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脏腑辨证与损容性疾病

 369蓝田书院 2020-09-12

传统医学的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的失常和临床上所表现的特殊指征来分别判断皮肤病的重要所在和皮肤病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关系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实现。我们一向推崇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论述,故称头面部为五脏之镜。若五脏的功能活动正常,就可通过经络将气血津液输送和敷布于头面部,皮肤得以滋养,亦可抵御外邪,故面部红润细腻,毛发光泽,五官正常。相反,则面无光泽,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五官不端等。因此我们认为五脏的功能盛衰及病理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的容貌美,故分脏论述如下。

心主血脉、主神志,面部的血管又比较丰富,因此心气的盛衰直接影响面部色泽。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不论肤色深浅,健美的肤色应是红润,红为血液充盈,润是血脉畅达。心气旺,血脉充盈通畅则见面部光泽红润;心气不足,心血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肤得不到滋养则见面白无华;心气暴脱则面白如纸;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等;心经有热则口舌生疮,皮肤易于感染而生疮疡;心火亢盛则烦躁不安、失眠;心阴不足则心悸虚烦、五心烦热。心主神志,心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动态、面色、眼神及举止言行等精神状态,与人体美息息相关。

肺主宣发,将卫气、津液输布于全身,温润肌肤皮毛。卫气可温煦肌肉、充养皮肤、调节汗孔开闭;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润皮肤、毛发,滑利关节,滋养孔窍(眼、耳、鼻、口等),充养骨髓和脑髓的作用。如肺功能正常,卫气、津液得以正常宣发,肌肤得以濡养,则皮肤润泽,腠理肥实,抗御外邪的能力亦强;相反,肺的生理功能失常,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干涩无光,毛发憔悴干枯,皮肤抗邪能力降低,易患损容性疾病。如肺卫气虚,则致面色白,皮毛不泽,畏寒喜暖,汗出异常,皮肤易感染、易过敏;肺阴不足则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形体消瘦。

脾主运化,将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用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脾的功能正常,肢体得以充分营养,肌肉则丰隆健美、精神焕发。反之,气血生化不足,营养物质缺乏,则面色枯黄无泽、皮肤粗糙、肌肉瘦削、精神萎靡。脾还参与水液代谢,若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湿停滞,出现痰饮等病理产物,表现为颜面浮肿、皮肤肿胀;如水湿停聚化热上冲,薰于颜面,则致粉刺、酒齄鼻等病患;若水湿凝而为痰饮,溢于肌肤则发为肥胖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脾健运,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血气虚少,口唇淡白不泽,甚至萎黄、干燥开裂。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调情志。肝具有调畅人体气机、贮存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肝所藏之血靠肝疏泄气机推动运行,才不会瘀滞,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肝藏血不足,肌肤失养,则面色无华、肌肤干涩;若疏泄功能失常,血液瘀滞则见面青或睑黡、黧黑斑之病证。肝气条达,气机调畅时,人才心情舒畅、笑口常开、青春常驻。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则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愁眉苦脸,就易出现面部皱纹。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的盛衰,影响筋的运动,肝血充盈,筋膜得养,则筋强力壮、爪甲光泽坚韧。如肝血不足,则筋弱无力,甚至肢体震颤、屈伸不利等症,同时爪甲多软而薄、变形和脆裂。

肾藏精、主骨生髓、主水,为先天之本,是人体五脏气血阴阳的根本。肾精充沛,五脏气血旺盛,功能正常,则人容颜不枯。肾气不足,肾之本色上泛于面,则见黧黑斑。如阴虚不能制火,火邪郁结于面,可导致面生雀斑、黧黑斑;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影响五脏生化气血功能,可见面部皱纹或齿枯发脱、目花耳聋等未老先衰之症。肾通过气化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如肾功失常则水液代谢障碍,会出现颜面肢体浮肿或皮肤干枯不荣等症。肾精充足,则骨坚有力;肾精虚少,则骨脆无力,甚至发育不良。“齿为骨之余”,故牙齿有赖于肾精的充养,如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洁白,肾精不足,则牙齿发黑、松动,甚至脱落。“发为血之余”,因此头发的润养来源于血,而“精血同源”,故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但根于肾气。肾精充沛,头发乌黑光亮,肾气衰亏,则头发枯萎或早白、脱落。

肾为一身阴阳之根,其阴阳失调会引起一系列损容性改变。肾阳不足可见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白或灰暗,腰膝冷痛,阳痿早泄;肾阴亏虚可见形瘦皮干,常见色素沉着,头晕耳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性情急躁。临床上常见的如:黄褐斑、白癜风等色素代谢异常的病变。

综上所述,脏腑功能的失调与损容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我们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以中医药或中医的特色疗法来治疗损容性疾病。

----------------------------------------

作者简介:

陈彤云,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历任北京中医第二届编委会副主编、中医杂志第二、三届编委会委员及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副会长、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市鼓楼中医院技术顾问、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第二届顾问编委、北京中医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顾问、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专家委员会中医外科组委员、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研究课题评审委员、现代中医临床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学术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宣传顾问、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香港保健协会教授。

陈彤云教授,192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中医世家,婚后又随哈锐川先生攻习皮外科。1951年陈彤云投身中医教育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1966年调至北京中医医院外科,又得中医皮外科泰斗赵炳南指点,深得哈、赵学术精髓。在治疗损容性皮肤病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和临床特色。其学术思想: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师古而要创新,倡导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诊合参,尤重舌诊;中焦为枢,重视胃气;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养生、护肤。

陈彤云应邀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国际自然医学研讨会、美容保健及皮肤病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了《燕山医话》和《常见皮肤病性病的中西医防治》,并参与编写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在中医皮外科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且临床疗效突出。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已带出徒弟4名。1993年由其组方研制的中药“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曾获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工作贡献奖、北京中医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委员贡献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最佳理事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