以多些实验室研究。

古人讲,药如良将,将军重在性格和能力。人们熟知人参燕窝而不治附子大黄,实际上用对了不起眼的草就是良药可以治病,用错了就是天天人参燕窝也是不可于人有害。

做医生就是用兵,胆大心细智圆行方,这几个字是和谐统一,治疗疾病不可畏畏缩缩,胆怯怕事,但也不能夜郎自大、乱吹牛皮、一味孟浪。但凡名医个个谨慎小心,颇有素养,这都是岁月的磨砺,有教训有成绩,但是安全面前来不得儿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