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洵:名落孙山却依然精彩的人生

 泰荣林黑皮 2020-09-12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对苏洵的描述。

苏洵在27岁前都不爱学习,常常自我感觉良好。18岁赶考不中,21岁再考,还是不中,27岁三入考场,仍然不中。

进京赶考惨败归来,他才幡然醒悟,焚稿千份,发奋苦读。29岁那年,他四入考场,依然不中。此时,儿子苏轼出生了。

搞笑的是,1057年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同榜中进士。次年,宋仁宗招苏洵参加考试,不知道是害怕再次失败,还是因在儿子考中之后再考而不好意思,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考,此时他已经49岁了。


即便他一生没有考中功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学问的钻研。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既精通《四书五经》,又擅长诸子百家,同时又立足于现实社会,巧于变通,成为一个既有渊博知识,又有惊人智慧的人。
苏洵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没有考上任何功名,却依然能够游走于上层官宦之间,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育儿方法上。

传说中苏轼、苏辙小时候都特别调皮,不喜欢读书,苏洵用了许多办法都不见效。后来,苏辙想出了一条妙计,每当两个儿子在玩耍时,就躲在不远处偷偷摸摸地看书,当两个儿子过来时,苏辙就慌慌张张地把书藏起来。

如此反复多次,两个儿子在好奇之下反复寻找父亲的藏书,一下子就迷上了看书。

中国古代盛产严母,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她们在教育领域享有盛名。

其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苏洵的教育方式更令人推崇。他以身作则,特别了解孩子,不说教,不逼迫,善于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运用启发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从而造就了苏轼苏辙在文化史上的传奇。


苏洵的这种教育方式,通达人性,不扭曲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因此苏轼苏辙两兄弟在人生路上都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同时又能做到特别豁达。在人生路上遇到的诸多坎坷,都没能打败他们,反而使他们越活越通透。

苏轼才高八斗,但仕途却波折不断。他心中自有悲凉,其《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见一斑。

但是,再多的苦难对于他来说也只是浮沉一梦,正如他所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感而不伤,伤而不痛,痛而不哭,哭而不苦,苦而不灭,能做到像苏轼这样的人,世上难寻!

三苏占据唐宋八大家三席,天赋名望学识都是世人所称赞的,其良好的家风学风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