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东方】赏玉如人生,常处有闲情

 传玉匠 2020-09-12

玉是什么?

有人说玉是金钱,有人说玉是玩物,

有人说玉是寄托,也有人说玉是哲学。

心之所向,或千或百。

一个安静的赏玉人,往往也是一位与世无争、不言人非、不谄媚、不卑不亢的谦逊之人。

他们心中明白:高质量的独处胜过低质量的推杯换盏,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静下心品读玉石之美、之雅、之趣。

与其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言论,不如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红楼梦》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小小的一方玉石,藏着“无”学问,就看你怎么领悟了。

若是将玉只看做金钱,随处攀比、炫耀,就落了下乘。

从功利的角度玩玉,玉无完玉。从精神层次玩玉,则趣味无穷。

赏玉,任思绪沉浸在那方岁月流转的玉石中,解读玉石之美

读质,将一方玉石握于掌心。感觉到的是沉甸甸的重量,不同于柳絮的轻浮,那重量是责任、是包容、是博大的胸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玉以自身厚重的承载,让我们读懂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笃信的美德。

读色,静置于光下,无所谓豆大的烛光,还是灿烂的阳光。或深或浅、或浓或艳的玉色......

总如多变的女子般,时而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而灿烂如阳春白雪,风格万千,滋味无穷。

读肉,于指尖细细把玩,玉石温润细腻的肉质,清晰的从每一个毛孔的触感传递到我们心里,像是轻柔舒畅的呼吸声那般契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惬意悠然的生活态度,消磨了红尘俗世中不断挣扎的欲望,让我们得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邀几位玉友,沏几杯苦茶,即使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寒室之房,也会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品谈境界。

从古至今人们常把人的品德与玉器相关联,不同的玉,不同的人!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是德的载体,是君子的化身才德出众、爱国爱民、高尚正派的文人

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窈窕淑女配以精致美玉恰似一首流动的诗,一曲无声的歌,一阕小令,一种委婉动人的情致。

玉像是一杯水,看似无味,品起来却滋味万千;看似无色,阳光下却能映出彩虹。

水之于人不可或缺,同样华人对玉的追捧,早已溶于骨血,传承千年,历久弥新!

我们经常能听到“富不过三代”这个说法,可在我看来却有些片面。

完整版应该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只有传承良好的家庭道德风气才能长富久贵;而单单以财富传家,不过三代就能挥霍一空,启示后人应以良好的家风传家。

传家玉正是应了这个理,良好的家风以宝玉为载体,世代传承高尚的玉德,家族才能繁荣兴旺,长盛不衰。

如此看来,现代人对玉的追捧还算“疯狂”吗?

起码,与历史相比算不上“疯狂”。

首先,古人对于玉的痴迷状态,用之沟通天地当代人很少在特定的时间,以玉祭祀神灵。

其次,秦国曾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一块玉可以等于十五座城池,那才叫真正的“疯狂”。

古代人将玉料从昆仑山上采集下来,然后一路历尽艰辛运回京城,再加上名匠雕琢

就为了一块玉,其所耗人力、物力与金银为今天所不可想象,“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本质上讲,当代玉石收藏之所以会呈现爆发的态势,其实正是文化的原因,是文化回归使然。

玉是充满东方文特征的材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东方文化越来越强势。

中国人对于玉有着先天的亲近与向往,在时机成熟时就表达了出来。

“疯狂”收藏对于古老文化传统的向往、研究、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

玉石,中国的国粹。历史、文化深厚久远,千年的积累和总结,非只言片语便能表达。

用心发现,用心解读,定会乐在其中,并且受益终身。


关注传玉匠(公众呺)第一时间更新玉石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